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命育 《民俗研究》2002,(1):194-198
在黔北风冈县、湄潭县、正安县和绥阳县的广大农村中,至今还盛行着说春这样一种民间风俗,在进入每年的冬季之后,或遇有红白喜事,春倌(说春的人称之为“春倌”)来往穿行,走乡串寨,甚是热闹。春倌来到一片绿竹之中的山村农舍,几声狗吠之后,春倌进了龙门,进龙门后,他边走边唱,慢慢向堂屋大门走近。这时只听春倌唱道。  相似文献   

2.
虎卣新论     
虎卣即著名的青铜虎食人卣。器表是一组龙、凤、虎相斗的纹饰,人是御龙的珥蛇践蛇神,神人面对虎表现的是戏虎、弄虎。虎卣的装饰象征狩猎、治兵、敬奉山川。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虎别名又称西伯利亚虎、东亚虎、满洲虎、阿穆尔虎、乌苏里虎、朝鲜虎和亚洲虎,是典型的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亚种。东北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东北虎平均体长为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300余千克,最大的记录为4米长780千克,是在俄罗斯发现  相似文献   

4.
虎是凶猛而又危险的兽类动物,人称兽中之王。中国境内的虎患至少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虎荟》记载,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以后历朝均偶有虎患之记载,但明清虎患最为严重。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已较发达,然而众多的史料却零散地记录了广东地区不断发生虎患之事实。笔罗列一些资料,采用叙述性的方法进行考述,目的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礼县大堡子山乐器坑所出三件铜虎并非乐器中的"敔"。文献记载中的"敔"是木质的,其演奏方式与铜虎毫无关联。三件铜虎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是秦人崇虎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1979年在所著《虎》一书中说:“据历史文献,新疆虎产于新疆中部腹地,由库尔勒沿着孔雀河东至罗布泊一段,但近几十年来未曾再出现。这就使人产生疑问,究竟是上个世纪有过虎,而后灭绝了,还是当时把新疆境外的虎当作新疆虎?或者说新疆虎是高加索虎向东迁徙的子遗。还是中亚各地区的高加索虎。是新疆虎更早时期发展的后代,这需要经过更多的调查研究,才能解答。”①六年后,谭先生又在《中国的珍禽异兽》一书中说:“在文献中,还有新疆虎之论,也曾被认为是另一种亚种。在本世纪初以前,新疆西部和南部的沿…  相似文献   

7.
<正>蜂虎体羽光滑、色彩鲜艳、身姿优美、声音悦耳,喜爱群居,非常引人注目,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无论在地中海、非洲、南亚、东南亚还是在澳大利亚,人们对蜂虎都喜爱有加,但养蜂人除外,因为蜂虎会大量侵袭蜂窝。中国有九种蜂虎,都是流线型的身材,一种比一种艳丽,一种比一种颜值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黄喉蜂虎。黄喉蜂虎因为身上颜色艳丽,被公认为鸟界"最美"小鸟,它们是蜂虎科中型鸟类,体长23~30厘米,因为喉咙处有鲜艳的黄色细羽,平时爱吃黄蜂类昆虫而得名。黄喉蜂虎流线型的身材自然不用说,羽色中那  相似文献   

8.
虎是贺兰山和北山岩画的重要题材。其构图有单体、双体和群体、虎扑食和猎虎四类 ,形态有直立和曲足两类 ,时代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四类虎岩画 ,与图腾崇拜相关。在图腾文化中 ,图腾之名也是相对应的氏族、部落之名号 ,而以虎为图腾的民族 ,其族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我国北方的林胡。  相似文献   

9.
庚寅话虎     
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 虎的额头纹隐藏着一个“王”字,虎也被称为“百兽之王”。在人们心目中,虎是威武、刚强、气魄、智慧的象征。帝王居住的京城被人们称为“虎踞龙盘”,衙门公堂竖着“虎头牌”,上书“肃静”、“回避”,勇猛、得力的文武官员被称为“虎将”,调动军队的最高信物是用铜铸成的虎形物,叫做“虎符”。  相似文献   

10.
杨睿 《中华遗产》2021,(1):44-51
它是百兽之王,凶残刚猛;亦是义兽仁心,护犊情深。这个属相备受排挤,非礼勿近;但也偶尔遭到逢迎,镇压邪煞。它是虎,是王者,一个孤独的王者。大号的猫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中,虎文化衍生出了新的一面。比如右页图的生肖虎,展现了虎的物种属性——猫科动物。  相似文献   

