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修出高水准的续志,修志工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从“续”字入手,做好衔接断限,缘时续事;继承发展,努力创新;拾遗补缺,勘误订正等工作.一、衔接断限,缘时续事志书的断代性决定了修志工作的连续性和志书时限的相互衔接性.续修第二届志书,首先要考虑如何衔接断限问题.第一届新方志的下限一般断至1985年.续修志书的上限一定要与前志的下限时间接轨到位,不可越限而书,更不能重叠记述.特别对那些下限参差不齐志书,在续志的“凡例”中,应该单列说明文字,防止给历史留下新的“后遗症”,或影响再续志的规范化.续志的下限时间,以断至2000年,即“九五”计划完成之时为宜.这样既能增强续志断限的整体感,也便于为21世纪再续志取得统一的上限时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样对于新一轮志书的续修工作也尤为重要。续志.就是以上届志书的下限为本届志书的上限.继续编纂的新方志。当前,我省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各地陆续铺开。续修新志既是上届志书的续修.它有着承接的一面:同时,它又是独立的新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续志在即之时,一个重大的课题摆在各级续志领导和组织者面前,这就是起始发端首先抓什么? 志书是官书,历来都是官办。古代皇帝诏令修志,委任重臣监修和主纂,朝野上下遴选志才,皇帝或地方官吏钦定志书。这就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立了修志运行机制,并且延续几千年至今。如果没有这种运行机制,修志就会难以为续。9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全面地、科学地总结了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经验与教训,确立于“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的格局,即我国新时期修志工作的运行机制。 “党委领导”,是下达修志指令,成立修志  相似文献   

4.
下面我想就如何确保全面完成本届修志任务和做好续志准备工作讲几点意见.一、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志书编纂进度  相似文献   

5.
一本志书采用什么样的体裁进行表述和编纂,是确保志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新一届续志工作陆续展开之际,各级修志部门首先遇到的就是采用什么体裁续修志书的问题,也是广大修志工作感觉难办、挠头的要事。笔认真翻阅的省内外上届修志已经出版的部分志书及有关资料、论后认为,采用章节、条目体结合结构形式进行表述和编纂、是县级新一届续修志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新方志的编修工作基本结束,新一轮续志即将全面展开。我们在总结上届修志经验的同时,特别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续志的质量,努力推出精品良志。如何提高志书的含金量,修出良志精品,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志书续修的特点及编纂方法方面的经验教训 ;然后对本届续志编写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时间断限问题、体例结构问题、记述内容问题。提倡借鉴传统志书续修之长 ,总结首届新志得失 ,切实提高续志的编修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议续志“重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续志应当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可“接修” ,也可“重修” (含“合修”)。续志“重修”不是对首届志书的否定 ,而是对我国历代修志传统的继承 ,是便于记述改革开放和便于用志的需要 ;而“接修”则矛盾、问题很多。“重修”同“接修”一样 ,也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篇目上要与前志有一定的对应性 ;编写要严守必要的“志规” ;在内容上要加重对改革开放记述的分量 ;对上届志书编纂的一些提法也要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199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指出:“编修地方志应延续不断。各级地方志每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根据这一规定精神,现各地都进行续修志书(简称续志)工作,广州市修志工作走在全省的前面,正在紧锣密度鼓地进行。本人就这轮续修志书,对“续”与“修”的理解及如何处理好“续”与“修”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娟芬 《浙江方志》2001,(4):46-48,45
经过近20年大规模的修志实践,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已接近尾声,到本世纪末,全国已有4000余部志书相继面世,仅浙江全省即出版各级各类志书1400余部。修志是一项代代相济、永不断章的事业,下一届的修志工作也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如舟山市市的普陀区,已出版了全省首部续志,其他一些市、县(区)则跃跃欲试。编写续志势之必然。但回顾本届的修志历程,总结修志经验,窃以为,  相似文献   

