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时,我任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第三十四师师长,初则奉命掩护我军从豫东撤退,继又掩护黄河掘堤,造成泛滥后徒涉退守郑州。兹将这段亲身经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渠长根 《民国档案》2003,(2):131-133
1938年 6月 ,中国军队在河南中牟赵口和郑州花园口相继决开黄河大堤 ,以水代兵、以黄制敌 ,阻止日本侵略军沿陇海线西进郑州 ,然后南下武汉。这一策略的决策和执行都是在秘密情况下进行的。公众知道这件事是在决堤已经成功地放出水来的时候。是谁最早把花园口决堤一事公布于世的 ,又是谁率先把决堤乃中国军队所为这一真相大白于天下的 ?根据目前所能看到的花园口决堤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各种回忆材料和各种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论著 ,但凡一提到花园口决堤这件事的社会传播 ,都一致认为开始于 6月 1 1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下简称中通社 )从郑州…  相似文献   

3.
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夜,它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同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全国的三大惨案。  相似文献   

4.
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夜晚,它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同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全国三大惨案。1941年春夏之交,重庆多晴朗天气,日本侵略者战机趁此多次对重庆进行了连续的狂轰滥炸。为避开空袭,市民们均选...  相似文献   

5.
1938年5月19日,日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了军事重镇徐州,然后继续向中国战场大量增兵,沿陇海线向西进攻,占领河南地区重要城市商丘、开封等地后兵逼郑州,威胁武汉,中国政府和军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面前,为延缓日军进攻压力,蒋中正人为打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试图以水代兵,从而酿成历史上著名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也在当地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花园口决堤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延阻了日军进攻步伐。另一方面给附近无辜百姓尤其是河南、安徽和江苏北部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苦难。文章主要写决堤阻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企图"以水代兵",下令扒开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泛区虽然客观上迫使日军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沿岸百姓带造成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1946年开始进行堵口工程,1947年3月,堵口合龙,黄河回归故道。  相似文献   

7.
熊先煜,抗日名将佟麟阁将军的三女婿,生前系重庆市文史馆员、政协委员。1938年,他在国民党新八师服役,亲自勘察、指挥了炸黄河大铁桥、花园口决堤等影响抗日战争局势的惊天战事。以下是他在临终之前,首度开口,回忆这段峥嵘岁月的自述。  相似文献   

8.
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8 年6月9 日,为阻止日军西进,中国第一战区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当前学界一般认为,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有如下意义:一、阻止日军西进;二、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三、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四、造成了中日两军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文章依据史料反驳了以上观点,认为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价值仅在给日军造成了一些困难,使其主力改沿淮河推进为沿长江推进。与豫、皖、苏人民因黄水泛滥遭受的损失相比,这点军事价值不足称道  相似文献   

9.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掘堤,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军“以水代兵”的一件大事。特就所接触到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中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综合记述如下: (一) 1938年4月上旬,蒋介石正积极调集兵力,向徐州集中,企图扩大台儿庄战果。4月13日,陈果夫致函蒋介石,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他认为“黄河南岸千余里颇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又说:“沁河附近之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  相似文献   

10.
日寇进逼决策失误无辜同胞葬鱼腹回顾历史外患内忧感叹中华当自强1938年6月9日,位于河南省郑县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决口,滚滚黄水向东南方向奔腾而下,……多灾多难的豫、皖、苏三省的人民,刀兵之灾未过,黄水之祸又至。这次黄水泛滥受灾44县,面积达5.4万多平方公里,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89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难以计算。花园口决堤到今年已整整60年了,恰是我国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笔者仅以此文纪念60年前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这一重大的悲惨事件,并祭奠在此次事件中死难的数十万无辜同胞。日军西进1938年3、4月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  相似文献   

11.
1938年黄河南岸大堤决口地点共有三处,除以往学界所知花园口和赵口外,中牟杨桥亦被国军人为决堤.在决溃初期,不管是口门宽度还是溃水流量,花园口皆小于赵口.1938年9月上旬后,杨桥决口溃水逐渐干涸.1939年冬赵口被日伪堵塞后,才形成花园口一处溃水的局面.这可能是此次黄河南岸决堤被称之为"花园口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与黄河归故文/王延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堵塞花园口决堤口门,让黄河水回归故道。这一决定表面上是为了解除豫皖苏黄泛区人民的灾难,而实南上是企图以水代兵,配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为此,自1946年1月到1947年7月,中共与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3.
长江“花园口”决口内幕文/毕春富黄河花园口决口,是中国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改道南泛,挡住了日军西犯的路线,日军被迫改变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改由长江为主作战线;豫皖苏三省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却成为一片汪洋,黄水及继水灾而起...  相似文献   

14.
渠长根 《百年潮》2003,(5):52-57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决开河南境内赵口和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以黄制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阻截敌人西进南下的目的,但同时也给抗战中的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是为花园口  相似文献   

15.
说起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若提及四年之后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中原大饥荒,今天的读者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与花园口决口相比,这次饥荒波及的范围更广,造成的后果也远为惨重。两年之内,仅河南一省被活活饿死的饥民,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就有300多万人,是黄泛九年  相似文献   

16.
公元1194年黄河决阳武故堤,从淮阴入淮河,从此开始了黄河长达661年夺淮入海的时代。黄河夺淮当看作是黄河决溢的最严重情形,黄河决溢对其南邻淮河流域的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历史上第一次人为的改道。黄河在夺淮入海途中,挟带巨量泥沙肆意漫决,形成了大范围的黄泛区,严重破坏了泛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泛区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38年6月9日的决堤放水,终于让花园口这个郑州北郊的偏僻地带,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符号,但仔细追溯起来,当蒋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决堤策略之后,首选并非花园口,而是中牟县城北边25公里的赵口,东西距离开封、郑州均不到百里。最初的决堤行动由第53军的万福麟部执行,限定6月5日夜12点之前放水。之所以选择在赵口决堤,曾专注于花园口决堤事件研究的学者渠长根分析,“一是预计到决堤后河水将沿1843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上,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向南一股流入淮河,黄淮合流,从云梯关外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经汴水合泗水入淮,形成侵泗夺淮之势。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口,从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北徙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后,从河南省铜瓦厢起,经鲁西南、  相似文献   

20.
炸黄河铁桥扒花园口大堤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先煜 《文史精华》2001,(11):16-23
《炸黄河铁桥扒花园口大堤真相》一文,系作者亲历之作。抗战初期,最高军政当局下令,于1938年2月17日,炸毁黄河铁桥;同年6月初,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其起因都是为了阻挡侵华日军的攻势,而后者之结果也结我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作者以当事人、执行者的身份参与了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断臂图存,无比悲壮,民族的屈辱与抗争,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