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阳 《神州》2013,(12):213-213
意境,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德治 《旅游纵览》2014,(4):88-93
<正>情调情调是指摄影者的主观思想感情,通过摄影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格调,或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现象。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感情的注入和感人的情景,都有可能形成概念化的呆板形式,这里我们谈的主要是人的主观"感情"和画面的客观"情景"所构成的"情调"。没有"情调"的摄影画面必然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所以,摄影造型艺术,在构思画面时,不仅要讲究影调、色调,更要注重情调的表现。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各种构成要素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象征意义,或  相似文献   

3.
<正>情调情调是指摄影者的主观思想感情,通过摄影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格调,或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现象。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感情的注入和感人的情景,都有可能形成概念化的呆板形式,这里我们谈的主要是人的主观"感情"和画面的客观"情景"所构成的"情调"。没有"情调"的摄影画面必然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所以,摄影造型艺术,在构思画面时,不仅要讲究影调、色调,更要注重情调的表现。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各种构成要素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象征意义,或  相似文献   

4.
孙翔 《东方收藏》2020,(1):69-72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禅意作品。禅意,作为一个名词,已经不能单独从"禅"与"意"的字面意思来阐述了,其表达的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和境界。简单来说,禅意源于佛教,可以理解为与佛有关的一种意境和意识,它既是具象的,也是意向的。佛禅早期,修者以心印心,本不必假借任何手段。传灯日久,形形色色的悟道者出于普度众生的目的,对悟道禅修境界的描写,就有了问答、诗偈、文字绘画等等的形式,逐渐演变成后来的"语录""禅诗""禅画"等。  相似文献   

5.
德治 《旅游纵览》2008,(10):26-29
意境是美学概念的关键词,有人认为作品中真景物与真情感的完美结合为意境。视觉艺术的构成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除了画面形式感强比较好看,还应具有情节性和思想性,从而产生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禅宗是一个颇具艺术情调的宗教派别,有人说禅意即诗意。禅宗的顿悟与艺术审美极为相似。顿悟的奇妙境界与艺术审美的奇妙境界都追求获得生命的绝对自由和彻底解脱。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大都是为了间接演示这种自由解脱的意境。也就是说,只有进入了像顿悟那样奇妙的审美禅境,诗人和艺术家才可能创造出意境。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的"聚焦人物",我们锁定目标人物马林,欣赏他的摄影作品,听听他的拍鸟故事。有人说过:摄影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拍鸟!马林认为,拍鸟的魅力,是缘于其是摄影中最不确定的题材之一。鸟类的生存状态与环境,可能是最不容易复制的。而鸟类作品要达到的境界,莫过于它的传神与意境。  相似文献   

8.
<正>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去年利用12期漫谈了拍、力、景、要、求、定、虚七个字,本期接上年漫谈"调"字。"调"字代表影调、色调和情调。这"三调"是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方法;是视觉感情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段。了解、掌握和运用"三调"是摄影艺术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张慧敏 《丝绸之路》2010,(16):65-66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将其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可以让欣赏者感知的视觉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绘画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国绘画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者欣赏的原则,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许双 《神州》2013,(16):19-19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其作品《局外人》最为形象的体现了他的荒诞主义哲学思想。《局外人》通过对主人公默尔索在其母亲去世后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将20世纪西方世界人类社会生活的荒诞性生动的展示了出来。本文旨在解构《局外人》中所展示出来的"荒诞",透过小人物的故事来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局外人的荒诞生活"。  相似文献   

11.
牟烜民 《神州》2012,(11):213-213
色彩能使油画具有丰富性和力度感。色彩也是油画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合理运用色调的作品不仅能留给观者视觉上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更好的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使作品更具美感。色彩能油画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好的更好的与观者产生共鸣。油画中的色彩,既需要依靠思索想象,又需要客观处理才能得到。创作者对不同色调的运用,不仅表达了他们作品中不同的情感,同时使观者受到感染、产生联想,进入到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14,(15)
刘呐鸥和施蛰存都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出身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他们对以大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文明则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一个是曾经沧海,一意孤行;另一个则是初入迷津,瞻前顾后。这种差异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其女性形象塑造和对性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3.
德治 《旅游纵览》2011,(3):38-41
<正>线的表现方法线,具有方向性、分界性和延伸感。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线条一般表现为物象的轮廓,以及光影、色域面积之间的临界线。它是描写物象,反映内容,刻画形神的要素;它是决定画面结构是否均衡稳定、流畅优美、和谐统一的手段;它是摄影画面的骨架,也是表达摄影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情语言。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条的表现方法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部分。作品描写了具有嗜虐性的失明少女春琴和对春琴顶礼膜拜的佣人佐助之间非常的情感世界。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湛的古典技法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贯穿其文学作品主题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曹婷 《神州》2012,(21):211
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创作理论有很多与西方艺术流派表现出的观点是相通的。道家老子思想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境与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理论的"少即蕴含更多"相近似,"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简约,清醒,洁净,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薛文素 《神州》2012,(33):6-7
欣赏诗歌的意境,不应只欣赏诗歌作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更应关注创作者和读者心中的意境。只有将诗人意境、诗歌意境、读者意境这三者一起交融渗透,才能构成诗歌意境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从本期开始漫谈"言"字。"言"是指摄影艺术造型的视觉感情语言,是摄影艺术作品内容、形式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它蕴含在摄影艺术造型的许多环节之中,前面谈过的景别、景深、景层、影调、色调和情调,都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还有以后将要谈到的"感""光""性"都与视觉感情  相似文献   

18.
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最后一部作品,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力作之一《幽灵之家》一经出版便轰动了世界文学界。其宏伟的视角,细腻的描写让现实在魔幻的笔法下熠熠生辉。然而该作品最独具一格之处在于丰富的女性形象刻画以及通过她们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旨在从多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幽灵之家》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闲来老回忆起少时学过的许多美文佳句。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笔下的景色和人物,景色意境深刻,人物个性突出。景物描写中最难忘的是初中一年级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情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  相似文献   

20.
朱晶 《神州》2011,(20):159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运用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镜"。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白",可见虚白在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