11.
西汉水上游秦早期青铜器中的虎造型,堪称春秋青铜雕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不仅体现出早期秦人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表现出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数量众多、形式特别的铜虎造型系列,包含了早期秦人特殊的思想意识,且具有特定的文化渊源和基础。这些系列铜虎应是秦人崇虎习俗的集中反映,其中"群虎"是早期秦人激励民族精神、凝聚族群意志的一种氏族文化符号,"回首虎"则传达了秦人缅怀祖先、向往东方故地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古代巴蜀的虎崇拜杨甫旺虎在汉代是阴阳五行说中的“五灵”,“五神”之一。虎崇拜在古代民族图腾中亦很常见。古代巴、蜀是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在川东和川西出现的两个奴隶制国家。据史书记载。巴蜀同以虎为图腾和部落族徽。根据近年来四川等地的考古资料,巴蜀文化中有虎形...  相似文献   

13.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山兽之君、百兽之长,寓意着吉祥平安,是活力与荣耀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山高林密,野兽经常出没,虎就作为力量的象征而被广泛崇拜。从出土文物来看,对虎崇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玉琮的兽面及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这些纹饰有诸多虎的形象存在。此外,虎的形象被当做礼器用以祭祀;被当做兵器的装饰用以象征勇猛和权力;被用做调兵遣将的兵符——"虎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虎文化     
《民俗研究》2008,(1):F0003
汪玢玲著,中华书局2001年1月出版。本书以文化考古篇、宗教民俗篇、文史艺术篇和传播养护篇来结构全书,分为:虎崇拜的深远渊源,青铜器中的虎文化结晶,虎图腾崇拜与虎神话,东北崇虎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宗教与虎文化,古今民间崇虎习俗,干支、虎与十二生肖,伏虎史话,老虎传奇故事,虎典与虎谚,虎画与虎工艺等十四章,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文献学、历史学等方面关注虎文化的诸多领域,许多见解新人耳目。  相似文献   

15.
正"虎贲"一词始见于《尚书》的《牧誓》、《立政》篇,指军中猛士尤其是周王的近身卫士。西汉平帝时更名宿卫的期门军为虎贲,为后世所沿袭。目前已知的商周金文中并无"虎贲"一词,但有"虎臣"与之相类。虎臣一词又见于《尚书·顾命》及《诗经》的《常武》、《泮水》篇。伪孔传以为虎臣即虎贲氏;郑笺称《常武》之虎臣乃一职官,《泮水》之虎臣泛指威武如虎的武将。有学者认为虎贲由虎臣分化而来,乃虎臣之一种。1窃以为虎臣当即虎贲,名称变换而已。  相似文献   

16.
纷繁扰攘的辛丑年渐进尾声,企盼安宁平定的壬寅年即将到来。寅,在十二属相里为虎。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虎为吉兽,尤以白虎为尊,其五行方位在西,主兵与刑,但也有驱凶辟邪之效,故自古以来有把器具塑成虎形,以祈平安。虎在民间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在中国民间传说里,虎是具有大威能的神物,因其长相凶恶,极具威慑力,人们认为虎能驱除邪祟,护佑世人,也有人相信虎能驱除火灾、失窃等灾祸。  相似文献   

17.
"神鼓舞"流行于青海东部地区,从每年庄稼成熟后的金秋八月初开始,所有的庙宇以庙庄为单位,众人集钱粮,由派头(也就是每户轮流看守庙的庙倌,一年一换)牵头,  相似文献   

18.
漫话东北虎     
《后汉书》云:(氵岁)祠虎以为神。(氵岁)(又作(氵岁))为先秦时期东北的少数民族。(氵岁)祠虎以为神当然是东北虎了。清代、民国时期的方志有关东北虎记载较多。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虎是甘肃地区主要野生动物之一。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地理格局。清乾隆时期是甘肃地区虎的生存状态峰值期,数量较为丰富,分布范围覆盖全省,此后虎迹逐渐消退,部分州县几乎绝迹。森林覆盖率日益降低,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大量土地荒地被开垦,虎自身的利用和贸易价值,以及频繁的战事影响是导致清代乾隆以后虎的数量迅速减少、分布范围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变动呈现出一个从"猛虎肆虐"到"虎迹少敛"的轨迹,这是环境变动与社会变迁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正>虎是最早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形象。从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看,以虎为图腾的崇拜最早盛行于我国原始社会,许多氏族和部落把虎视为自己的祖先、亲族或保护神而虔诚地顶礼膜拜,在《史记·玉帝本纪》中便有记载以虎作为自己氏族和部落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