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夏     
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今年立夏为5月5日。养生有道养生有道立夏时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注意养阳,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劳逸结合,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  相似文献   

2.
<正>"天人合一",节气为农历特色,也是乡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命脉。时代在变迁,记忆在磨灭,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所携带的乡韵,始终流转并萦绕。农历重农事,重节气。而节气与气候、物候,与节日、习俗紧密关联,它是传统生活的文化指南,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节"。2016年底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1,(6)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从孟春的大地复苏,到仲春的朝气蓬勃,再到季春的姹紫嫣红;三春经历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解读春天里节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2,(5):12-12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今年立夏为5月5日.  相似文献   

5.
<正>"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  相似文献   

6.
立夏     
《风景名胜》2014,(5):12-12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2014年立夏为农历四月初七,公历五月五日。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锨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麦蚕     
正"麦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这首竹枝词,描述了旧时立夏日习俗:秤人、食草头摊粞、吃麦蚕。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疰夏病。春夏之交的立夏日,是夏季的开始,所以预防疰夏的活动大多放在立夏这一天。古人认为,从这天起人们将经受酷热的考验,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孩童可能会得一种名叫疰夏的疾病。《清嘉录》记:"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疰夏。"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体乏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当时的医术难以从根本上治疗这种疾病,于是各地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预防疰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玉凤 《丝绸之路》2012,(11):65-68
芒种节气由来 今年6月6日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相似文献   

9.
感恩谷雨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79-79
雨润大地生慈悲仁厚,泽万物生,万物亦知恩。春至此,结局。草木们,要到万物皆长大的立夏,开始奔跑。没有哪个节气像谷雨这样让我联想起感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通纬》记:"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古代解语为"雨生百谷"。  相似文献   

10.
<正>苏州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真是功德无量!他一直致力于苏帮菜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前几年,他率领烹饪大师工作室的大师们与苏州得月楼菜馆合作,一年中做了春、夏、秋、冬四季宴,至今令人难忘,并将永远载入史册。后来,华先生把美食战场转移,与吴江的同道一起做了一年"节气宴",记得有寒食宴、立夏宴、中秋宴、冬至宴等。今年,华先生又有了新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2,(1):17
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今年大寒为1月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与小寒相对,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  相似文献   

12.
小寒     
JNTO 《风景名胜》2014,(1):12-12
正每年1月5至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2014年小寒为农历十二月初五,公历1月5日。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是全年最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可食用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小寒时节也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小寒时,气候寒冷,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3.
草木与节气     
纪红 《贵阳文史》2013,(6):83-86
寒露物语 二十四节气是一统的过程,一个节气是一个节点,古人委实智慧,将节气划分得适逢其时、恰如其分。节气各有自己的物候,古时为每个节气标了三候,  相似文献   

14.
冬至     
JNTO图 《风景名胜》2013,(12):13-13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二十.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  相似文献   

15.
李忠林 《江汉考古》2023,(2):100-105
已公布的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日至》有节气干支48条。以前同类材料去掉重复后,与之合计共为54条。经过合历分析,52条与颛顼历所排一致,剩余2条不符,但亦可得到合理解释,由此说明汉初历法的节气是依据颛顼历推排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朔闰却与颛顼历不侔,表明汉初历法的气与朔并不齐同。另外,《日至》简中每年的节气干支只有分至和四立,说明这“八节”较为重要,这也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没有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小寒     
《风景名胜》2015,(1):12
每年的1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马年小寒为农历十一月十六,公历2015年1月6日。小寒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国家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三月立夏种花勿算早(花:指棉花),四月立夏种花勿等草(草:指绿肥,即使绿肥并不茂密也不要再等了,赶快种棉)。立夏三朝裸麦香(立夏节三天内元麦扬花飘香。裸麦:元麦),小满三朝枷头响(小满可以收割脱粒了。枷:一种麦秸脱粒的工具)。立夏西北风,小麦要撞钟(指小麦籽粒粗壮,可敲钟)。立夏到,蚕豆炒(蚕豆可以吃了),梅子吃得光光叫(梅子也可以吃了)。小满在初(指月初),麦收勿富(勿富:喻没有好收成)。  相似文献   

18.
大寒     
JNTO 《风景名胜》2014,(1):13-13
正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2014年大寒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公历1月20日。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建议食用八宝饭、芪杞炖子鸡、山药羊肉汤等。  相似文献   

19.
夏至节     
夏至节的时间与夏至节气相同,2016年的夏至节为公历6月21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节当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相似文献   

20.
冬至     
芦蕾 《风景名胜》2012,(12):11-11
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交"冬至"节气,今年大雪为12月21日。养生有道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后,白天会慢慢加长。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