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成功的路上从来都没有鲜花和掌声的陪伴,更多的是寂寞者的踽踽独行。因为不断的付出和曲折,因为太多的耿耿于怀,成功才值得让人为之掬一把泪。本文记录了一位高中生到北大面试时的真实想法,是他向往北大的真实写照,是他对学弟学妹的真实的内心表白,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锦壶 《名人传记》2023,(12):58-58
胡适以北大校长身份,于1948年6月在北大蔡子民纪念堂出席所谓“泰戈尔画展”的事,一直以来,以一张集体合影(上图)的形式传播并确证着。据北京大学校史馆所编《北京大学图史1898一2008》(以下简称《图史》),这张合影上的人物姓名、拍摄地点均十分清楚,拍摄日期也明确为“1948年6月15日”。  相似文献   

3.
晓东  才云 《中华遗产》2006,(2):24-25
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将要在校园中进行自迁入燕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拆迁行动。一时间,许多媒体对这件事炒作得沸沸扬扬。为此,我们于2月11日专门走访了北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我有幸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虽然两年后就遭遇了文革这场浩劫,众多师长们的风采还是令我终生难忘。原来我以为。大学里的老师都是教授,一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都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出乎意料,北大的师长们绝大部分都很朴实,一身中山服,态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那个年代显得比较“各色”的,西服领带,衣冠楚楚,一副大家学者风范的,寥若展星。  相似文献   

5.
《神州》2011,(8S):F0003-F0003
一、北京大学上课、北京大学就餐,北京大学边上的学生公寓住宿,畅游北大,亲身感受北京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柳哲 《文史月刊》2014,(9):47-48
北京大学建校116年,名气最大、贡献甚巨的校长当属蔡元培,而京师大学堂改名北大后的校长何燮侯,却鲜为人知。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成绩入选。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人而言,北京大学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它是中国精神的象征。北大的命运连接着中国的命运;北大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它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民主的旗帜。而讲北大的崛起,则必须谈到一个人——“北大之父”蔡元培。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为北大老校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场所。巍巍上库思想发轨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10月,东西对称,整体近“凹”字形,整个建筑长约110米,宽约33米,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7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笔者在北大读书的几年里,除了邂逅文革浩勘之外,还有一段奇特的经历。这就是到北京北面军都山下3个多月的半工半读。 1966年过了春节不久,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大二的我们,突然接到通知,全系师生到北京市北面昌平县(今昌平区)“半丁半读”,什么缘由,多长时间,都不甚清楚。只听说是全系都要搬下去。当时我们64级的学生还整建制地担任着越南留学生的辅导员.预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我们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杨煦  米汤 《中华遗产》2009,(8):86-97
从医学家到收藏家,从西方到东方,燕园内这所其貌不扬的博物馆,承载了一位西方友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愿望,同时又收藏了北京大学考古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考古成就,使不同文明间的理解与对话得以深层展开……  相似文献   

11.
陈翔 《纵横》2010,(5):49-52
沙滩红楼是老北大的象征,铭刻着“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印记。从1918年红楼建成,到北京大学迁址到西郊燕园,北大红楼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这座大楼却与北京大学有了暂时的分离。人们通常把西南联大看作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延续;而这时的北大红楼,先是被作为日本宪兵队本部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访这两天,常俊曙一直穿着白色的衣服鞋子裤子,戴一副半框眼睛,对人总是客客气气,说起话来文绉绉的透着“书生气”。就像父亲对他的评价的那样,他一直以来都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0,(3):59
由吴小如先生题写书名、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七七级48位同学和部分老师撰写的回忆当年北大生活的回忆录《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一书,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冯乔 《百年潮》2008,(6):71-73
1964年,北京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几个主要城市都要派一批教育战线上的部级和处以上干部组成社教工作队,参加社教运动。上海派了由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常溪萍带队的工作队去北京大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5.
王金屏先生是我的校友。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共同经历了1957年那场“整风”、“反右”运动。那时候,我们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学子,有如稚嫩的禾苗,感受着新中国的雨露阳光,对党和祖国是满怀挚爱深情的。当共产党开展整风时,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帮助党整风,真诚地相信,所谓给不给党提批评建议,体现着对党的感情是否深厚。万万没有料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遗产》2012,(2):91-100
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并开始逐步收集古代文物,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研究机构;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成立,下设考古研究室;同时成立了博物馆专修科并建立了北京大学博物馆,收集古物及民族学标本;1952年,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协议在北京大学开设考古学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的专业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7.
江宁 《神州》2008,(5):102-105
在中国,关于红的响亮的名词很多:红色根据地、红色区域、红色家庭、红色阵地……可是,恐怕任何一种关于红色的事物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厚度都不能和北大红楼相比肩——北大红楼是一栋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一批新文化巨人由此掀开了现代中国的伟大历史。让我们一起沿着中国新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8.
《南京史志》2014,(8):3-3
湖北巴东县的谭陈东今年高考649分,被北京大学录取。无奈家徒四壁,凑不齐学费。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内。6月9日开始,他每天6点去砖厂打砖,一直忙到晚7点,一天挣80多元。休息时跑回家,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青年,加油!  相似文献   

19.
《大江南北》2023,(7):F0002-F0002
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红楼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世界上很少有一所大学能和国家的命运、和一个政党的诞生如此紧密相连。北大红楼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值得纪念,正因为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摇篮和光辉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正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我国高校,曾对招生制度进行过一次彻底的"革命",就是你只要被推荐,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年龄大小,不经考试,就能进入大学上学,这些人被冠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