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绿 《中华遗产》2005,(5):100-109
一个被认为对保护建筑遗产意义重大的基金会,一份被看作入选是生存最大希望的“濒危名录”,它们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在全球范围的评选标准又是什么?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和它设立的观察名录,就这样在疑惑和期待中走进中国……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在一个拥有悠久建筑传统的国家,人们会花好几亿搞出山寨版的‘凡尔赛宫’?”“为什么中国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却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地标,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  相似文献   

3.
崔俊 《神州》2012,(29):23-23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设计多体现为一种平面布局设计。这种体系建立在方位观念之上,所以说传统建筑空间被理解为一种具有方位感的结构空间。“五方”是中国最基本的方位观念,这种方位空间融合了传统的宇宙观、伦理观,并将建筑作为协调天、地、人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天坛,有无法超越的信仰,有无法抗拒的皇权,有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精髓,更有独特的建筑理念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可以说,天坛所涵纳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艺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其背后,又蕴含了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瑞宝 《文博》2000,(3):20-23
秦咸阳一号建筑遗址在原发掘简报中被称为“秦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是由原咸阳地区文管会刘庆柱、陈国英两先生主持发掘的。简报刊于《文物》杂志1976年11期。在简报的小结部分,作者把这一建筑初步判断为“咸阳宫主要宫殿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有一座占地10余万平方米、气势雄伟、新颖别致的建筑物,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八大院”之一的河南省博物院。该博物院收藏了从史前到近代的12万多件文物,记录了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座建筑物被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授予了“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成就奖”和“中国百年经典建筑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民居,是人类赖依生存的最基本的场所,又是一种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环境,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可谓独具神韵。《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中指出:“在民间广大的建筑活动中,特别是住宅建筑,则是最为丰富的创造实践”。从民居出现开始,它就首先是为  相似文献   

8.
窦忠如 《纵横》2012,(6):53-56
2012年5月14日23时52分,一位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他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最后一名社员,是“万里长城第一人”,是中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的倡议者,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倡议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以其姓名设立专门奖项者,也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的老委员……他,就是中国古建筑学泰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  相似文献   

9.
仲平  树炯 《神州民俗》2007,(2):40-41
开平立园——“中国华侨园林一绝”,中西文化结合的经典,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于1962年回乡兴建的私家园林,历时10年,精雕细刻。集中国园艺、西洋建筑、江南特色于一体,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步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进程。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的近代中国建筑,“在外来影响下摆脱传统营造方式,并在建筑生产的各个方面走向现代化”,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错、新旧并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是近代中西文化理念和建筑文化相互作用、交叉、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雷发林  吴若峰 《旅游》2006,(2):36-43
“垂涎已久”。 很好概括了我们对山西旅游的向往。 “当我们驱车纵贯山西南北时,最强烈的印象是:山西遍地是国宝。”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志蔷在卷首语里说的第一句话。 “山西,遍地是国宝。”简单7个字,却有无穷诱惑力。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美称的山西,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山西现存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建筑大师童窿曾道:“中国园林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对于中国园林来说,实际的需要倒在其次,托物言志才是重点。因此园林最能反映造园者和园主人的“个性”。江南的文人、北方的官宦、岭南的商人……在这个舞台上,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共同撑起了长达数千年的“园林大戏”。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全国现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在三晋大地上,上起大唐盛世,下至民国时期,各类寺庙、观、堂、亭台、楼阁、衙门、宝塔等,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总数达18000余处,占全国现有同期同类建筑的72%。这些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庄严凝重,雄伟气派,是古建筑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相似文献   

14.
王雪  李坤嶽 《神州》2012,(31):161-161
“五脊六兽”在北方的方言口语中常常能够听到,但对于这个词的来源及用法,大多数人都觉得有些模糊。“五脊六兽”来源于中国的古代建筑,本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高大宏伟的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但这一词语被俗语化后却引申出了不同的含义,常用来形容抓耳挠腮、手脚无措、无可奈何、神不守舍、张狂炫耀、·心烦意乱的样子、心神不宁,无所事事的心理状态等,用于人们表达一种难受或高兴至极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民国遗韵近代太原建筑剪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一种文明发生与演化的历程,离不开考察它的空间形态。对应于人类文明四大基本活动的衣、食、住、行,其中“住”的空间形态就是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的萌芽与发育,经秦汉的成型,一直延续到宗法社会末期,其建筑体系首尾连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其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身心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岭南文化在吸收中原主流文化的同时,有所变通与创新,表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上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以广东地区为例,阐述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建筑具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等建筑物,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形式,逐步形成了一些各有特点的、有着比较固定制式的类型,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厅、堂、楼、阁、亭、榭、轩、馆,被中外建筑学家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八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牌坊作为纪念性建筑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广州的“乙丑进士坊”始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原位于“四牌楼”(即今解放中路),现存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内。它是广州现存重要的明代建筑文物,是民国时期俗称“四牌楼”中的一座。然而长期以来其相关史实尚缺乏较完整的探索。本文旨在清理明代以来“乙丑进士坊”的相关史料,并探讨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龙海老牌坊     
牌坊,古称“绰楔”,后来也叫“牌楼”、“华表”等,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建筑形式。在漳州方言里,牌坊称为“荷表”,意思是经皇帝恩准而表彰的纪念性建筑。明清时期漳州地区建牌立坊之风盛行,清光绪觯州府是勐收录的漳州府各县牌坊达640多座。历经岁月沧桑,漳州现辖各县(市、区)中,至今尚存80余座。其中,以龙海市辖域的老牌坊存量最多,达20座,是已知福建县(市、区)辖域中老牌坊数量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崩盘了,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完全西化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几乎都是无基础的,你会发现我们的建筑是木头柱子放在一个石头柱辅上。这什么意思?房子是摆在地上的,根本就没有基础,或者说只有一个很浅的基础,这样的建筑对土地几乎没有破坏。我们现在任何一个建筑都有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基础,只要建造一栋建筑,这块地就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