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梁戈亮.对于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只要提起他曾有的辉煌,也会生出十分的敬意。他是乒乓球世界冠军,当年他获得世界冠军的时候,是一颗耀眼的星,不亚于姚明在当今篮球迷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新旗帜     
假如我提及两位和崔健同一时代的摇滚女乐手的名字,估计没什么人知道,她们是北京的杨静和上海的徐凤霞。假如我再提及两位如今在欧洲前卫和新音乐乐坛炙手可热的中国民乐乐手的名字,估计国内也没什么人知道,她们是瑞士的杨静和德国的徐凤霞。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桑格这个名字现已鲜为人知,然而在90年前,她在中国知识界可谓名噪一时,她引发的节制生育讨论和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人其事 谈及节制生育,有两个中国人的名字经常被提及:马寅初和张竞生.前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新人口论",后者曾在1920年留法归国后向广东省主席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袁世凯无疑是主角之一。在袁世凯扮演称帝丑剧的众多配角中,有一个被各种著作经常提及的人,那就是陈宦。  相似文献   

5.
李一蠡 《炎黄春秋》2003,(11):42-47
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中青年人,对胡适这位在20世纪的中国发生过很大影响的学者,有的知其名而不详其生平作为,有的或许连名字也陌生。这并非年轻人之过,而是颇为曲折的中国现代历史造成的。其中,五四运动后,左翼右翼鸿沟日益加深,鲁迅等左翼文化人对胡适的指摘乃至奚落嘲讽,尤其是50年代初大批胡适那阵汹涌浪潮,使人们对胡适的认识已被导向于“定格”,几至要把他淡出历史了。近几年,大陆思想学术界重新研究和认识胡适者逐渐多了,大体上,已经使这位近现代中国著名学人向他应有的历史地位稍稍靠近了。但评价上的纷争未息,估什一时也不大可能停息…  相似文献   

6.
逝者     
有的人,你读过他的书;有的人,你看过他的戏;有的人,你哼过他的歌;有的人,你也许连名字也没听过。然而,你终于要向他们道别。  相似文献   

7.
夏天的纳木湖很美丽.冬日的纳木湖不但美丽,而且神奇。藏北草原的风雪,把一层层浪花推到岸边,形成了处处雪景.一座座冰雕,有的像飞禽,有的像猛兽,有的像白塔,有的像宫堡,有的像冰的森林,有的像巨大的神灵。在湛蓝的天宇下.在灿烂的阳光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名字的故事     
丁艾 《文史天地》2015,(2):67-69
不少人一生都曾用过两个甚至好几个名字,而每个名字的由来、演变或更替,不乏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荒诞无稽,有的可歌可泣,有的回肠荡气,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小者,反映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和命运;大者,包罗整个社会世风、世态人情的演化和变革。闲暇之时摆摆这些名字的故事,也许会让人从中得到一点启迪、教益和智慧。这里我所摆的就是自己名字的一些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政府于 1994年 9月解密的一批外交文件中 ,有一份1938年 1月 17日日本广田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馆的电报 ,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同时 ,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将该电文中的观点直接理解为广田的观点 ;有的认为电文中提及的 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屠杀即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直接证据。本文考证了上述“广田电报”的来龙去脉 ,认为该电报只是广田外相转发给驻欧美各使馆的一份背景资料 ,其内容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所拟的一篇“特别消息”,因而电文的内容应为田伯烈当时的所见所闻。同时 ,该电文中提及的 30万平民被日军屠杀的时空范围 ,与南京大屠杀并不完全吻合 ,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南京大屠杀有 30万平民遇难的证明。但是 ,本文肯定“广田电报”对于研究侵华日军暴行以及南京大屠杀 ,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希姆莱、戈林、赫斯、鲍曼,这些人物可谓声名赫赫、家喻户晓,他们都是纳粹德国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代表着显赫的权势、无尽的财富和奢华的生活。二战结束后,他们的名字却成为滔天罪恶和人性泯灭的代名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有的已经在战火中殒命,有的畏罪服毒自杀,有的在铁窗中度过余生。而在纳粹当权时,这些显赫人物的子女们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备受宠爱,可是转眼间就沦为罪犯的后代,跌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喜琳 《旅游纵览》2016,(12):82-87
正我在网上看到了与泰国水灯节相关的照片,迷醉其中,加上"清迈"这个被众多好友提及的名字,当天晚上就买了北京往返曼谷的机票,加上期间七七八八的事情,也没有太多准备,这好像是我有史以来最"冲动"的一次旅行了。泰国水灯节作为世界上最浪漫的节日之一,不仅有一个美妙的名字,也有着很多美好的传说。800多年前泰国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每年泰历十二月十五日月圆时节,居民都聚集  相似文献   

