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助林 《沧桑》2009,(2):28-30
1907年,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在本省设立咨议局,这是其颁布预备立宪国策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以后清政府的宪政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山西省在进行一年筹备后,于1909年正式成立省咨议局。这是西方资产阶级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机构在山西省的开端,对山西省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新政治机构山西省咨议局的建立和山西省政治民主因素的增加来考察咨议局对山西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彭剑 《安徽史学》2015,(6):83-87
岑春煊1907年建议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以及其后江苏绅士与安徽官绅所设计的咨议局,虽然在本质上都不是完全的议会机构,但设计者都将其定位为"全省"的机关,而非"地方"的机关。法部在批评岑氏的时候,更是提出,必须先建立地方议会,才能建立省议会,地方议会是咨议局的基础。1908年出台的通行全国的《咨议局章程》,将咨议局定位为"一省之议会"。在上奏《咨议局章程》的奏折中,在与于式枚辩难的过程中,宪政编查馆都强调,由于中国的行省不同于各国的"地方",咨议局不同于各国的地方议会,而是中国特有的省议会。清季对议会系统的规划,是国会、省议会与地方议会,而非国会与地方议会。今人多将咨议局称为地方议会,实错解了当时制度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正19世纪末,随着世界殖民地的瓜分殆尽,西方列强的矛盾日深。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英国则与法、俄结成协约国。1902年,英国又与日本结盟,在远东找了一个"小弟"。而德国人的设想则更大胆,打算与中美结成同盟,抗衡英国。1906年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召见了清朝新任驻德公使孙宝琦,讨论结盟事宜。但此事被汇报到慈禧那里,慈禧认为与  相似文献   

4.
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广东革命党人积极组织和发动番禺、顺德各属民军起义,打击和孤立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力量。11月9日,广州各界代表在咨议局举行大会,在同盟会会员陈景华、邓慕韩等的主持下,宣布广东共和独立。11月1日,广东军政府成立,胡汉民、陈炯明出任正、副都督。新成立的军政府,在组织北伐、出师沪宁的同时,积极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澄清吏治、整治军队、革新司法、改革赋税、推动市政建设、兴  相似文献   

5.
陈绍禹(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6岁上学,念了10年的私塾,会写诗和作楹联,聪明好学,深受老师赏识.16岁时,考入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该校系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左派朱蕴山先生所创办,有进步人士月峰、钱杏(?)等任教.校内民主进步空气浓厚.陈绍禹的表现是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学而优则仕”,唯书、唯上,则是他的主要追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徽省咨议局在清末安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研究,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安徽省咨议局的成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7年清延虽然下诏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局,但没有规定具体期限。清政府对立宪的这种冷淡态度,激起社会各阶层(包括统治  相似文献   

7.
1861年8月22日,烟台在开埠后,得到迅速的发展,诞生了大批近代民族工商业。但是伴随着青岛开埠,烟台在山东省内的地位出现下降,为重振烟台经济,烟台绅商一直寻求修建一条铁路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作为山东巡抚的孙宝琦是政府和民间的沟通的纽带,虽然他一直为烟潍铁路的筹备努力,但是孙宝琦作为地方长官未能有效调和政府和民间的矛盾,从而烟潍铁路未能得以兴建。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窃取了总统职位。对老同盟会员,他采取了两种手段:或密谋杀之,或设法收买。出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正是他收买的一个主要对象。有人对他说:宋教仁是老同盟会员,立场坚定,很难收买。他则认为,只要有高官厚禄,有金钱美女,什么人都是可以收买的。并把收买宋教仁的任务交给了赵秉钧。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成都于11月27日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推举咨议局议长蒲殿俊为都督,陆军第十七镇统制朱紫桥为副都督。12月8日,原署四川总督赵尔丰唆使成都巡防营发动兵变,蒲、朱二人仓皇逃窜,全城大乱,各银号、当铺及商店多遭洗劫,四川藩库所存约三百五六十万两现银全被抢掠一空。次日,尹昌衡率军入城平息骚乱,着手恢复地方秩序,并出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以咨议局副议长罗伦为副都督。因公款荡然无存,军饷告急,乃邀请绅商头面人物在成都商会集议筹款,决定利用原官印刷局余存纸张印制军用银票300万元,分一元和五元两种。  相似文献   