11.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方志的传统文体。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志书的凡例宋代已有,但不够完整、系统。明、清以来,志书的凡例不仅普遍,而且也较具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编纂方法与水平。本届修志之初,在凡例撰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时至今日,本届修志已历一十七秋,新编各级各类志书成批涌现,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凡例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深化,从而更准确地指导实践。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凡例的价值,确定它在志书中的应有地位,提高凡例的撰写…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的告竣.续志工作已在各地陆续开展起来。形势喜人,令人鼓舞。续志工作是在编纂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首轮修志为续志的全面顺利开展.在领导、组织、队伍、理论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首轮修志所无法比拟的,人们也因而对续修的志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  相似文献   

13.
第二轮修志工作能否与时俱进,编纂出一部高质量、高品位的续修志书,篇目至关重要。它是整个续修工作的“施工蓝图”,是志书的骨架。续志创新,篇目创新是关键。续志篇目如何创新,因续志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只能根据首届修志实践和当前社会实际做些思考。抛砖引玉,尚祈行家赐教。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 ,志书续修就是在前志基础上的续、补、纠、创。因此 ,认真总结上届修志对于即将开始的志书续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回顾古人续志的做法后 ,重点列述了上届志书中存在的需要纠正的若干方面的事例 ,并提出了续志中如何来做这个“纠”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编纂续志是二轮修志中普通采用的编修方式。所谓续志,就是以前志的下限为续修志书的上限,断代为志,编纂断代志。但是,把编纂续志称之为编纂“断代志”,有人却提出了非议,认为现在已不存在朝代了,称续志为“断代志”不恰当。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所说的“断代志”,是指的记述一段年代内地情的志书,这个“代”系年代之谓。  相似文献   

16.
最近 ,笔者先后拜读了近十种新出版的续志 ,以及有关评论文章。这些续志的质量比首届志书质量有很大提高 ,值得肯定。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解决。一、关于续志的断限问题首届志书的大多数 ,下限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修志工作者 ,听之任之 ,记事下限参差不齐 ,给用志者带来了一定困难 ,给续者梳理资料带来一定难度 ,这是不应该的。 1998年 2月 1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指出 :“……续修志书时 ,每届志书的下限 ,力求统一。”对志书记事下限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有的续志主编 ,还不够重视这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方志事业,已出现了双轨运行的可喜局面,既是县级修志进入金秋收获季节,又是续志帷幕已经拉开之时。这就需要我们修志指导部门一手抓修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修志进度,尽早完成本届县级修志任务;一手抓续修县级志书,开拓续志的新局面,总结新经验,指导续志健康地发展。就当前看,全国启动续志行为,一是自发的,一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自发的先于发动的。例如:黑龙江《呼玛县志》出版于1980年,《续呼玛县志》出版于1990年;江西《瑞昌县志》出版于1990年,《瑞昌县续志》出版于1993年。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续修方志,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已向全省布置续修方志工作任务,见《巴蜀史志》1995年第1期发表的眉山县志办王致修撰写的《续志初探》一文。今年年初,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召开的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号召,已经完成本届修志任务的,  相似文献   

18.
第二轮修志如何做好续、补、纠、创,将上届志书编纂时遗漏或记述某些事物有错误的地方,实事求是地予以补充和订正,是保证第二轮修志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此问题,对第二轮修志应该如何续、补、纠、创些什么内容。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安徽省地方志学会主办的安徽“首届修志经验总结,续志编纂研究”学术研讨会于4月24-26日在安庆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安徽省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细则》(讨论稿);总结首届修志经验和研讨续志有关课题。讨论认为,安徽首届志书总体上说是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质量的要求的。但有少数志书部分内容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失误,尤其是“文革”的记述过于简略分散;人文内容较为单薄;  相似文献   

20.
第一轮修志全国各地果实累累,三级志书基本出版发行。截止1997年全国出版了1700多部志书,是对十多年来十万方志工作辛勤劳作的肯定。我州两级志书也相继完成。本届修志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大部份志办在认真总结上届修志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的同时,也全面开展了下届续修的准备。因此,下届续倏在修志与修人方面应做到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