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健 《世界历史》2000,(2):119-120
1999年11月10日-12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在福建省召开年会,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东道主。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学者参加会议,并展开学术讨论。1999年正值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老前辈林志纯先生90寿诞,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王敦书教授以《林志纯先生和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全文本刊本期另发)为题做报告,向林先生表示祝贺。北京大学拱玉书博士介绍英、法、美、德各国亚述学研究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以此祝贺中国的亚述学之父林志纯教授的寿诞。  相似文献   

2.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长春市举行。会上宣告了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的正式成立,并选出了领导机构和负责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会上充满了相互学习和群策群力尽快改变我国世界古代史科研工作落后局面的激情。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听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届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会议王敦书中国第一届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会议于1993年9月13─17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由南开大学和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的目的是:从全球的角度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各个文明;促进世界古代史领...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史学术讨论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7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古代东方史和古希腊罗马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五十多篇,与会代表围绕世界古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古希腊罗马史、古代近东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刘爱兰 《世界历史》2001,(1):116-117
由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和江苏省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主办,2000年中国古代世界史研究会年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出版社的40多位专家、学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和“加强对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巨平  李模 《世界历史》2004,(2):129-131
2003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主办、山西大学历史系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古代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名学齐聚并州,围绕会议的主题“古代的世界、中国与山西”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17-19日,由中国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五十多家单位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古代世界各区域的交通与交往"、"国内外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新发展、新趋势"、"世界古代史课程建设与改革".现就会议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出席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古代东方和古代希腊罗马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总体上讲,这是一次特点鲜明的大会,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0月25—27日,"马克思主义与古代世界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出版机构的一百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和论文摘要八十余篇。会议期间,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会进行换届,选举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现就四个议题分组研讨的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唯物史观及相关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作了题为《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世界古代史研究》的主旨报告,阐述了《历史学笔记》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池州学院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7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于 2007年7月10日至12日在安徽池州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7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世界·中国·安徽"的会议主题,就"古代东方"、"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以及"徽文化与古代世界"等相关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现将会议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曹玉明 《世界历史》2002,(2):116-118
2001年10月25日至27日,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题为“古代明的相互交融”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2001年年会。会议在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举行,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东方化研究室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呼唤着突破。近年来,虽然世界古代史同行的辛勤努力,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世界古代史教材内容陈旧、研究课题狭窄、研究方法落后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张树栋先生撰写的《性沟分析》,便是一部对于世界古代史研究很有拓新意义的专著。它立足古代,走出古代,选择妇女史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突破了过去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陈旧  相似文献   

14.
林志纯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7,1(2):F0002-F0002
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1910年11月1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43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现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讨论会纪要王建娥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学术讨会于1996年9月21—24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3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围绕着原始社会的结构、文字和文化的产生、私有制和原始社会的解体、国家和政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立志攻坚锲而不舍──古代西亚北非史学术研讨会纪要王乃新1994年9月21-24日,全国古代西亚北作史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师范大学召开,30余名老中青学者到会,探讨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和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相互交流。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相似文献   

17.
一、王国维在古史研究上的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种疑古学风,这种学风,发展成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和古史辨派的学风相反,不是怀疑中国古代史,而是利用出土的甲骨、金文证明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古史记载而说明其可信者是王国维先生。王国维是利用甲骨、金文解释中国古代史的创始人。这种方法,现在来看是平常的而且是应当的,但在当时来说,这是新奇的事。我们看一看和王国维同时的权威、经学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0月 ,受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的委托 ,由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新视野中的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探讨新世纪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方向 ,通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最新动态 ;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古代世界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内容涉及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教育、城市、休闲、音乐以及思想文化、婚姻家庭、性别关系和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一注重学术创新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 ,会议提交的论文反映了近年来史学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世界古代史的研究中,日知先生等独树一帜,在古代城邦史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古代城邦史研究》等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著作,对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日知先生等重点在寻找早期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共性或“规律”,因而对人类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注意不够,而且主要从农耕文明区现有的材料出发,更多地关注于阶级社会形成后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20世纪前期的学者们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发展做了一定的资料积累和理论、方法上的准备,但世界古代史在历史学科中取得一席之地,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不少大学建立历史系,组建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开始翻译古代世界史资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世界古代史上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真正获得发展,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对近40年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发展做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