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谱牒,亦即族谱,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关于氏族世系的记述。最早出现于周朝,春秋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从东汉末年到隋、唐朝,大姓豪族(称为士族)凭借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门阀统治,修撰族谱即成为其突出抬高自身身份等级,借以获取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手段。唐朝以后,虽实行了科举制度,打破士族的垄断,但士族“高门”仍可应试,无碍其门第的维系,而出身“寒门”(称为庶族)者一旦中举为官,即成为新起士族,也就修撰族谱以示荣显。朝廷还曾专设机构以司谱牒之事。“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乃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宋郑樵著《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  相似文献   

2.
刘宋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与刘宋政权的兴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宋政权建立初期的政治局面 南朝第一代刘宋政权的建立一方面是以刘裕为代表的京口寒门士族打破两晋以来门阀世族对国家政权垄断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寒门士族与高门士族相互妥协、相互结合的结果。由于这种原因,刘宋政权建立伊始,其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较之东晋时期就更为复杂,因而也就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东晋政权为高门士族所左右,从过江之初的“王与马共天下”直到桓玄代晋称帝,强臣慑主,王权积弱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司马氏政权积弱而亡的过程是刘裕亲历亲见的,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再  相似文献   

3.
解学士对联     
在风光秀丽的杞麓湖畔,至今还流传着明代解学士巧对对联的故事……解学士,名解缙,出身寒门。自幼聪颖过人,尤擅长吟对,且所作对联新巧别致,妙趣横生,故小时就有“神童”、“小才子”之称。  相似文献   

4.
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堪称“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他本是湖南湘乡偏僻山区一家道殷实的寒门子弟。肩负祖、父两辈的殷切期望,他奋发努力,终于27岁中进士,点翰林,从此官运亨通,仕途发达。做京官时,他历任六部中除户部以外五部侍郎;后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授大学士(正一品),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谓位极人臣。由此成为当时及以后多少出身寒门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然而,曾国藩在居高位、享大名之后,却不愿后辈子孙步其后尘“学而优则仕”,而是希望他们保持耕读家风,做一个学而优的“寒士”。寒门士子“锐志…  相似文献   

5.
苗族文人龙绍讷出身贵州世袭土司之家,凭借其对土司专治内幕的了解,本着“歌生民病”的救世心情,创作出以揭露黎平黑暗吏治为主要内容的《黎平竹枝辞》,语调或委婉或辛辣,但都代表着龙氏的忧民情结。  相似文献   

6.
身为北大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拥有生活质量比现在好上十倍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出身于湖北农村的寒门学子,选择了回到乡村,拯救他眼中已近沦陷的家乡精神世界,因为“我不能逃离.也无处可逃。我是农村考出来的,我必须回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7.
陆荣廷的功过黄卷超陆荣廷是旧桂系军阀的头面人物。他出身寒门,青少年时代,生活艰辛坎坷。成年后参加晚清“三点会”和游勇。被招抚后,在抗法名将苏元春手下任一名“管带”。几经周折,直任至广西副都督、都督、两广巡因使等职,被封为元帅和授予上将军衔。他的势力从...  相似文献   

8.
房学惠 《收藏家》2005,(11):13-16
一、王鉴其人其艺王鉴是清代画坛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与王时敏、王、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统称为“四王吴恽”。王鉴的艺术思想及艺术成就曾对清代画坛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因避清康熙帝玄烨的名讳而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出身于显赫的仕宦之家。祖父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为当时复古派“后七子”的领袖之一,主盟文坛20年。《明史》本传称其“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罩…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同时,兼任了中央宣传部部长一年零两个月。那是“扭转乾坤”的日子,也是中宣部工作朝气蓬勃的时期。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化知识界,当时的中宣部一改旧观,成了“思想解放部”、“思想建设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知识分子之家”。我在耀邦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虽属短暂,但他那顺乎时势人心的政略,开阔深邃的思想,坦荡宽大的胸怀,率真热忱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是我享用不尽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陶易 《文史天地》2012,(11):44-47
在中国历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权,无论品德优劣,才学高下,仅凭其出身就能跻身仕途,坐致富贵。“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荫封入仕的规定,左思所愤慨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隋唐以后,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试来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诞生,终于给天下的寒门士子开启了一扇读书做官的大门,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相似文献   

