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物》1975,(9)
1975年上半年,我们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故都纪南城内发掘了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图一),发现了五百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男尸。这对于研究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医药、防腐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73年9月,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江陵县城北面的凤凰山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其中的第10号墓,出土木牍6片,竹简170多片,内容极为重要,对于研究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价值。壹释文全部释文分类抄录于下(少数文字无法辨认的竹简从略)。为了后文称引的方便,我们把每一片简牍都编了号。释文中有些字后面加了"?",表示所释不很有把握。作者仅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5,(9)
今年四月至六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楚故都纪南城内的凤凰山,发掘了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四十二年的西汉早期墓葬,即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文物五百余件,并发现一具保存完整的男尸。在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导之下,为了认识这座汉墓发掘的意义和价值,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七月上旬,湖北省纪南城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工农兵和文物考古专业人员进行了座谈。这里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加以整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物》1976,(10)
1975年10月至11月,在湖北江陵楚纪南故城内,又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凤凰山一六七号墓。这次发掘,不仅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考古现象。它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情况,研究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5.
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了172条竹简、6方木牍,其中大部分内容是记录赋税、徭役、贷种实和经商等。简牍突出地反映了西汉前期地主阶级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方面的材料,过去考古发现很少,而史书记载的材料,又多经御用文人的篡改和美化。本文仅就其中重要的简牍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竹简试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八号汉墓共出土竹简一百七十六枚,完整简一百六十五枚(长22.4——23.8厘米,宽0.55——0.8厘米,厚约0.1厘米),残简十一枚。文字墨书于竹黄一面,共七百八十余字。字为隶体。简文内容是"遣策",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数量。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7,(1)
1975年上半年,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出土了一件天平衡杆。衡杆的正、反和一侧面,都有墨写文字。我刊曾在同年第9期上,发表了衡杆文字的初步释读。以后,收到一些来稿,对最初的读法,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百家争呜"的精神现将来稿摘要刊登,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出土了一件漆盾,平面呈龟腹甲形,长32、宽20.1厘米。该墓同出竹简所记"龟循"当即指此。循从盾声,古音同在真部,故可通用。汉《孟郁修尧庙碑》楯作(木循),魏《广州孝王元焕墓志》輴作(?),是汉魏时盾、循可以通用之证。  相似文献   

9.
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大批珍贵竹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至一九八四年一月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张家山配合工程发掘了三座小型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共一千余支,简长30—33厘米,宽0.6—0.7厘米,各简之间用三道缀线相连。文字书于竹黄一面,书题记于竹青一面。各简字数多少不一,多者有四十余字,全部竹简共四万余字。出土时竹简已经散乱,部分残断较甚。经初步整理和研究,得知这批竹简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可  相似文献   

10.
孙机 《文物》1986,(11)
1975年在湖北江陵楚纪南故城内发掘的凤凰山一六七号西汉墓中,出土了由七十四枚木简组成的一套遣册。由于此墓的随葬品基本上保持原来的位置,且与遣册所记大体相符,所以简文与实物可以互相对应。其中第三十二号简文云"大柙一枚",发掘简报以为指的就是随葬品中的扁壶。《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遣策考释》一文则谓:"‘柙’与‘(?)’音同。‘大柙’即‘大(?)’。《说文》:‘(?),酒器也。’(?)有方、圆、扁、横四形。此墓出漆扁壶一,即(?)之扁形者。"其后笔者在《文物》1980年第10期发表短文《说"柙"》,  相似文献   

11.
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陵张家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岗地,多网纹红土和灰黄粘土,现为江陵砖瓦厂的取土场。东距荆州城2公里,南0.5公里即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面地势渐高,是一片起伏不平的岗地(图一)。  相似文献   

