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钱时间最长的货币,在两汉时期铸量极大。至今仍经常有大量出土。西汉早期由中央与郡国同铸。郡国五铢质量较差,中央政权铸行的五铢均精美厚重,文字方正端庄,朱字上下方折。五字交笔处缓曲。随后中央统一铸币权。此铸钱币中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划等记号,但版式统一。东汉五铢质量普遍下降,钱体多数轻薄,一般在3克以下,但文字与纹饰繁多,不拘一格。在笔者收集的各式五铢钱中,东汉五铢带纹饰者甚多,且各具特色。如环绕五字上下左右及五内的纹  相似文献   

2.
来信摘编     
来信摘编一、关于永平五铢《中国钱币》1993年2期杨鲁安先生《新出土魏永平五铢》一文,把一枚五铢断为北魏永平五铢。笔者觉得杨文立论的两点理由不具说服力。杨文说该五铢“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出头,“铢”之“金”部的4点细长,同西汉五铢相异。其实西汉五铢...  相似文献   

3.
<正> 这枚画像钱出土于辽宁省锦西市绥中县网户乡大官帽村,是其中千百个画像之一。面文为五铢,篆书,面文清晰,五字重文,剪轮,背有内郭。钱径2.3,穿径1.0厘米,重1.8克。东汉中期五铢。 面穿上有水波纹四道,五上一雕刻,五上一星,穿上一星,铢上一星,五与铢上有人物画像。再将铢字放在穿上,铢左一人物画像.将五字放在穿上,五右一人物画像。 按《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中祭之。屈  相似文献   

4.
<正> 1990年7月,迁西县罗屯乡东寨村一村民在其家后院挖井时,於距地表1.5米深处发现一只素面泥质灰陶罐。罐口用两片青色大瓦覆盖,罐内装有古代钱币,有些钱币已锈成串串,估计当时可能是成串放置。这批古代钱币重54.5公斤,计11294枚,年代最早的为汉五铢钱,最晚的是金大定通宝钱,大多数为北宋钱币。现按铸造时间顺序分类整理,简报如下: 汉:五铢:1枚,五字交叉两划屈曲,铢字的朱旁为圆折头,是为东汉钱币(图一:1)。  相似文献   

5.
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笔者在海源县高崖乡草场村收集到一枚宜官五铢(如拓)。钱径2.7,穿0.9、厚0.23厘米,重4.8克,钱面外郭,穿上为“宜”字,穿下为“官”字,穿右为反书“铢”字,穿左为“五”字,均篆书,直读应是“宜官铢五”。钱背内外郭,穿右下篆书“宜子”二字。该钱生坑绿锈,制作精美,文字端庄。笔者所藏的这枚钱与智龛先生1985年刊于《中国钱币》第三期的两枚西汉吉语厌胜钱,在基本特征和文字风格上相差无几,仅有文字和图案排列的差别,因此这枚钱当为西汉“宜官”吉语厌胜五铢钱。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  相似文献   

6.
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唐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东汉时钱币的铸造和通行都有严格规定,因而通行的五铢钱一般都很规范。魏晋则不然,充斥于市的除古钱外就是地方或民间铸品,其特点是大小、形制各不相同。目前墓葬或窖藏中经常能见到一种铢字缺金字偏旁的“五朱”,应该不是东汉时钱币。凡出土这种钱的墓葬或窖藏也必在东汉以后,这对考古上的分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往所谓“雷台汉墓”就出有小型的“五朱”,故此墓的年代不可能为东汉,而应为西晋。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勉县博物馆,藏有一枚稀有的三国蜀汉货币——传形五铢。(图) 五铢,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以来,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一直延用了七百三十九年,是历史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当初的五铢,钱重如其文,故篆书“五铢”二字。后因历代铸造不一,品种繁多,所以,钱的重量、形式、币值、文字书体等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五铢”二字“五”在右,“铢”在左的位置始终不变。蜀汉的传形五铢,在文字排列上刚好相反,“五”在左,“铢”在右,且“铢”字的“金”旁在右,“朱”字在左,如传向反面所书一样。三国时期,蜀汉自行铸钱,流通使用。据《三国志·刘巴传》载,蜀汉因军用不足,刘备忧,刘巴建议说,这很容易,“但当蜀直百钱,平诸物  相似文献   

