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围绕着君主或权威这根主轴运动,一切制度建立和修订,总是以在位君主和权威的统治利益和运用方便为取舍标准,尽量体现和扩大君主与权威的权势。这种高度集权于上的制度,显然不能应付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尤其是,当社会发生变乱时,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授予一些地方官吏及军事将领一定范围的专断乃至专杀的权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赐尚方剑”制度是明王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措置,被赐予尚方剑,意味着拥有者具有专杀、专断及便宜行事的权力。虽然君主不愿意将这种权力授出,但迫于形势需要,又不得不放权,是一种无奈之举。该制度既反映出君主心理的矛盾,又关系到实行时复杂的政局,是颇有特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这方传国玉玺,从卞和献玉时起,便沾满了血腥。除了表示皇权天授之外,对于老百姓说来,除了祸害,还是祸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卢经 《炎黄春秋》2001,(7):78-80
中国封建专制君主政体延续二千多年,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势力和影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清朝吸取了历朝兴衰成败的教训,强化了这种政体,在18世纪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帝制。这种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皇权的形成和高度发展,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封建官僚制度则十分完备,这种比较完备的政治体制具有其自身致命的缺陷,官吏侵贪是其缺陷之一。官吏侵贪的实质是官僚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乾隆中叶,吏治迅速腐败,官吏侵贪肆无忌惮,成为清王朝逐渐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玉带漫谈     
玉带已有一千余年的发展史,它是古代高级职官身份的标志之物。作为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皇室、贵族及上层官僚的关注,反映了封建的等级观,因而玉带是一个涉及到官职品级、服装化、玉器制作等方面内容的重要课题。我们依其演变轨迹,探本溯源,既可明了其造型纹饰的变化又可从中窥得历代的职官制度和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乐朋 《文史天地》2004,(1):57-58
电视剧《走向共和》打破旧说的人物塑造,如对晚清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政坛大腕的新诠释,引出诸多争议。我以这篇小文,谈谈慈禧的面子说。  相似文献   

6.
民国议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恒 《近代史研究》2004,(3):270-290
民国议会制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制度“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的主要创新之一。民国议会的建立及其运行不仅标示着民国时期中国人在建立现代国家的努力中民主政治发展的程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庄自成化始立,即迅速蔓延,造成局部地区深重的社会灾难。尽管统治当局也曾采取过一些措施努力缓和其所激化的社会问题,但封建统治权力不断膨胀的贪欲使其自身无法克服这一问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虽然在弘治、嘉靖、隆庆时有所缓和,但很快其成果就在正德、万历时被削弱,进而成为明代社会积重难返的重要因素与表征,从而使明代社会危机不断加剧,最终丧失了自我调试能力,引起一波波的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8.
9.
木华 《文史春秋》2003,(7):22-23
现代的选美,各式各样,名称不一,可谓五光十色。还有一些不晓历史的人认为:选美是纯粹的“洋货”。其实,我国最早的选美活动开始于唐代。但相关字记载不多,只知不少地方官吏为了讨好朝廷,每年都要派出人马去民间寻找挑选美丽的女子,然后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将长相好的送到朝廷。  相似文献   

10.
雷戈 《安徽史学》2008,(3):22-32
王权、君权和皇权在中华专制主义的语境中只具有一种形态差异,而没有实质差异.中国历史一文化和政治-思想虽非理性类型,但这并不妨碍依然可以使用"理性"这一概念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思想进行描述和分析.问题是,运用"理性"概念来作出的这种描述和分析本身则必须包含有前在的概念省思,以便使我们对其内涵和界限能有一个确切的思想把握.  相似文献   

11.
卫刘华 《攀登》2003,22(1):22-24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政策治国,倾向于人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治国方略的民主与法制化,摈弃人治,确立了走法治之路的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创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皇帝成为天下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汉初的功臣集团,指创建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集团,他们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构成了汉初的统治基础。形成相权强大,皇权相对较弱的局面。当皇权开始膨胀之后,功臣集团和皇权之间必将发生矛盾。功臣集团势力在西汉几代帝王的打压下最终衰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郑旦 《清史研究》2020,119(3):119-137
清初继承的明制包括了高级官员的会推制度,然而此制在康熙年间逐渐没落。开列制与保举制的先后引入,使皇帝加强了对会推的控制,会推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也产生了低效、徇私等弊,得人效果不佳。康熙朝官员参与会推的积极性较低,不愿承担保举责任。决策时,康熙帝常与大学士共议,并越来越多地行特简之权,但也因此造成了明珠等权臣借机结党营私。明清会推中皇权的强化,不仅是皇帝个人意愿的展现,更是政局现实与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官分七品,人划九等,酒也有酒的等级。大宋酿出的一瓮瓮完全不同于前世的“浊之酒”、“酒肆之酒”,同时也是惠及百姓的“平民酒”。未必高级。却成就了举国浮自、举国游戏的盛大景象。中国酒令终于由单纯的诗酒之醉。转向了承载皇权政治、社会人情、喜怒哀乐、亲疏远近的人生百科。  相似文献   

15.
付萍 《黑龙江史志》2013,(15):10-10
《唐律疏议》是中国封建法典的范本。纵观整部法典,其中对皇权的维护占了很大篇幅。具体表现就是法律对皇权周全的保护以及对侵犯或可能侵犯皇权行为的残酷野蛮的镇压。《唐律疏议》的最高目标,就在于维护皇权。  相似文献   

16.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10,(16):20-21
解缙是明初历仕三朝的谏诤名臣,其才高不达的人生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明初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历史条件下,解缙是君尊臣卑、嫉贤妒能的封建官僚的政治牺牲品,是"位卑言高则为罪"言谏戒条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皇权始终弥漫着残酷的血腥,历代帝王信奉的是“作恶比行善更为有利”(马克思语)的统治圭臬。但西晋的晋惠帝司马衷却极为例外,其当政的17年间既不作恶,也未行善,一忍夫人当权,再忍“八王之乱”,完全背弃了马基雅弗利的“君主理论”,即“君主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一旦局势需要,就毫不迟疑地抛弃一切美德。”  相似文献   

18.
曹操霸府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末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起霸府统治,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5,(10):46-47
中国历史上,称帝564人,女皇就一个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在位二十春秋,在帝王序列里也是个年岁最高的皇帝。历代皇室,南面天下只一人,后宫佳丽逾三千,而武则天作为女宫佳丽之一,可谓帷一的,最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所奠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相比,是一种反动和倒退,但它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有着根本区别。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应该是军阀专权制度,这种制度本质上是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