12.
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85,(1)
湖北江陵张家山,东南距江陵县城约1.5公里,东北距故楚都纪南城约3.5公里,现为江陵砖瓦厂所辖。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荆州地区博物馆配合砖瓦厂取土工程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编号M247、M249、M258)(图一),出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随葬品,最为难得的是出土竹筒一千余枚。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会计界一般认为13-15世纪的西欧是封建社会会计核算水平最高的,以致言必称意大利.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比他们早得多."两汉生产力发展所达到的总水平……大致与西欧十七世纪相当."西汉出现不少商业繁荣、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大都会.当时西南纺织工业中心成都就有75,256户,平均每户4.64人,恰与英国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1841年的35.3万人相近.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时"规模不大,一般不过几千人,伦敦在14世纪有4万人口就算是个很大的城市."如果当时的我国,会计核算水平比他们落  相似文献   

14.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古稻进行复原、分析、比较,认为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古稻属于倾籼稻类型的栽培古稻。其粒型介于八十垱古稻和籼稻之间,已向籼稻特征演化。粒型长和宽之比与普通野稻、粳稻、八十垱古稻、籼稻的长宽比差异显著,显示古稻粒型有向长而窄演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遣策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6,(10)
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出土了一卷内容完整的遣策,共七十四枚木简。隶体墨书,字迹清晰。除少数木简略有残破,损坏数字外,其余均可辨认。遣策现存三百五十余字。遣策出土时成卷状,部分联结木简的麻编尚存,因而使遣策能按照原来的顺序复原。在整理时,我们依木简联结情况,从简尾剖  相似文献   

16.
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上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陵凤凰山8、9、10三号汉墓出土400多枚竹简和木牍。这批简牍属于汉初,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历史地理和文字演变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特别是10号墓所出有关商贩组织和表明各种剥削关系的契约和账册等,不仅为汉代记载所无,而且在考古上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发现。这批简牍残缺散乱,有些文字很难辨认,有的又模糊不清,通读  相似文献   

17.
江陵马砖一号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的战国丝织品,是我国继马王堆一号汉墓以后在古代丝织品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本文拟对这批丝织品作一简略的介绍和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从考古资料看,早在商代,我国就有了采用较先进纺织技术织成的丝绸。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的缫丝和纺织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文献记载,当时的丝织品已有罗、纨、绮、縠、锦、绣等品种。几十年以来,河南、湖北、湖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  相似文献   

18.
张玲  彭浩 《文物》2022,(6):51-64+2+97+1
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内棺出土麻衣1件、麻裙2件。麻衣由上衣和下裳拼合而成,整体平面呈T形,前身为白色,后身为浅红色,长168、通袖长280厘米。麻裙一件为白色,腰线微曲上翘,下摆参差不齐,腰宽146、最长处83厘米;另一件为浅红色,平铺呈扇形,下摆顺齐,腰宽138.5、长79厘米。白色麻裙障前,浅红色麻裙蔽后,与麻衣构成上衣下裳的搭配秩序。该套麻衣裙是汉初五大夫所着明衣,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形制完整、年代清晰的汉代“明衣裳”,与先秦礼书中的丧服“斩衰裳”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为理解先秦礼书中的相关记载提供了形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6,(7)
定县40号汉墓位于县城西南四公里的八角郎村。1973年进行发掘。出土文物,除大量的陶器,金器,玉器、铜器、漆器、铁器和竹简外,还有一件完整的金缕玉衣。现先就此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作一介绍。该墓系一大型木椁墓,分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后室建有"黄肠题凑"和便房。便房中后部放置棺木。墓室早年被盗,又遭焚烧,墓内未成灰烬的木料几乎全都炭化。通过对现存炭化棺板的清理,仍可看出原木  相似文献   

20.
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73年,河北省定县40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由于该墓早年被盗被焚,竹简遭到扰乱,并已炭化成块,残碎严重,完整的竹简很少。简上的字迹,察辨十分困难。当时曾得到原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成员张政烺、顾铁符、李学勤、于豪亮等同志的帮助,将揭拼后整理出的部分竹简作了释读。后因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