9.
湖北长阳县发现一批窖藏古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1月,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公社三友五队社员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古钱。重达三十五公斤,约一万七千枚。这批古钱用棕绳穿起,一串串放在一个铁鼎内,用一件铜洗作盖。鼎浅腹,器身弦纹四道,通高15、沿直径39厘米。这批古钱中对文五铢(即剪边五铢)、剪廓五铢及新莽的钱币最多,还有不少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铸币。经过初步整理,介绍如下: 汉半两。有大小两种:一种直径3.1、穿宽1.2厘米,即汉高后的八铢半两钱(图一:1)。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的一位家住泾县的亲友在建房时挖出古钱十余枚,经清理:大部份为剪轮五铢,有的穿上有“小”“十”等字。其中还有一枚“直读五铢”穿上“五”、穿下“铢”。  相似文献   

11.
在阴阳五行思想背景下,秦半两形成了重十二铢、直径十二分的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强力推行下,人们的思维中,钱币上度制单位的"分",与衡制单位的"铢"便形成了对应关系,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汉代的货币制度中,产生了"三分钱"、"五分钱"指代三铢半两钱、五铢半两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孙志方 《安徽钱币》2006,(1):32-32,F0008
笔者集藏到一枚锤鍱金质五铢钱,系最近安庆东郊官屏乡水泥厂修路时出土,因挖掘机操作,现场已破坏。该币通体赤黄,表面因受泥土长年浸压,凹凸不平(彩页4)。钱文“五铢”篆体,右读,宽廓.、“五”字直笔交叉,略向右倾斜,“铢”字中间断笔不连,其中“金”字高出“朱”字,且笔划较简。其风格类隋代置样五铢。  相似文献   

13.
宜兴发现汉唐历代钱币1994年初宜城镇蛟桥南堍施工时,于地表3-7米淤泥中陆续挖出一批古钱。古钱自汉至唐间历代,多达百余种。其中有汉半两、五铢、契刀、直百五铢、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金、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汉兴、四铢、孝建四铢、二柱五铢、太货六铢、景...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元月,桂林地区平乐县沙子镇治平乡庙背岭山边距地表0.5米处发现窖藏铜钱约300公斤。钱币大都成串锈结,我们征集到40余公斤。这批钱大小不一,绝大多数是汉五铢、剪轮五铢、 环五铢,还有直百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钱、太平金百、沈郎五铢、蜀五铢、四铢半两、传形半两。平字五铢、两柱五铢、铁直百五铢等。另外还发现直一一枚,以及更为少见的面六柱五铁、五十、小样四出五铢、薄小五铢各一枚(如图)。面六柱五铢径23.7、穿9.4、厚1.5mm,重2.95克;十朱径17.4、穿8.1…  相似文献   

15.
新出土魏永平五铢杨鲁安《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六第十五》载:“魏初至于大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始诏天下用钱焉。十九年,冶铸粗备,文日太和五铢……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铸五殊钱”。近日得一枚北魏“永平五铢”,是1991年8月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北部之古十二连城遗址南二十华里处乌兰不治沙地间农民挖土时发现的。细审此钱特征略有三点:一是面文“五铢”两字乍看似西汉“五殊”字体。细加对比,显然有别。此钱“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出头(南朝梁“五铢”之“五”字二横也不出头)。“铢”字“金”旁四点细长,西汉“五铢”之四点均小而圆,其“朱”旁更与西汉“五铢”相异。二是此钱铜质较糙,铸工亦显粗率,而西汉“五铢”铜质良好,色泽赤亮,铸工精美,为魏“永平五铢”所不及。三是此钱径2.5厘米。重3.5克,基本上同西汉“五铢”之大小、轻重相类。之所以说此钱为北魏王朝所铸,有其它两项物证,与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太和年造瓦当,一柄魏造像莲花形佛光(铜质鎏金)。解放以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凉城,和林等处曾出土过北魏年间所造的铜镜和瓦当,铭文均作“富贵万岁”(篆书),铜镜仿西汉镜纹饰,瓦当亦仿汉,作“井”字栏,中宫为乳,铭文四字右旋读,分嵌在上右下左四  相似文献   

