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陽 《文物》1953,(Z1)
一、讀書工作的意義和作用克魯普斯卡婭說:‘良好的有趣味的書能供獻很多的知識,提醒很多良好的思想。’偉大的文豪高爾基也曾說:‘我愛書,當我讀到書的時候,我不能不懷着深刻的興奮,不能不懷着歡欣的熱情,我身上一切好的東西,我都歸功於書。’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1,(1)
十四年前,當我們的文壇巨星殞落的時候,茅盾先生寫了一篇"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他是這樣說的:"只要中國民族尚有解放的一日,在‘新中國’的大都市將建立起魯迅文學院,大陸新邨一弄也將收爲公有。"這句珍貴的預言,現在終於一切都已實現:在瀋陽有了魯迅藝術院;在哈爾濱有了魯迅公園;在北京有了魯迅故居;在上海,大陸新邨的九號和十號,也終於改成"魯迅紀念舘"了。魯迅紀念舘是在去年七月開始籌備起來的。這個計劃由華東文化部文物處唐弢處長草擬,經呈由軍政委員會通過,和中央文化部同意,八月間卽開始做佈置的工作。其間,許廣平先生曾請了一個短時期的假,從首都到上海,她把全部遺物從霞飛坊搬了過來。雖然極零星細瑣的遺物,她也保存得非常好,並且向負責佈置的王稼冬同志作了詳細的說明。她曾經說:"我要一切都還給魯迅。"魯迅先生生前友好馮雪峯、楊霽雲、巴金諸先生也提供了不少資料。  相似文献   

3.
刻紋白陶,是中國古代陶器中的一種傑出的藝術品,曾經有人把它作為殷代文化的代表,因為除了殷代以外還沒有發現過類似的產物。它最初雖然發現於河南安陽,但解放後在輝縣也曾發掘出來過,由此可以說,凡是殷代遺址都有發現這種陶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張雨 《中华文史论丛》2023,(3):79-102+392
唐代尚書省符是以“尚書省”爲發文機構,由諸司郎官署位的下行文書,用以指揮公事或轉發制敕。宋元豐改官制以後,尚書省符雖然延續由諸司郎官署位的慣例,但其發文機構已變爲“某司”,故宋人一度沿唐制將省符稱爲諸司符。不過,與唐代省符運作以省、司爲中心不同,元豐以後省符運作以省、部爲中心。而且,就現有資料來看,進入南宋不久,諸司符就已不見於史籍。因爲在當時人,尤其是南宋後期人看來,省符的主體應是尚書六部,所以徑稱之爲部符。與此同時,六部印也從原來唐代尚書省諸司印中逐步分化出來,以區别於諸郎官廳印記。這都反映出唐宋之際六部在尚書省政務運行機制中走向實體化的轉捩點爲元豐改制。  相似文献   

5.
《林將軍傳》是朝鮮小說史上最爲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之一,由於朝鮮將軍林慶業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傳奇色彩,此書在朝鮮半島廣爲流傳。筆者在梳理林慶業傳記史料的基礎上發現,朝鮮英祖年間,《林將軍傳》小說最早以諺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現存的漢文本小說出現於諺傳本之後,主要分爲兩個系統:一是諺傳小說的漢譯本,一是無名氏獨立創作的漢文小說。本文以韓國所藏九種《林將軍傳》抄本作爲研究對象,比勘諸本異同,考證其相互關係,對漢文小說《林將軍傳》諸抄本之間的關係做了較爲系統的辨析。  相似文献   

6.
王偉係 《中华文史论丛》2023,(1):91-109+402
姚汝能以《安禄山事迹》一書聞名後世,然學界對其生平、宦迹、《安禄山事迹》成書背景及時間等問題均渺然難識。近年新發現的姚汝能於大中、咸通間所撰《史仲莒墓誌》及其夫人《杜氏墓誌》,不僅對其生年、科舉、官職除授和《安禄山事迹》作年等問題之考辨頗具裨益,且爲姚汝能依傍史仲莒門館時的政治形勢分析提供文獻支持,亦有助於梳理其與“芳林十哲”等同代文人的交往實迹。  相似文献   

