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榛树 《攀登》2000,(1):59-62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不仅成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而且被载入了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之中,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欲与人治彻底决裂的决心。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心须调整法律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再继续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也不再仅仅是政府的一种工具,相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必须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惟有如此,才能彻底摆脱人治的窠.真正走上法治的轨道。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只有依法治权,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在专制社会里,政府及其官员一向处…  相似文献   

2.
“98年原则”是美国早期州控制国家的一种方式,即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通过这种对抗性的行动,州可以阻止国家持续的权力扩张,维护自身的保留权力。弗吉尼亚州的政治精英从一开始就警惕国家权力的增长。在弗吉尼亚州宪法批准大会上,宪法的反对者不断施加压力,要求限制国家权力,明确宪法的解释规则,以维护弗吉尼亚的安全。宪法支持者的保证为“98年原则”奠定了宪法论辩的基础。联邦政府成立之后,国家权力的不断增长迫使弗吉尼亚共和党人思考怎样进行反抗的问题,而通过州政府抵制联邦政府是重要选项。在更严重的宪法危机面前,他们最终提出了“98年原则”,宣布州有权判定联邦法令违宪。“98年原则”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早期以州为核心的宪法秩序,意在维护州层面的公民自治,严格限定中央国家的行动范围。  相似文献   

3.
吴传毅 《攀登》2007,26(2):121-1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制宪与修宪的曲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各种形式的“宪法”,但是由于宪法本身的局限性或者制宪者的违宪行动,而导致宪法的短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宪法的观念,也深深地灌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上。在毛泽东领导的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红色政权建设中,对法制建设还是十分重视的。在苏区,他主持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其中就提出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制定过一些保障人权的条例。在抗日战争后期,在同专制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中,他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处于核心地位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7.
张立群 《攀登》2000,19(9):103-10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吕文增 《神州》2014,(8):196-197
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共同规则的制定,宪法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规范。西方国家的立宪进程深刻影响了宪法理念的演进,民主、法治、人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的这些西方宪法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这些理念的产生和实践绝非朝夕可成。中国自清末以来,颁布了诸多的宪法和宪法草案,但西方那套宪法理念和精神却未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也未走上宪政之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移植西方的那套宪政规则绝不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根据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要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这对于健全国家体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国家机构的高效、合理运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刊特约记者专门采访了王汉斌同志,请他详谈了1982年修改宪法、宪法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规定及决策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黄钟 《炎黄春秋》2013,(4):38-44
八二宪法通过规定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条文中不再把任何政党作为国家机构等方式,将党在法下确立为一个关键的宪法原则。党在法下原则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党在法下,就是相对于任何政党,宪法具有无上的权威,任何政党都必须守法,绝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政党违反宪法或法  相似文献   

11.
宪法到底要不要实施?实施宪法到底意味着什么?宪法能为平民百姓做什么?我们实施宪法,当然不是实施美国宪法或是哪个外国的宪法,而是中国自己的宪法,是执政党1982年主导制定的宪法,这怎么能反对呢?八二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权利,第三章规定了国家结构,虽然不是没有瑕疵,但总体上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是法制民主化和民主法制化的统一,而权利和权力,又是法治社会的两个轴心,它们虽有各自的运行范围,但既不是分割的,也不是重合的,而是相互联动的。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只有依靠法律的调节才能实现,所谓民主监督立法会破坏国家政治格局,这是危言耸听,依靠政协制度法制化来解决民主监督的乏力问题也不现实,因时制宜地实现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权利与权力的法律对接,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孙志刚案件折射出来的宪法学视角,映射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助,在法律实践中的苍白。因此,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公民人身权利怎样在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中不被侵犯,政府行政权力如何能有效地得以限制,避免滥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谁主谁辅等相互关系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有限政府,最终实现法治政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宪政,才能在法律实践中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正>明治初期的政府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此时启蒙思想家对西方近代的政治和法律思想进行了广泛传播。19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爆发了一场广泛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自由民权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和民众提出了许多对宪法的构想,这对明治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十八大产生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人习近平等在诸多场合也一再申述法治的要义和要求,提出"建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还强调指出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注1可以看出,这些宣示中有某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法治新思维。新在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概念和目标;昭示了一些新的愿景和承诺,再次启动人们对政治制度改革的期盼,也引发理论界的思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一直是理论上持  相似文献   

16.
制宪权即制定宪法之力,是创造法秩序的权力,制宪权的真正意义在于,全体国民中能作出政治决断的选民应亲自或通过其直接的特别代表,参与宪法的制定。民国初年,袁世凯和国会在制宪权问题上激烈争斗,其实质是为通过制定宪法性文件,以达到在国家权力的配置中扩大自身全力,维护自身利益,抑制打压对手。然而,作为国家权力之上之权力,制宪权理应属于国民全体,民国制宪者没有看到这一点。在之后的制宪过程中,各种登上政治舞台的军阀制定的宪法都粉墨登场过,但随之又被新的宪法所取代。制宪权成为了政治势力角逐的对象,制定出的宪法成了军阀政权合法性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7.
俞梅荪 《炎黄春秋》2006,(11):20-20
1985年间,我多次参加彭真委员长主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等会议,与他多有接触。每次开会之前,我熟识的那位大姐(会议秘书处长)都要向彭真递上《宪法》单行本。彭真在每一次讲话的开场白都要郑重其事地翻开《宪法》,抑扬顿挫地宣读第5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那铿锵的声音,试图给与会者以法律至高无上的信念和信心,然后才开始他的各种切中时弊的宏论。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世界上法治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不论它们人口多寡、地域大小以及历史文化概貌有多大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一部良法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的发展与一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新中国宪法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兴衰荣辱的  相似文献   

19.
秦涛 《民国档案》2011,(4):88-95
公务员考核的法治化管理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题中之意,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考试院管理公务员的考试和铨叙事项,考试院铨叙部的公务员铨叙职能虽然有大量宪法性文件规定,但是国民政府通过的《公务员考绩法》和相关公务员考绩条例并未明确并保障该项权力的运行,铨叙权的执行性法律规范仍然将对下级公务员的考核铨叙权力授予了公务员所在机关的长官,...  相似文献   

20.
袁伟 《沧桑》2011,(2):69-70
康德国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在于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区别爱国政府与家长制政府;道德的政治家与政治的道德家;反对革命,提倡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这无疑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