16.
张德臣 《文博》2001,(6):77-78
咸阳市东郊一村民取土时,从一座已毁的汉墓中捡到五枚钱币及一方铜印。五枚钱币均为方孔圆钱,其中有大泉五十、五铢和货泉。  相似文献   

17.
西安发现薄小隋五铢最近,西安地区发现一罐小五铢,其中大部分锈蚀严重。笔者得其大小三品。钱为青铜质,形薄小,“五”字左旁一竖,铢字“金”旁头歪向“朱”字。大者内外郭均较宽,小者均平背,其中一枚外郭极细。形大者(图左)径1.9、穿0.7、厚0.09厘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开元通宝重影问题,《试说唐钱铸造的新技术》一认为:“中晚唐钱币上的‘重影’有二种形式:面重影和背纹()重影”。“此类重影不可能发生在翻砂法铸币中。因为在翻砂法中区区2毫米的偏距应该是‘随意放置母线’工艺允许的范围,没必要再印一次;翻砂法重新印范也不可能造成重影。”对此,笔有不同看法供磋商。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安徽金融研究·钱币增刊》1991年第三期介绍过1985年西汉墓葬中一枚与五铢同出的铜质长方穿钱形物。该墓葬距汉武帝茂陵不远,7枚长方穿钱形物与120余枚五铢同置一陶罐内。 2001年11月,咸阳市东郊张家堡村墓葬再出这类长方穿钱形物。在一陶罐中共有五铢与长方穿钱形物200余枚,五铢时代多为东汉,长方穿钱形物共36枚。该物为圆形长方穿,直径与东汉五铢相近,穿孔比五铢窄且长,两面均无文字,有的正面有一星纹。这批长方穿钱形物的直径与厚薄比西汉墓葬同类物都有所减少,铸造质量也不一致。这两批材料具体数据及减重状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20.
汉代钱纹砖浅析高文SIMPLEANALYSISOFTHEBRICKWITHCOINDESIGNOFTHEHANDYNASTYCaoWen中国汉代画像砖当中,四川汉代画像砖独树一帜,驰名中外。而四川汉代画像砖中出土的钱币纹砖,种类繁多,内容车富,为全国其他地方少见。汉代画像砖一般把它分为:方形砖、长方形砖、纪年砖与字砖、花纹砖、钱币纹砖五种。四川出土的钱币纹砖,画面均在砖的侧面或当头,有的砖的侧面和当头两方均有画面。为了建墓时使用方便,墓宝修得牢固,还有楔形砖、子母榫砖,以便达到平砌、楞砌、券拱砌时均能见到花纹,为墓室增添光彩。四川钱币纹砖的出土遍及全省,已经发现的有一百多个品种,我们初步将四川汉代钱币纹砖分为下列一式:一式“五铢”:在砖的画面中间或两侧刻有方孔圆钱,圆钱的两侧有明显的或较大的“五铢”二字。砖上除“五铢”二字外,还饰以联币、神兽、菱形、几何形图案。二式“五金”:在砖的画面中间或两侧刻有方孔圆钱,圆钱的左右有“五金”二字,除“五金”二字外,还有鱼、鸭、朱雀、联市等图案。蜀汉曾经铸过“直百五金”铁钱,但这些“五金”砖不是属于蜀汉时的“直百五金”。这些砖上的“金”字,我们认为是为了制砖时的方便,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