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参加一部综合志书的审稿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志对于“服饰”的记述颇为简单,寥寥百语,内容仅限于当地民众衣着在改革开放后的类型变化。前段时间有报载:“贵州苗族的服饰遭到海外团体恶意收购”,媒体报道时引述法国一家私人博物馆馆长的话:“一百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人的服饰,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虽然这位法国馆长貌似不恭,但却反映了我们国家对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保存力度的不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京剧     
《文史月刊》2011,(2):2-F0002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芩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予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3.
吴可  金卓 《神州》2012,(9):103
服饰作为人类生存的产物,它表现了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情趣及审美观,服饰色彩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宗教习俗、统治者的审美习惯、地域环境等都影响着服饰色彩规律。满族服饰色彩规律的形成同样追寻着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四川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如蓝勇先生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深入的研究,阐明各族服饰地理分布及产生的机理,但对四川汉族服饰论及相对较弱,但他指出四川在明清时服饰化受移民化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5.
李跃明 《神州》2012,(6):20-21
京剧表演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可划分为若干种。与此,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把戏装依据样式的不同划为蟒、靠、褶、帔、衣五大类数十种,其中有的要配髯口、翎子、狐尾,靠旗、盔帽,发髻等,女角色要梳不同的大头、旗头、古装头。在角色分工如此之杂,种类如此之多,样式如此之繁,色彩如此之鲜的情况下,在舞台上却形成了传统戏的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6.
7.
皮黄又做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6日,艳阳高照,在那处处柳绿花红、鸟儿争唱的初夏时分,崭新的“吴信坤艺术馆”揭幕。该馆设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南海软件科技园滨水艺术长廊1号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工布女帽 工布女帽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圆筒形,边上镶彩缎并用绸缎镶有起伏的三角纹路另一种上部为圆筒形,帽沿燕尾形,均镶彩缎。这种燕尾帽戴法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巴河以东的工布地区燕尾朝左或右,巴河以西的工布地区燕尾朝后。另一种说法是燕尾朝后表示已婚,朝左右表示未婚,戴圆筒帽的则是上了年纪的妇女,  相似文献   

10.
浅谈藏族服饰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在民族学、考古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藏族服饰的形成过程、发展演变、艺术风格、特点、各居住区域之间的异同等各种情况。对于研究藏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史春秋》2010,(2):F0003-F0003
南宁市博夏书画艺术馆系广西金诺房地产有限公司、南宁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由南宁市文化局主管,经南宁市民政局审核批准成立的一家非盈利性的书画艺术馆。  相似文献   

12.
金代作为女真族后裔,其民族发展几经变迁,其生存方式、服饰变化,在融合了其他民族发展的元素之后,仍然能够体现其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南晨 《湖南文史》2009,(11):36-36
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kasaya)。  相似文献   

14.
金代作为女真族后裔,其民族发展几经变迁,其生存方式、服饰变化,在融合了其他民族发展的元素之后,仍然能够体现其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分析《宋史》、《辽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中武职之冠的金银装饰工艺,揭示武职之冠的主体并非黄金制品。其次通过分析西夏《比丘像》与榆林第29窟中供养人服饰色彩、纹样的不同,确定《比丘像》中男供养人为皇室成员。另外通过宋夏墓的石像造型对比,确定黑龙贵地区出土拄剑盔甲武士像为镇墓将军,并为持斧武士身份的确定指明方向。最后厘清西夏的尖耳黑帽是一种既可以搭配公服,也可以搭配甲衣的冠饰。  相似文献   

16.
苗族服饰     
《文史月刊》2010,(6):F0002-F0002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特性、习俗的同时,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并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步发展成熟。元代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期。本文对元代蒙古族的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一个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服饰工艺精湛,款式多样,并在图腾、宗教、审美等方面体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人文地理》2013,(4):18-19
标准营造事务所设计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艺术馆刚刚获得2013年第二届UED博物馆建筑设计杰出奖,这也是本次评选的最高奖项。《西藏人文地理》选取了“标准营造”阐述的部分文字,在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艺术馆”的同时,也探讨了在西藏这样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吕红娇 《丝绸之路》2009,(14):48-50
土族是青海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本文从土族男女服饰的颜色、面料、装饰图案等外在形式入手,分析了蕴涵在土族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