10.
周志永 《史学月刊》2022,(12):66-74
清末预备立宪背景下,地方各省纷纷成立咨议局,接受新思想熏陶的士绅多加入其中。谭延闿作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拥有较强的参政意识,率咨议局与巡抚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清季官绅冲突的原因由多方所致,既有宪政支持下士绅权力扩张的因素,又有立宪进程中制度不完备的因素。为从制度上保障绅权扩张,谭延闿迫切希望加快立宪,成立责任内阁。反对“皇族内阁”失败后,谭延闿对清廷由希望变为绝望,并最终倒向革命。预备立宪期间,谭延闿积极宣传宪政思想,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他的角色转换和心路历程亦是清末一些开明士绅或知识分子嬗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卢师谛     
卢师谛,字锡卿,1886年12月28日(清光绪丙戌年12月4日)生于四川成都。1905年,卢师谛被选送四川高等学堂学习。是年,中国同盟会四川支部从日本派人回川发展会员,卢师谛率同学刘公潜、张夷伯、黄至祥等入会,成为四川同盟会的早期会员。1907年10月,四川同盟  相似文献   

12.
郏颖丽 《收藏家》2015,(6):51-54
刘凤起(1867—1933年),字未林,晚号真庐老人,江西南丰人,晚清进士,诗人、书画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二甲,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旋赴日本留学法政。回国后辞归江西故里,被巡抚冯汝骥奏留南昌,任咨议局议绅、宪政筹备处咨议、教育总会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西民政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逝。  相似文献   

13.
赵幸 《湖南文史》2002,(5):53-53
如今湘菜列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俨然一方重镇。不过,据说它发轫之初,主要跟餐具有些关系,却不大牵涉到菜肴本身。那是辛亥革命前夕,谭延闽以他老爹做过甘肃总督的背景,自己又是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的资格,三十多岁年纪,被湖南缙绅公推为省咨议局议长,又当选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议主席,领导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向北京的帝国政府施加压力,力争成立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后,欧美同学会及会员通过不同的方式踊跃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在国际上,巴黎和会期间,欧美同学会会员顾维钧、施肇基等千方百计地维护中国权益。在国内,欧美同学会发电支持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七条希望条件"、归还中国山东权益和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开会决议并到各使馆请愿,游说欧美各国公平、公正对待中国,帮助中国驳斥日本的无理要求,维护山东权益;联合其他团体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开展"提倡国货"活动。这一系列的反帝爱国活动,表现了欧美同学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唐之道,字润甫,生于1880年,河南南乐县人。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上海武装起义,曾任国民军第九师中将师长、北京警备总司令等职。在上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时期,他参与过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和孙中山、蔡锷、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等许多著名人物有过交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乐嘉藻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参加过戊戌变法,办过教育,创办过《黔报》,任过贵州咨议局议长和教育总会会长。清朝覆亡后,他出任贵州大汉军政府枢密院枢密员。由于不满“滇军入黔”屠杀“自治党”人,遂退出政坛,  相似文献   

17.
如今湘菜列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俨然一方重镇。不过,据说它发轫之初,主要跟餐具有些关系,却不大牵涉到菜肴本身。那是辛亥革命前夕,谭延闿以他老爹做过甘肃总督的背景,自己又是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的资格,三十多岁年纪,被湖南缙绅公推为省咨议局议长,又当选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议主席,领导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向北京的帝国政府施加压力,力争成立国  相似文献   

18.
李纾 《史学月刊》2001,3(6):123-127
李晓生所遗手稿以补录形式记载了辛亥年间同盟会员在伦敦活动的数事:孙中山亲绘青天白日国徽且坚持采用青天白日旗、会员杨笃生投海自杀善后、吴稚晖说服孙中山撰文通电推袁、孙中山与吴稚晖因拟调解电而起争执以及李晓生本人在伦敦的活动等。手稿所录数事补充、丰富了现有文献对同盟会过英会员在这段非常时期的活动记载。  相似文献   

19.
林义顺(1879——1936年),字发初,号蔚华、其华,祖籍广东澄海县岐山马西村(今汕头市金平区)。早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推翻满清、讨袁、护法、北伐诸役,积极投身中国民主革命。历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闽粤军总司令部顾问、广东省公署高等顾问、中国银行名誉顾问、北京总统府名誉顾问、国民政府农商部高等咨议官、财政部名誉顾问等职。林义顺在新加坡还先后担任议政局议员、太平局绅、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银行主席、华侨保险公司主席、潮州八邑会馆首届总理等职。  相似文献   

20.
<正>在汉人(民籍)势力渐强的晚清社会,尤其是在清廷推动地方议会选举的时刻,汉人纷纷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成为各省议员,其政治力量不仅逐渐抬头,甚者更有取代地方督抚,进一步主导地方政局的趋势。过去的研究者,大都只注意到民籍汉人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活动,却忽略了八旗士绅在宪政运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咨议局中的旗籍议员。有关清末"咨议局"的议题,海峡两岸的学者虽然皆有不少研究论著,但是倘若从整体的研究成果来看仍有不足。首先,在研究内容上,其探讨最多的是通论性质的叙述,以及某些与国家大事或特定民籍事务相关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