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 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的岭南,天府之国的巴蜀,有着江南诗性文化深层结构上的细节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的岭南,天府之国的巴蜀,有着江南诗性文化深层结构上的细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黄山书社出版了《落日辉煌话扬州》(以下简称《话扬州》)一书。该书全面介绍清代江南名城扬州隆盛发达的经济、化,再现了当时百业兴旺,商贸繁荣的景象,并且辩证地分析扬州由盛而衰的主客观原因,是一部史料性、政治性很强的书。笔读后感受颇多,现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正>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五代于此置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五三千一百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扬州影园即将在其原址恢复重建。 影园建成于明崇祯八年(1634),园主为明末扬州名士郑元勋。它是我国造园鼻祖计成晚年亲自设计营造的江南古典园林,以“山影、水影、柳影”而著称,是惟一有遗迹可  相似文献   

6.
正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面对扬州盐商一夜之间在瘦西湖堆出白塔,使瘦西湖堪美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不由感叹:"盐商之财力伟哉"。华居室、美衣服、盛宴会,扬州盐商可谓富甲天下,"扬州盐商"几乎成了明清时期盐商的代名词和财富象征。  相似文献   

7.
袁华 《文史天地》2024,(3):52-55
<正>从南宋开始,便有“江南赋税半天下”之说。清初时,江南省的赋税占全国的1/3,而每期科考,江南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1/2,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由此可见,江南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笔者和大家交流下铸在江南银圆上的那段历史。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浙江省嵊泗县、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相似文献   

8.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9.
冯小燕 《丝绸之路》2009,(21):37-39
最早知道扬州很美,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名句里……诗词中的扬州清丽雅秀、风情无限。历史上的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扬州新出土的几面唐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在扬州东风砖瓦厂和邗江县杨庙、泰安等地,先后出土了九件唐代铜镜,现择要介绍如下: 1.盘龙镜一件。直径12.9厘米。弓形纽。背面一条盘龙缠绕镜纽(图一)。《异闻录》中载:"脚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  相似文献   

11.
王海强 《丝绸之路》2012,(22):57-58
隋炀帝杨广喜爱江南文化,从他为扬州总管开始,便开始笼络南方佛、道界人物与豪族名流,使江南佛道文化获得极大发展;即位后更是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重用江南人士,融合南北文化,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旻 《旅游纵览》2009,(5):82-86
<正>有作家曾这般形容扬州的何园:"她宛如一退却了妆容的江南女子,清秀中透着知性、曼妙中透着大气。"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曾赋诗盛赞何园:"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因此我每次到扬州,必游何园。  相似文献   

13.
一、精写本季氏《全唐诗》《全唐诗》七百十七卷,清·季振宜编。振宜,江南扬州府泰兴县人,字洗兮,号沧韦。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御史。藏书甚富,江南宋元名椠精妙多归之,有“季沧韦书目”。工诗,著有《静思堂集》。  相似文献   

14.
正长江和大运河在镇江、扬州交汇,航船在此出入江河,在江北形成扬州长江运口,在江南形成镇江长江运口。江南长江运口在历史上先后历经了丹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谏壁口五次更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部分特别强调了16项保护工程建设,其中包括"长江运口"展示工程,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规划纲要对长江运口重要节点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扬州有"八怪",怪才怪艺怪风格。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从清末到当今,均是家喻户晓的警世恒言。不想时光流逝了二三百年,又出现了一个"扬州第九怪"。他既糊涂又绝不糊涂,怪气十足,而又说怪不怪。这"九怪"便是退休职工季之光,一  相似文献   

16.
阎崇年 《文史博览》2014,(11):40-40
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一共六次下江南,往返都算上,共12次到扬州。那为什么康熙四十六年以后他就不南巡了呢?  相似文献   

17.
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重新统一全国。但长期的分裂使南北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诸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此间崛起的江南世族和豪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实力,成为统一政权中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这是以往统治者没有碰到的极其棘手的新问题。对此,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吸纳江南士人呢?江南士人在东晋南朝,一直把持着中央和地方的  相似文献   

18.
正扬州王氏是中唐崛起的文化世家,堪称唐代扬州第一望族。尽管扬州人对唐代王播的名字比较熟悉,对"饭后钟""碧纱笼"典故耳熟能详。但对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则了解不多,尤其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进士两宰相"更是知之甚少。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皆为进士,侄子王铎也是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录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一门两宰相"也殊为不易,王播和其侄王铎,都曾两度出任唐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尚无先例。王播居官10年,历经唐穆宗、唐敬  相似文献   

19.
镇江的地理位置与形势颇为独特,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而滨江,是典型的江南名城。不过,镇江虽属江南之一族,但它却又是处于江南地域的北方边缘地带,与素有楚地之称的扬州隔江相望,因此,就其地理位置与形势而言.它便自然形成了一个“吴头楚尾”的特殊名称。  相似文献   

20.
唐代扬州城的规模,从唐人的诗文中,可以窥其大致。如高彦休《唐阙史》载:“扬州,胜地也。……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韦应物亦曰:“华馆十里连”;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罗隐则云:“九里楼台牵翡翠”。而于开成三年(838)七月二十五日抵扬,四年正月三日尚“写著于扬州龙兴寺”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其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则记得很具体:“扬府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周四十里。”宋代去唐未远,宋人有感于宋城不及唐城,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在诗文中颇多述及,如欧阳修诗句云:“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洪迈《容斋随笔·店扬州之盛》载:“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及唐之十一”;镂钥《北行日记》云:“大率今之所谓扬州者,视故地东南一角,无虑四分之一尔。”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曾任过扬州司理参军之职的沈括,在其所撰《梦溪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