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已有对方志美的追求。清代著名方志学者章学诚说:“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错综排比,整炼而有剪裁,斯为美也!”但直至当世,才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来认识方志的审美问题。几十篇论及方志美的文章中,多是谈论方志文本美的表现以及编纂美和读者的审美效应等,是否构成方志美学体系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讲究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历代方志学家都强调志书语言要“文约事丰”、“文约忌广”。当代不少方志学家在论及志书美学观时,一般都将语言美列为方志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美包括准确性、鲜明性等诸多因素,而讲究语言的简洁性、浓缩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历代及首轮新方志编修经验,认为志书语言风格可概括为“信”、“达”、“简”、“雅”四个字。即要求志文要真实可信,文辞通达,言简意赅,优美典雅。  相似文献   

4.
从方志的审美文本到方志的审美效应单辉一、审美文本的美学意义美的规律是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客观法则。马克思曾经提出过“人类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著名论断,就是说,人类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按照美的客观法则来创造美的具体李物。近十多...  相似文献   

5.
美学目标定位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根据方志是资料性著述,不是文学作品。有人说,意境美和哲理美,可以作为文学语言努力实现的目标:提出作为第二轮方志语言的美学目标,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6.
方志信息     
方志理论研究信息王林在《浙江方志》1997年第四期发表的《关于方志本体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提出:方志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而长期存在,关于它的性质,各说其是,难以决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识上出现偏颇,人们习惯于“一部书主义”,将志书涵义代替方志涵义,将志书的性质与方志的性质等同起来,实际上是将方志的“表现形式”与方志的“运动形式”混淆了。王林认为,方志的特性导出方志的内涵:方志是官方对一地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一套认识观念、观点,即方志观:一套研究方法:一套表达形式。而方志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刘铭三同志在1990年第三期《广西地方志》著文,对近十年的新方志编纂工作不重视新方志的美学观进行了反思,认为写好新方志应抓好“严、简 核、色、雅”五个方面的美学标准。他认为“严”可以理解为“结构美”,要求编者经过巧妙构思,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情景;“简”可以理解为“叙  相似文献   

8.
日前,函悉“中国改革与发展汇丛书”编委会拟将本人拙《方志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思考》(载于《中国地方志》97第4期)收录入《走向新世纪》丛书,并认为中提及的两个观点(即:“志书理论滞后于修志实践”、“方志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志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仍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然而,笔用今天的认识水平和续修工作要求重新审视它,虽不失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韦思腾 《东方收藏》2023,(2):128-130
以设计实践探索水墨画的流态审美,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当代首饰艺术设计之中,从而探究传统美学的应用创新。研究传统中国画与首饰艺术中“水”的概念与美学是如何表现的,从水墨画中水、墨、色的使用,再到传统首饰中表现“水”的装饰纹样进行探索,以此挖掘“水”这一主题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内涵。本文通过对塑料等材料的实验性应用,结合对中国画中“水”的意象的理解与再表现,以艺术化的当代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创新探索,以期为相关题材的设计提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也谈地方志是什么书──兼同资料书说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方志是什么书?是编纂地方志和研究方志学碰到第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古今学者曾作过回答;说法既有相同点,又有分歧。目前还有许多志界同仁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仍然是见仁见智,说明这个问题在新方志理论方面还未彻底解决,有待继续研究。作为一个方志人,我也略述一点看法。我以为判定地方志是什么书,应当从人的实践活动解剖出发。因为。’、的实践活动是方志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方志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根据这个观点,我回答地方志是什么书?两个字,官书。正如李铁映所指出的:“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这…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方志语言的使用,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明确提出“八忌”、“四要”的主张。作者通过修志实践,对现代方志的语言在文体、文风、语法、修辞、逻辑诸方面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原名方志,后改今名。方志定义,从哲学角度来讲,是性质定义中的实质定义。近现代学者对方志定义有三种类型和多种说法。在各种专著和专业期刊上议论不少,但纷争仍存,并一直困扰志坛至今。笔者认为:方志是以特定时空、客观现象并按一定体例作多元或单元的著述。简言之,方志乃区域地情的编著。方志理论研究滞后,严重影响方志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笔者建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邀请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共同编著《中国方志学导论》,梳理、规范方志学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构建方志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新疆方志主题近40年的年发文量、高引文献、研究热点与动态,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新疆方志研究于1983年起步,2006年始研究升温,至2011年年发文量达高峰,持续至2018年,其高发文量与国家政策话语相关,主要围绕新疆古方志史料价值与当代修志工作展开。2.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新疆”“修志工作”“编委会”“惠远城”等聚类热点。3.预测新疆方志下一阶段研究热点包括新疆方志如何作为“中华多民族交融汇聚成一体”的史料挖掘重点;新时代新疆方志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性与包容性明证的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现代化转化研究;数字化方志文献库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方志心理的缘由说起,论述构建方志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初步探讨方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认为,方志心理学是方志学、心理学和美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方志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分支。构建现代形态的方志心理学.对完善方志学科体系,推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方志学大师章学诚在《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中提出修志“要简、要严、要核、要雅”的美学标准.然而对于章氏的“四要”美学标准志界说法各异,现例举如下:朱士嘉认为:“章学诚四要,指‘简、严、核、雅’,即志书中的内容和文字要求简明、典雅、真实,体例要求严谨.”(李泽主编《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姚金祥则说:“清代章学诚对地方语言文风的要求是‘四要’,即要简、要严、要核、要雅”(姚金祥、何惠明:《简明方志编纂学》,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44页).李明认为:“章学诚修志罢黜传统的考据笔法,……提出的‘严’、‘简’、‘核’、‘雅’就是四条美学标准.‘严’可以理解为‘结构美’,‘简’可以理解为‘叙事美’,‘核’可以理解为‘事实美’,而‘雅’则可以理解为‘色彩美’.”(李明:《新方志编纂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上述诸家对章氏修志要简、严、核、雅的注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末对此  相似文献   

16.
“论文集”于2007年10月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40余万字,收有作者文章70多篇,内容涉及方志理论探索,授课讲义,经验体会,新方志评论,地情资料选辑,往事回忆,人物春秋等。作者在《文论集》中称:“广义方志学,是以广义方志和广义方志事业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辨析“特色”与“特点”的区别,认为在方志编纂研究中混用“特色”与“特点”,应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方志,反映时代的天翻地覆变化,在记述内容上远比旧志丰富多彩。随着编写经验的积累和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入,新方志在记述内容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增记社会意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突破。本届修志之初,方志界曾对是否要记社会意识有过争论,持否定意见者居多。主要认为:社会意识是“虚”的、空的,县缺少地方特点,无须记述;社会意识看不见、摸不着,难o.ffe定量分析,无从记述,历代方志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如何设置篇目,怎样进行竖写,均缺乏研究和实践,无法记述。主张记述者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是山东省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读志用志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方志编修的客观要求;区域研究与方志编修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伴相生、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它也是方志资治功能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方志理论研究在近30年的实践基础上取得了可喜成就,显示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志理论研究特点。注意继承古代方志理论的优秀成果并在新形势下有所创新,重视吸收相关学科,特别是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和新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传媒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发挥高校和学术机构方志专家、学者的作用,这是30年来方志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保证。尽管取得了成就,但是新方志理论滞后于丰富的修志实践的局面长期未获根本改变。方志学至今在学术界并未被公认为独立学科。具有开创性、系统性、奠基性、权威性的新方志学著作至今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