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8,(2):38-39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崇尚万物有灵、崇尚火,并把火尊为神。 从昆明出发,沿326国道南行80公里,就到了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攀行5公里的土石公路,扑入眼帘的便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弥勒县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火神的后裔传人  相似文献   

3.
王洪伟 《旅游》2007,(8):86-89
彝族支系一阿细人是一个祟尚火的民族。他们认为: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而且。他们刚一出生就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列离别人世时也有香火陪伴一生都与火结缘,所以,他们把火尊为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这一天,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方圆百里彝山中的阿细人都要举行祭火仪式,而红万村的祭火仪式更为隆重、神秘和精彩,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狂欢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袁培德 《风景名胜》2016,(4):119-134
去往红万村的路上,风景跃然眼中美不胜收,晨曦的浓雾笼罩郁郁葱葱的森林,大片的云海横亘山间恍若仙境,在蓝天白云下阳光洒满红土地,一路生机勃勃处处美丽如画. 此次远行云南,是源于云南摄影朋友扎西刘的邀请,他向我介绍说,云南的大山之中,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彝族有一非常古老的支系叫阿细,阿细人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三,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阿细祭火节,祭火节上的阿细人,不穿衣服,也不穿裤子,纹身遮面、赤身裸体的上百人翩翩起舞卷起了满目红尘,红土飞扬中血脉偾张激情的身体充满了整个山谷.  相似文献   

5.
西岳庙位于西岳华山以北五公里处,坐北朝南正对华山主峰,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场所,华夏最早的祭祀庙宇之一。西岳庙自汉魏兴建以来,至清乾隆年间形成现有格局,占地12万平方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祭祀古建园林群落,形似北京故寓,规模宏肃,体制尊崇,气势恢弘,素有“陕西故  相似文献   

6.
侯马西阳呈陶寺文化遗址调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西阳呈村位于侯马市的西南方向,北邻浍河,东北距牛村古城约5公里,其西距西南张祭祀遗址约2公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侯马市博物馆曾多次调查该遗址①。1993...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5,(12)
<正>开化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开化村东北,地处汾河西畔的太原西山东麓丘陵地带,东南距晋阳古城约3.5公里,西北距开化寺蒙山大佛约2.2公里,此区域是北齐时期晋阳古城遗址的宗教祭祀区和墓葬区(图一)。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为配合太原市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大  相似文献   

8.
汪榕  李志雄 《中华遗产》2008,(5):142-157
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滇东南群山深处聚居善一群源于古老彝族部落的阿细人。他们认为火是可以驱散黑暗中一切鬼邪.给入带来吉祥和平安的神。千百年来.阿细人保持着最吉朴的传统和信念。古老而神秘的陶细祭火将种族的起源.繁衍.生活.宗教都包含在一年一度古老而神秘的仪式中。  相似文献   

9.
熊增珑  叶晓红  樊圣英 《文物》2020,(3):82-91,F0003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大杖子村北600米的山坡上,西南距牛河梁遗址80公里。经过考古发掘,确认该墓地的时代为红山文化晚期[1]。除发现北部祭祀遗迹外,还出土了140余件玉器,其中,璧是除环、镯之外最常见的玉器。本文拟从类型、材质、加工工艺等方面对该墓地出土的玉璧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华冲镇位于县城北部20公里处,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4.8万人口,辖12个村(居),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国家重点镇。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南城明益王朱祐槟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1月下旬,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南城县红湖公社红岭大队外源村北,发掘了明代益王朱祜槟夫妇合葬墓,出土二百余件文物,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一批参考资料,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 墓地外况外源村位于县之东南,距城十七公里,南至洪门车站一公里。村庄座落在山谷小盆地东南方。村北有一高山,名曰金华山。山之南麓有一小丘陵。丘陵南端为一小山包,朱祐槟墓即在此山包之中。山包上有明清晚期墓葬。在山下水田路边,发现许多琉璃瓦  相似文献   

12.
阿细跳月     
“跳月”是我国西南云、贵地区彝、苗、壮、布依等族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其中的“阿细跳月”独具特色,名闻遐迩。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传统民间歌舞,又称:“跳乐”、“打跳”、“打歌”、“跳歌”等。其来源,有这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山火,烧了九天九夜,地面被烧得滚烫。阿细人扑打大火,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大火终于扑灭了,人们歌舞欢庆,模仿打火时的样子,跳着脚跳起来,便形成了“跳月”的舞蹈动作。后来发展为群众性节日喜庆歌舞,并成为青年男女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其歌  相似文献   

13.
大地湾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以及冯家湾村西。东距陇城乡7公里,西去莲花乡11公里。遗存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Ⅱ、Ⅲ级阶地及与其相连的缓坡山地。范围北起河边阶地。南至山顶堡子。东侧以冯家湾沟为界,西侧为延绵数公里的阎家沟溪流,海拔1458—1673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河边阶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山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嵩嶚崖游记     
鲍劲夫 《江淮文史》2014,(2):165-168
正2013年9月12日上午,我和刘小平一行由六安红街出梅山南路,沿六舒路南行40公里,经东河口镇,沿县道西行8公里,再折往北行近1公里,便到了嵩嶚崖脚下。一路上,从六舒路,再到县道、村道,路都是出奇得好,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断。沿路人家的住房变化也让我欣喜不已。土墙草  相似文献   

15.
刘中伟 《文物》2022,(12):4-9+2
<正>一概况万花遗址位于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万花村西南,地处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之间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西北距焦作市15公里,北至太行山24公里。遗址以南2公里外,沁河自西向东流过,在武陟县城西南折向东南,经14公里后注入黄河(图一)。2012年冬,为配合基本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万花遗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3~7月,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思念     
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的将乐县,是客家民风民俗保留较完整的县城之一。一尊跑马将军像,成了中原文化南迁的佐证。全省仅有将乐玉华苦竹村还保留着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祭祀习俗。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秋,乌兰察布盟清水河县喇嘛湾东1.5公里的白泥窑子村,发现大规模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处,现在报告如下。一、位置和地形白泥窑子村中有小河,其源有二。一在村东北甲浪沟中,一系村北泉水,两水在村中合流,西南人黄河。在泉水发源地的东方、东北方、西北方和西岸大漫坡上,都有文化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600米,地面上到处散布着  相似文献   

18.
龙圣 《民俗研究》2020,(5):42-54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四川冕宁各村修建庙宇之风大兴,围绕修庙、祭祀而形成的村庙组织应运而生。这一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在村落管理和秩序维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村庙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庙会,组织村民(会众)轮流祭祀,强化了村落内部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共同体。另一方面,村庙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还承担调解内部纠纷、山林管理等治理职能,对村内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村庙组织"非常"与"日常"的村治实践,推动了村落内生秩序的形成与维系。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绵阳永兴西汉木椁墓出土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蓉 《四川文物》2000,(6):22-23
绵阳永兴玉龙院村东距绵阳城区12公里,南距成绵高速公路约1公里,北距涪江支流安昌河约3公里,南侧有一条小河自西东流入安昌河。玉龙院村所属双包山、王家包等都是人工堆积起来的封土堆。通过多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可以推断,这是一处很重要的土坑木椁墓地,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丁沙地遗址位于南京和镇江之间的龙潭镇西南3公里处,属江苏省句容县宝华林场.遗址是一海拔28.2米高出地面6米的岗地.东西长250、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南为丁沙地村,东南7公里为宁镇山脉中海拔434米的宝华山、北面3.5公里处为东西横亘的长江(图一).遗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