7.
《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的整理出版爲研究宋代官文書提供了非常好的範例。簽押是官文書生效的必經程式,本文考釋了“免書”、“分書”、“都督”、“督視”、“奉使”、“未上”這六種較爲少見的簽押附注詞,它們與“假”、“闕”一樣,都是任責官員未能簽押的特殊情況說明。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體制下,"結銜以本部者爲頭司,餘爲子司"。以尚書吏部爲例,吏部司爲頭司,其餘司封、司勳、考功三司皆爲子司。但是至南宋初年,"子司"詞義已發生明顯轉换,不再適用於尚書省諸司之間,而是適用於尚書省(主要指六部)與寺監之間。這一詞義轉换與中古行政體制轉型有直接關係。唐前期尚書省"頭司—子司"體制的確立,是尚書機構在向外朝宰相機構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結構的結果,代表的是"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的結束。唐宋之間"子司"詞義發生轉换,則是新尚書省體制的開端,並爲調整尚書省—寺監關係帶來了新的契機。嚴耕望以政務機關、事務機關來定位尚書六部與諸寺監的職能及關係,對應的是三省制下以政務處理程序分工和分層處理爲特徵的政務運行機制。在此機制下,六部與寺監雖然在某些環節上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下行與上承關係,但就國家政務處理程序而言,兩者之間並未直接構成必不可少的政務運行環節,因而它們之間並非上下級關係。唐前期四等官體制確實有繁冗迂回之弊,容易影響行政效率。行政體制的這個内在矛盾推動了使職系統的發展、成熟。儘管使職差遣體制帶着"不經"、"非久"等權宜色彩,但絲毫不影響其事簡而權專的效率優勢。即便宋神宗在"正名"與"正實"的口號下試圖重新恢復尚書省,也只能在使職差遣政務運行機制的基礎上進行改置。這樣,在名義上是以《唐六典》爲藍本而重建的元豐官制中,尚書省、寺監間並未恢復唐代三省制下的那種關係,而是直接繼承北宋前期使職差遣體制下的"本司—子司"關係。嚴耕望所謂六部與寺監的上下級關係,至此纔真正確立。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知識和思想不僅來源於上古文書、典籍,也來源於上古圖文獻。上古圖文獻數量衆多,曾作爲儀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關係、溝通神靈、象徵天賦權利。從《山海經》、《齊諧》等物怪之書和現存上古圖文獻看,當時人對鳥獸草木的記録和描繪,其實是對儀式事項的記録和描繪。因此,從本來意義說,"興觀羣怨"、"事父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等詩學命題,談的不是文學的審美功能,不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不是所謂"足以資多識"的博物之學,而是禮儀政教的技能,是對"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個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張結合上古文化史上從儀式中心到倫理中心的思想轉變,結合孔子學禮的過程,認識孔子的知識結構和詩學思想,也了解經典世界和前經典世界的深刻聯繫。  相似文献   

10.
關於太平天国地方政治制度問題,今日我們所能看到的資料,除其本身文件——天朝田畝制度一書而外,只有地主階級分子張德坚編纂的“贼情彙纂”比較完善,但是,它們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所記述都限於太平天国早期(一八五六年以前)的政治經濟制度,而事实上太平天国十余年的歷史,其后期的政治措施確也有些異於前期者;这些,我们现在还不能得到一本够全面又系統的資料書籍加以参考?我們要了解整个時期的天朝政治經濟制度,便必需借助於地主階級各种記載。雖然,这种記述倨管是片段的,甚至是歪曲的,但  相似文献   

11.
關於宋金“紹兴和議”成立的時間問題,初中“中國歷史”課本和“中國歷史綱要”的說法確有不同。(不僅是这兩本書不同,其他如“中國通史簡編”和“簡明中國通史”的說法也各有不同)初中“中國歷史”課本上說:“……在一一四二年一月,岳飛終於被賣國賊秦檜害死在杭州。……岳飛被害以后不久,和議告成……”在这里,很明顯的,它是把宋金和議的成立,說成是一一四二年的事情了,这当然是和“中國歷史綱要”所說在“公元一一四一年十二月”是有矛盾的。但究竟宋金“紹兴和議”的成立应当是在哪一年呢?为了說明这个問題,我們就必須首先來看一看宋金和議本身的經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向在西伯利亞從事考古工作的蘇聯專家吉謝列夫來到中國後,當他在安陽一帶親身見到豐富和完整的兩三千年前地下埋藏時,曾羡慕的說:"如果能給我一小地段來發掘,将是何等興奮的事!" 中國人民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着勤勞與智慧的遠代祖先。因此,我們有着豐富的地下‘財富’,供今日發掘、研究。可以解决許多歷史上懸而未决的問題,另外可以從多方面認識我們光榮和偉大的祖國。中國的考古工作者一直是孜孜不倦的進行這份工作的,雖然在解放之前,反動統治者並不重視考古工作,但是,由於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經獲得過輝煌的成績,可惜的是反動統治者對歷史文物,不是把它當成個人財務來私相授受,便是聽任不法商人和帝國主義文化間諜份子公然買賣而流落海外。  相似文献   

