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释洛阳新获战国铜匜上的刻纹图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发现一件民间收藏的战国铜匜,其内壁錾刻有一组复杂、精美图案。铜匜内壁为“祭祖图”和“射礼图”,匜底为“冥府图”,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祭祀图画。  相似文献   

2.
说图     
《贵州文史丛刊》2013,(2):F0003-F0003
乡贤姚华的铜刻作品很多,他将书法、线描画刻在铜墨盒上,使之升格文玩,并为人们所关注。姚华在京时,与同古堂老板张樾丞相交甚洽,常为张樾丞提供镌刻画稿,自己也自画自刻。作品落款有“茫父”加尾印篆字“姚”;又有“姚华”,或加篆书“茫父”的尾印。据业内刻铜收藏专家考证,凡署“茫父”款的刻铜墨盒,是由姚华提供书画底稿,张樾丞刻制;凡署“姚华”款的,则是姚华亲手撰画刻铜。当时刻钢墨盒盛极一时,是文人墨客赏玩馈赠的佳品,因此,后世将姚华与陈寅生、张樾丞三人誉为“近代刻铜三大家”。  相似文献   

3.
1980年4月,湖北随州市淅河镇一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后由随州市博物馆收藏。铜权通高10厘米,重811克。方环鼻、鼻孔上未见磨损痕迹,权体呈亚腰圆柱体(图一)。权体上部正面铸阳文“鄂州路造”四  相似文献   

4.
武威铜奔马赞龚羽飞,袁洪庚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下的东汉墓葬。现已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并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标志。据考证,铜奔马是东汉(公元25年一220年)无名艺术匠师的一件杰作。奔马身高...  相似文献   

5.
陈寅生,晚清著名的铜刻高手,被誉为在墨盒上刻文字、图案的第一人。“凡入都门购文玩者,莫不以有寅生所刻为重,足与曼生壶并传”。陈寅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先进的商业意识,并与晚清收藏圈交游密切。寅生铜刻是“文人铜刻”,从一诞生起,就高于一般工匠在器物上的商品铜刻。陈寅生的高明,不仅是在技法上,更多的是文人趣味的先进,是美术理念的先进,是金石文化的先进。  相似文献   

6.
内乡县衙博物馆收藏的录子艅铜甗对研究西周录国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录子艅铜甗的造型、纹饰及铭文看,该甗时代为西周早期偏晚阶段。从该甗的出土地点,结合古代文献资料分析,西周早期录国为“南土”诸侯国之一,其地望应在内乡县大桥乡一带。  相似文献   

7.
西汉“昌平家丞”印,渭南郭西刘村出土。印面为正方形,通高1.9、边长2.3、厚0.9厘米。瓦钮,径1.5厘米。现藏渭南市博物馆。《文博》1987年第二期左忠诚先生《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七枚秦汉铜印章》文重点介绍此印。然误释为秦“昌平冢承”印,考释亦有严重错误。1988年第一期张涧苇同志《‘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七枚秦汉铜印章’辩误》文指出左文之失,然于“昌平”地望,印章断代等问题或有错误。1988年《中国考古学年鉴·秦汉考古》中该印释文、年代基本延袭左文之误断。兹不避简陋,重新考证,以免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在旧货地摊上,我偶然发现了一枚来自东瀛“富士秀峰”的方形的大铜章,它精美的制作真叫我爱不释手,我购下了这枚章,从此萌发了收藏旅游纪念品的兴趣。 我的藏品,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特色。有大铜章、小摆件,不同时期、不同特征、不同意义、不同形态,多姿多采丰富极了!清末年间建造  相似文献   

9.
西汉“昌平家丞”印,陕西渭南郭西刘村出土.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3.厚0.9.通高1.9厘米.瓦钮,径1.5厘米.《文博》杂志1987年2期左忠诚《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七枚秦汉铜印章》文重点介绍此印,然误释为秦“昌平冢承”印.《文博》1988年1期张涧苇《<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七枚秦汉铜印章>辩误》文指出左文之失,然于“昌平”地望,印章断代等问题上亦或有误.1988年《中国考古学年鉴·秦汉考古》中该印释文年代基本延袭左文之误断.兹重新考释,以免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高兰祥 《收藏家》2004,(3):60-60
2000年的一个秋日,笔者有幸于北京一家古玩市场购得一方吴昌硕刻铜墨盒。这是我收藏铜墨盒以来仅见的一方吴氏刻铜墨盒真品。此铜墨盒方形,边长12、高4厘米。优质白铜,制作精致。盒面刻一幅“松鹤”图。一双美丽的丹顶鹤玉立于松树之上,占据画面重心,形态可人;古松苍老矫健,朴茂雄伟,高耸入云;树旁一簇牡丹,叶茂花盛,栩栩如生。左上角篆书题“鹤庐”两个大字,又以坚劲的行草题写49个小字,说明此铜墨盒的刻制缘由与时间。右下角钤白  相似文献   