11.
储建国 《中国钱币》2010,(2):31-40,I0001
钱会,即民间俗称的金融互助会,在中国流行历史悠久。一般由发起人即会头邀集会员若干人参加,第一次会钱由会头先收,以后依特定之收归方法,决定会脚④收款次序,如按预先排定次序或抽签轮收的,称为“轮会”;如按摇骰或抓阄方式确定的,称为“摇会”;如用投标竞争方法决定的,称为“标会”;如约定所有会脚都按同一利息,这会就叫“平会”。在所有成员各获得一次集合在一起的会钱之后,一般即告终结。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秀才科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秀才科考论余子侠唐代取士之途,包括由学馆出身的“生徒”、州县举选的“乡贡”和天子自诏的“制举”。前两类设有一定的科目,故被称为“常科”;后一类因天子或朝廷临时设制,不拘常格,又被称为“特科”。在常科所设的科目中,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  相似文献   

13.
科举博物馆     
邵辉 《世界》2006,(5):48-51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代大业元年(605 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整整延绵了1300年,废止了100年。科举制度是中国首创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所坚持的“自由报名,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择优取士”原则,否定和替代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为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出身于寒门,十岁失怙,未及"弱冠"即失学。先后在宿迁县城东大小学、井头公社(乡)民办初级中学当代课教师。后至县文化馆、宿迁会堂(后改名"宿迁剧场")、县电影管理站当美工、宣传员,都是"试用人员"。1966年末进江苏玻璃厂当工人。1979年回宿迁剧场继续当美工。1985年调至宿迁县政协从事文史资料工作。为了生活,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备尝艰辛,对民众的困苦感同身受。这些历练促成我日后在宿迁史志界的奋发有为。涉足地方史志,  相似文献   

15.
如果编写中国当代美术史 ,1978年有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不应被忽略 :十年文化浩劫之后 ,中央美术学院招收第一届研究生班。这是多年来第一次主要以“业务”水准而不是“政治”、“出身”等为标准把十几年来沉积在社会上的人才择优选拔了一批。 2 0年来 ,这一届 (连同其后两届 )研究生中的许多人 ,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美术家以及活跃于美术界的骨干力量。那一届研究生班成员年龄普遍偏高 ,多数在 30岁上下 ,其中也有年轻人 ,如中国画研究班中 ,史国良只有 2 2岁。和老成持重的老大哥们比就明显活泼单纯些。史国良年轻轻就考进来 ,很受注目。他入…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皇帝也有穷亲戚。”中国人历来讲究人情世故,所以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某某人重乡情、某某人念旧恩、某某人肯为亲戚朋友办事这样的赞誉;相反,对于那些薄情寡义、刻薄寡恩的人,人们则加以贬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人情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不得不有所顾忌。  相似文献   

17.
桑椹 《收藏家》2005,(12):11-14
在明代佛教史上,莲池廴宏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四大高僧,其中,莲池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莲池大师(1535-1615)名廴宏,字佛慧,号莲池,浙江杭州人。俗姓沈,出身于世代望族之家,年少有才名,32岁时,他翻阅《慧灯集》,失手打碎茶杯,忽而醒悟,于是出家为僧。隆庆五年(1571年)始,住持杭州云栖寺,长达四十余年,又称“云栖大师”。莲池一生推崇净土念佛法门,但他对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力图融合各宗,尤其强调禅净不二,“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故对士大夫的影响极大。当时朝野名流如陈继儒、虞淳熙、冯梦祯…  相似文献   

18.
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之一宋教仁,出身书香之家,自幼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情感观念传统保守.其忠贞专一的情感观念在五光十色的现实社会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冲击和考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民”是古今常用字。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阶级对抗,需要国家机器作调节时,民是社会上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群众。我国古代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也认识到民在国家中地位的重要。如《尚书·五子之歌》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甚至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样说来,民的社会地位不是应该很高贵吗?其实大谬不然。我们只要考察一下民字字源,就知道它是起源于对被征服种族被压迫被奴役带有蔑视性的一种贱称。梁启超说:“民的本义为奴虏”①是最接近科学解释的。  相似文献   

20.
王志 《江淮文史》2022,(4):78-93
<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曲中的“凤阳”所指乃是明清时期的凤阳府。凤阳府在明代可说是淮河首府,辖区曾北达徐州、西至信阳、东含盱眙、南抵庐州。即使在清代时有所削弱,也还是“安省大郡”。凤阳府有如此地位,自然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穷苦出身,早年父母双亡,做过和尚,曾经流浪乞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