14.
中國早期經典的形成條件是作爲公衆集會的儀式和作爲典範知識之載體的教育。分佈在黄河、長江兩大流域,結構要素相近的彩陶圖案,提示了某種範本的存在,也提示了經典的起源。現有資料表明,《易》、《書》、《詩》都經歷了由儀式文本(巫師文本)到意義文本(政事文本)再到德教文本(經典)的過渡,由“贊治”、“造士”兩大需要推動而逐步形成。這一過程也表現爲對檔案文書、普通典籍加以選擇的過程,貫穿於其中的選擇標準正是對“德”和通識的重視。與之相對,是由“史”所代表的依靠世俗知識和工藝技術建構的價值系統。所謂“文勝質則史”、“數而不達於德爲史”,以及後來的“道”與“器”之分、“六藝”與“諸子”之分,其實是上古經典觀念的表現。  相似文献   

15.
孫逸超 《中华文史论丛》2023,(2):257-289+408
基於對二程門人的地域和家族身份的考察,本文揭示了二程門下最親密的汴洛門人群體,他們淵源於與二程婚宦交遊的汴洛地區的相族。尹焞有着多重的汴洛相族家族背景,是二程汴洛相族門人的典型代表。趙鼎所倚重的“伊川學”主要是道學流寓故家群體,尹焞正是其中的學術代表和領袖。因此他受范沖舉薦登場成爲了不二之選。尹焞南渡後的門人也以流寓故家群體爲主體。紹興末年他們在賀允中的主持下重新登場,並且在隆興和議中表達了與湖湘、閩北道學不一樣的觀點。  相似文献   

16.
上博楚竹書所謂的《子道餓》篇當稱之爲《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此篇記載的主要是子游之事,與孔子無涉。簡文所謂"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子游辭行"至宋、衛之間"遇險,當是子游爲孔子"廬墓三年"以後之事。這是傳世文獻從來沒有過的新記載。以此與《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參,可知子游在孔門中的地位,遠勝於子夏、子張之輩。上承孔子,下啓思、孟的,不是顔、曾,而是子游。  相似文献   

17.
問题解答     
高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册(1956年第一版)第四十三頁第二、三、四、五行所指的史实詳細情形怎样? (武漢市職中黄平提問) 黄平同志来信問“高級中学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第四十三頁二、三、四、五行指的史實:1.有的在筑城的時候打死監工的貴族;2.有的参加貴族内部斗争,殺死残暴的大夫和國君;3.鄭國人民逃亡到萑蒲之澤反对统治階級;4.楚國的兵士在边境起义,把楚王趕到山林里去。这些史实的詳細情形怎样,有那些参考書可参考”,我们现在就按黄平同  相似文献   

18.
吴镇,字仲圭,1280年生于浙江嘉兴魏塘镇。先祖曾做过宋期的官员,定居汴梁,后南渡至浙江,其祖父居住海盐,从事航海。其父迁居魏塘。吴镇年青时,师从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研究“天人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19.
上博楚竹书所谓的《子道饿》篇当称之为《鲁司寇寄吉游於逡楚》。此篇记载的主要是子游之事,与孔子无涉。筒文所谓“鲁司寇寄言游於逡楚”,子游辞行“至宋、卫之间”遇险,当是子湘为孔子“庐墓三年”以後之事。这是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过的新莉载。以此与《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参,可知子游在孔门中的地位,速胜於子夏、子张之辈。上承孔子,下启思、孟的,不是颜、曾,而是子游。  相似文献   

20.
翻案和立場     
“史学月刊”1960年3月号发表了罗煥泰同志的“论秦始皇”一文,目的是要替秦始皇翻案,摘其二:多年的暴君帽子。讀过之后,觉得有些东西有必要拿来談談,使其更加明确。首先,必須弄清翻案的目的是什么。翻案不外是不偏不倚地正确評价一个历史人物,而这又是为了正确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僅僅为了給历史上某一个孤立的人物去翻,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至少也可謂沒有多大必要。再則,郭老所提出的“替一切受了委曲的历史人物翻案,”其意思并不是說,象法庭上的翻案那样,从黑一翻而为白,也不是可以忽视一面而夸大另一面,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