11.
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有几件元代铜权,现择其中6件铜权介绍如下。 1.“中统元年”权。权为实心铸铁。铸造规整,梯形环状钮,球形体,喇叭形底座,其上有四周突起弦纹。权通高9.8,底径4.4厘米,重725克。权身正面刻有楷书阴文“中统元年”四字,背刻“官”字(图一:1)。“中统元年”铭即指1260年,铭文“官”字或可以说明该权为“官”铸,是由官府统一铸制的。  相似文献   

12.
南京雨花石在全国一向有极大的声誉,历史上屡次掀起收藏、鉴赏的热潮,形成了奇特的雨花石文化现象,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及图片资料,对雨花石收藏试作综述。一、早期的“雨花石”收藏“雨花石”收藏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在原始时代,“雨花石”作为“美石”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介入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的收藏和鉴定纯属偶然。在10多年前的一次饭局上,一位友人说他在收藏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理由是民国的时候,一件同时代同器型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相当于10件瓷器的价格,但在今天的欧美市场上,一件同时代同器型的瓷器相当于10件铜胎掐丝珐琅的价格。这种明显且巨大的价格颠倒,对于笔者这样从事投资出身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笔者有过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书画的经历,所以收藏和鉴定中国古代铜胎掐丝珐琅器的过程基本上是复制前面  相似文献   

14.
正鲍康是清末著名的钱币学家,收藏宏富,著述严谨,在钱币学界影响卓著。以往对鲍康的研究多集中在其钱币收藏、钱币学著述和出版等方面,涉及其人际交往和学术交游等内容多附属于其师友如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王懿荣、李佐贤等人的专题研究中。陈寅生是清末知名的铜刻艺术家,以镌刻铜墨盒、铜镇尺等铜刻文房享誉一时。近年来,随着铜刻文房收藏的方兴未艾,陈寅生研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一个是钱币学家,一个是刻铜艺人,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游尚未见到专文讨论。本文拟就陈寅生与鲍康的关系作一番梳理和推论,就教于感兴趣的博雅方家。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6日,河北省博物馆、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河北省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联合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了“99双跃民俗文化收藏展”及“社建文物与民间收藏研讨会”。上午10点,首先在河北省博物馆举行了“99双跃民俗文化收藏展”剪彩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刻铜墨盒     
高兰祥 《收藏家》2002,(4):26-28
墨盒这一文房用具,其肇始并不甚远,据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记载,当始于清嘉、道之际。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雅的格调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收藏兴趣。在铜墨盒上施刻铜艺术,首创于清同治秀才陈寅生。陈氏工书能画擅篆刻,在京都开设“万礼斋”,专营铜墨盒。他镌刻的铜墨盒独具艺术风格,深受文人学士的钟爱,当时就被视为艺术珍品,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在此后刻铜墨盒发展的一百多年里,许多良师名匠毕工穷智,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铜墨盒供人们使用和欣赏。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7.
1990年9月,江苏省灌云县龙苴镇镇北一组村民打井时,在距离地面约1.5米深处发现一件元代铜权,随即交县博物馆收藏。现介绍如下。权身呈六面六棱形,上部有方环鼻,下部束腰,底座呈阶梯形(图一)。权身正面阴刻“大德十年”4字铭(图二),背面阴刻“益都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成都铸造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质地,存世数量极少,近来为泉界所瞩目。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展出西王赏功银钱、铜钱各一枚,均为罗伯昭先生旧藏。1957年罗氏将其收藏的15427枚钱币,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以下简称“北京历博”),西王...  相似文献   

19.
宝直局设局于河北保定。除铸大钱外,尚铸铜、铁咸丰小平钱。又于天津、正定、大名等地设分炉专铸咸丰小平铁钱。宝直局咸丰小平钱的版式并不算复杂,但铜钱中有铁式铜钱;铁钱中有铜式铁钱。数量均少,故称铜、铁两铸不够准确。试范也说不通。是用铜试,还是用铁试?故其意义不明。就本人收藏所见,宝直局咸丰小平钱均为方头双点通及开口满宝。版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汉文宝字的笔划。有“尔”宝、“缶”宝、“”宝、三点宝等。满文宝又区分是否出头。一、铜小平1-1.部颁式:此式仿部颁样钱铸造,故形制较大。直径25.7mm、郭厚1.4mm、重4.6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的铜炮,口径5.3厘米,炮长43厘米。在炮身上,还刻有“声震九天,射穿百步”及“至正辛卯”等铭文。由此可知:这件铜炮,铸造于元惠宗至正辛卯年,即公元1351年。它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的火炮。最早的火炮实物,铸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上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远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铜炮,比欧洲出现火炮早半个世纪。它重6.94公斤,长35.4厘米,分为头、尾和药室三部分。从头部安装石弹和火药到药室,尾部有火眼,可以点燃导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