12.
华裔科学家庄小威无缘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今年诺奖的一大争议。“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说法在每年的诺奖颁奖后都会被提及。2014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7点45分,诺奖官网公布了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物理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和W·E·莫纳。3人中,第一个被念到的名字是白兹格,他的获奖理由是PALM——一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13.
束星北——一位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一位曾经培养过像李政道、吴健雄等著名科学家的天才物理学家,多年来却从未被人提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绿色杀手     
孙蓝 《华夏地理》2007,(9):34-34
在福建闽江口湿地保护区.有一种粗壮、坚韧,酷似芦苇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个好听的名字——互花米草。然而,互花米草远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诗意.它肆意侵占海岸滩涂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被渔民称为“吃人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沈津 《收藏家》2008,(5):28-30
提起潘博山这个名字,恐怕现在很多人都很陌生,即使知道《明清藏书家尺牍》、《明清画苑尺牍》这二部书,也不会去记住辑藏者的名字。这大约是潘博山英年早逝,后人也很少提及的原因。潘博山是我的老师潘景郑先生的兄长,但是我和潘先生在一起的三十年中,他却很少说起其兄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文史月刊》2013,(4):5
他们,有官,有兵;有的是被抓了壮丁,有的是自愿从戎;有的独身一人,也有的分娶两地……他们人生境况各异,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台湾老兵。因了这个共同的名字,在他们的灵魂之上,镌刻了一种共有的、永远的痛——思乡。烙印永恒。作家于秀遍访现居北京、上海、青岛、台湾、夏威夷等地的台湾老兵,记录了台湾老兵半个世纪以来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生经历,著成《慆慆不归,老兵自述,我在台湾40年》一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13日是著名集邮家、钱币收藏家王松麟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日。时间虽然己过去了十五个年头,但王松麟先生那宽厚慈祥、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对其的缅怀、思念也与日俱增。正如“有的人死了,他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王松麟是属于那种永远活着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人.不会被人们忘却的人。  相似文献   

18.
吴立平  许集美  张明俊 《纵横》2008,(10):40-4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场始于1978年的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的纪念,而项南的名字也一再被提及。1981年,项南被中央派到福建工作,一年之后,他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福建的掌门人,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福建从一个边防前哨,逐渐成为了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有人说,如果把福建比喻成在改革开放中的一艘航船的话,那么项南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船长。  相似文献   

19.
漫画家黄尧的名字,在今天的人们听来已经十分陌生,即使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漫画史话》(毕克官/著)中亦鲜有提及。其实黄尧画的“牛鼻子”于1934年5月已出现于上海《新闻报》,虽然比当时漫画大家叶浅予笔下的“王先生”要晚,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吴祖光先生的名字,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那时节,我在重庆歌乐山下西南政法学院读书,报纸上载出祖光先生被打成右派的消息,使同学中不少文学爱好者纷纷议论,有的说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不就是他在当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时发的吗?他怎会反党反社会主义?有的说:“这位神童倒霉了……”说他是神童,是因为他写出《风雪夜归人》剧本时,才20岁。此后听说他在北大荒“劳动改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