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华 《南方文物》2006,(3):76-85
中国的西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是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单元.在行政区划上则主要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这里是世界的屋脊,是中国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河流发源的地方,是贯穿中国的半月形化传播带经过的地方。西南地区的腹地也就是青藏高原东麓地区(包括藏东南、川西高原和滇西高原),被称作中国西南山地热点地区。该地区东为海拔很低的四川盆地,西邻高耸的青藏高原,从海拔几百米的河谷到六七千米的山脉交替出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和化多样性。就生物的多样性而言,这里从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温带动植物到高寒地区动植物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2.
<正>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三江源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在千百年来牧业发展的夹缝中仍保留了相当的规模,大量珍稀物种留存至今。因此,这里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从这里发端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滋养了中国乃至东亚东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14,(3):32-32
2013年4月29日,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在高黎贡山举办,大家都希望能够拍摄到这里的明星物种——东部白眉长臂猿。下午3点。镜头记录下了一只3岁的年轻雄性长臂猿正在树上享受麒麟叶的果实。高黎贡山位于滇西纵谷区西部,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使其成为野生动物南北过渡的桥梁。在高黎贡山海拔2000—2500米温暖湿润的阔叶林中,就生活着东部白眉长臂猿在中国最主要的种群。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莽莽群山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类型,甚至人文和宗教传统都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月好礼     
张瑜 《旅游纵览》2014,(12):112-112
<正>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该保护区最大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辑录一手科考日记,展示了珠峰壮丽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小,可可西里大部分地区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及气候演变历史所孕育出来的独特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国内外科学界所注目。大约5000万年前,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秦岭,南自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迄祁连山西段北麓,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  相似文献   

7.
张源 《中国土族》2007,(1):45-48
一、问题的提出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隆起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地球之巅”之称。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以其年轻的地质发展史、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剧烈的环境演变、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孕育的独特的各民族  相似文献   

8.
风情怒江     
小资料提示: 怒江州地处世界地理奇观──滇西纵谷区的西侧,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结合部,巨大的地质应力形成纵向几大山脉,在为碧罗雪山,中为高黎贡山.西为中缅界山的担当力卡,夹峙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就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地区。而怒江大峡谷两侧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相对高差达3800米被誉为世界第二的东方大峡谷.这里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藏族、而傈僳族的“摆时”、普米族的“塔塔”、独龙族的“膘牛”等民俗更是多姿多采.而干栏式竹楼、木楞房、石片顶房,更是令人数珍。还有那溜索、溜渡,竹桥…  相似文献   

9.
蔚培龙 《旅游纵览》2011,(10):68-71
<正>神农架处于中国地形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交界的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生态系统完整,地貌原始洪荒,生物多样性富集。由于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较小,所以保留了很多孑遗植物。同时,神农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赢得  相似文献   

10.
苏多杰 《攀登》2003,22(2):71-75,89
本文在阐述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