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故宫,两个故宫博物院 85年前,一块写着“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的牌匾悬挂在了紫禁城的神武门上。自此,一座守卫森严的明清皇宫成了百姓可以随便参观的开放之所,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家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是紫禁城与皇宫珍藏的结合,并由此构筑了其无与伦比的价值其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金其 《北京文史》2004,(2):36-37
北京明清时代的古城共有四重,中心是皇宫——紫禁城,围绕皇宫的是皇城。我家久居京城,恰恰又住在“皇城”之内,所以在生活中,那些沧桑的历史痕迹,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3.
午门是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南门,旧称“午阙”或“五凤楼”,南经端门、天安门与北京城正南门——正阳门遥遥相对,处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地势冲要,建筑壮丽,是模拟我国古代“阙”的遗制而建筑起  相似文献   

4.
缪克构 《世界》2006,(7):24-29
卢伟光: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6年出生于温州,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 1994年在温州开创安信地板品牌。 1998年公司迁到上海。 2004年4月和11月,卢伟光在巴西分别收购了150平方公里和8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安信牌实木地板2003年度至2006 年度连续四年被上海市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5.
紫禁城释名     
封建社会皇帝自称天子,即天帝的儿子,而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广雅·释天》),古人遂将天子所居的皇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明清皇宫戒备森严,是不许人民进入和靠近的禁地,因称明清故宫为紫禁城。  相似文献   

6.
雄伟富丽的明清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到十八年(1406—1420年),是当时北京整体规划中的重点建筑区,位置在京城中轴线上。为了营建这座皇宫,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役使了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工匠、民夫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7.
本指出前人对“宿宿”、“信信”的训释错误,认为“宿宿”、“信信”当为“肃肃(蹄蹄)”、“申申(伸伸)”的假借,表人的情态形貌。  相似文献   

8.
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文化遗产。六百年绝世风华,如何用一张张照片来呈现?《中华遗产》“跟我拍文物”全新策划,由故宫人带你拍“故宫的雪月风花”。  相似文献   

9.
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件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或被铁锁紧闭,或被“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相似文献   

10.
盛京皇宫这一皇家宫殿建筑群,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化。盛京皇宫整体上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以大政殿与十王亭为布局,科学地运用几何透视原理,是后金时期建筑美学的重要成就,属于盛京皇宫早期建筑,带有浓郁的满、蒙、藏化融合特点。“中路”建筑与之相适应。“西部”建筑为雍正年以后增建,突出了汉化“四合院”特点,反映了满汉化融合。整个盛京皇宫与紫禁城宫殿建筑相比,体现了满族特殊的历史及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清末民初围绕着紫禁城等皇家建筑及其文物收藏的各项博物馆、图书馆、公园规划文本为基础,梳理了紫禁城从帝制皇宫走向公共博物馆的规划演变历程,并探讨紫禁城的空间变迁与清末民初社会变革的政治环境以及国人筹设博物馆的文化理想之间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史·隋本纪上》、《北史·吐谷浑传》、《隋书·高祖纪上》、《隋书·吐谷浑传》等史籍载皮子信在隋开皇初年所任刺史之职颇不一致,主要有“旭州刺史”和“洮州刺史”两说.后世史家考定其所任之职为“旭州刺史”.然经过考证,本文认为皮子信所任之职为“洮州刺史”而非“旭州刺史”.  相似文献   

13.
河南开封明周王府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开封宋城考古队(现为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北宋东京城皇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在今开封龙亭公园及其周围一带发现了明代开封周王府遗址的部分遗迹,基本确定了其萧墙、紫禁城两重城垣和部分门址的位置,并对萧墙北墙、紫禁城北墙和紫禁城内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试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对明开封周王府遗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截至目前,有关开封宋皇宫遗址和明周王府遗址的考古报告尚未正式出版,现将明开封周王府遗址的勘探与试掘情况简报如下。一明周王府萧墙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1981年春,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亭前潘…  相似文献   

14.
本从词汇、语法、语境三个方面考虑,对《论语》中的两个常用词“保”、“信”的释义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述而》“不保其往”之“保”不应训为“保守”,而应训为“凭恃”或“依据”;《公冶长》“吾斯之未能信”之“信”不是“信任”之义,而是“明”即“知道得很详尽、很透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帝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书房也就成为皇宫中必备的设施。 清宫书房不同于现代书房,其内涵复杂得多。首先,在后金时代,“儒臣直内廷,谓之‘书房’”,是为“人关前旧名也’。其次,在紫禁城内,最著名的“南书房”与“上书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宁远、锦州等役的失利 ,皇太极深刻认识到红夷大炮的威力 ,遂积极起用汉人铸炮、操炮 ,终于在天聪年间成功铸成“天助威大将军”炮。在同明军作战及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过程中 ,皇太极创建了八旗汉军 ,不仅每役所动员的红夷大炮均已超过明军 ,并开创出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 ,其品质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在中国带动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铜铳炮总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铳炮有铜、铁两类。青铜铳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从元代至明正德时期,这是中国传统铳炮的发生、发展期,其时青铜铳炮占据主流;第二阶段,从明嘉靖时期至清末,主要是仿造欧洲传来的铳炮,其时由于铁制铳炮的发展,青铜铳炮渐趋衰落,最终被淘汰。文章综论了各个时期中国青铜铳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从早期的夏、商、周,直到封建社会后期的元、明、清各个时代,都有重要的实物资料,都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文物作为见证。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代皇帝居住的皇宫,有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有数以百万计的文物藏品,是明清时期五百年历史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卢圩看炮龙     
刘宪标 《旅游》2007,(11):78-83
炮“龙”这项卢圩人喜爱的春节狂欢活动,从古镇开始兴盛的明代就有了,几百年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据说约在1664年,卢氏三兄弟因为谋生,由广东水花门楼搬迁到宾阳卢圩,由于他们的家乡有在正月十一舞龙的民俗,所以有了家底后的卢氏长者便把这一习俗移植到宾阳并结合了当地的壮族文化,形成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炮龙”。[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自由主义史观与司马史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日本右翼自由主义史观出台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司马史观与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区别,认为:司马辽太郎论证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连续性的侵略战争,战后殖民地的独立并非是日本带来的福音;自由主义史观代表人物藤冈信胜歪曲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通州事件”、“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实,宣扬“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司马史观也有荒谬之处,即认为日本没有攫取领土之意,而且有意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