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 《清史研究》2007,215(1):104-109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清军与准噶尔军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的乌尔会河①发生了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冲突,是役以清军的惨败告终,史称"乌尔会河之战"。这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对随后的乌兰布通之战及噶尔丹的败亡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史料原因,乌尔会河之战尚未被充分论述,也未见专文发表。笔者利用各种文献史料,考察此次战争的起因,战场的布局,双方的兵力、装备、战术、指挥等环节和战争的结果,以供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流传在承德的满族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章是在承德境内流传的大量满族歌谣的基础上撰写的。承德这个地方是清朝时的夏都,也称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康熙时期在木兰围场开围狩猎.习武练兵。康熙在那里还指挥了反击分裂分子葛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也曾为与蒙族修好,派公主和亲等.所以在这里流传的歌谣多与开围狩猎和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满族家庭的习俗、男女爱情有关。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活动很多,他扩建了避暑山庄,修建起多座庞大的寺庙群。乾隆皇帝性情开朗幽默,喜好出游私访.途中常与大臣们吟诗作对,这些诗对幽默诙谐.有观景生情的.有命题出对的,趣味无穷。乾隆还非常关注平民百姓.竟与柴夫、小童对句.为鞋匠题联,这类联语充满机智巧妙.其间有着很深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朝的统治者都会编纂前朝的历史。就所修史书来说,清朝康雍乾时期无论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此时期官方编纂的《明史》,体例严密,考订详慎,史料正确,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比较符合公论,被公认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可见,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史学成就,超过了清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康雍乾盛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秉公持平"论兴亡;(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明亡清兴;(3)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鉴别运用;(4)重视选拔和任用有学问的人担任史官。"康雍乾盛世"时期的史学思想给我们当今盛世修史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历史中,清宫中积累了大量财宝。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这些凝聚着人民膏血的财产,竟成了逊清皇室的挥霍之物,大量流入了银商大贾之手与不法者的私囊之中。辛亥革命后,根据民国政府所议定的《清室优待条件》第二款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  相似文献   

5.
清朝使用的电报密码,对外无密可保,对内却层层设防,很多地方大员遇到急事,手拿电报却不能解读,只好眼睁睁地坐失良机,贻误大事。康有为就因清宫"密电"制度的漏洞而逃脱,而大清北洋海军则因其"密电码"的小儿科而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6.
正近代以来,衰弱的大清帝国不仅颠覆了日本人心中传统的中国形象,也促使其为避免重蹈覆辙而苦苦寻找对策。一些日本人认为应征服清朝以壮大自己,也有日本人认为应联合中国共同对付欧美列强。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最终的结果是前一种观点逐步变成了现实。一、一场"华夷之辩"近代以来,清朝衰落的现实改变了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促使他们对原先的华夷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华夷  相似文献   

7.
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题。当然,对图像史料价值的挖掘,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需要我们对历史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认知,这些都涉及到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史料不是救世主",如果有"救世主"的话,那么也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傅斯年以其"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口号,成为所谓"史料学派"的代表人物。而"史料学派"之推动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又常与德国兰克学派的理论和实践相比仿。不过傅氏虽然曾留学德国,但从他的藏书和其它资料来看,其实他在留学期间,对兰克学派及其德国的历史研究,并没有太多接触。相反,傅氏对西方博古主义或古学运动对古典文化的研究,颇有兴趣。他在回国以后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也显示出他之强调史料的扩充和整理,并由此来推广科学史学的做法,介乎于科学主义和博古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9.
蔡名哲 《清史研究》2020,119(3):109-118
制诰之宝在明清易代之际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皇太极君臣视该玺为秦玺,故其继统乃来自汉唐以来诸王朝。当得玺的消息传出,还出现该玺为掌教符印之说,并为清朝所接受。入关后清朝淡化该玺之重要性,并视之为元玺,乾隆皇帝更称大清得统在德不在玺,并毁坏该玺,但却在多年后又予重制,以免显得清初得统不正。当蒙古王公献上同名玉玺,皇帝面对蒙古仍打算利用之。从传国玺能见清朝正统论在不同阶层、时段、文化中的调整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汉沅南县的设置距今已近二千年,当年该县城之故址何在?在《大清一统志》、光绪《桃源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记载中,分别有不同说法,其中《大清一统志》的说法为近现代一些著述乃至工具书所采信。然而据《水经注》记载和其他史料考证,《大清一统志》的说法是错误的,光绪《桃源县志》亦误,唯《读史方舆纪要》之记载应为是。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国史馆 ,是纂修清朝历史的常设机构 ,从康熙二十九年 (16 90 )正式设立 ,到宣统三年 (1911)被北洋政府接管 ,2 0 0多年间 ,国史馆先后纂修大量的各朝纪、志、传、表及大清一统志、皇清奏议等史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修史制度、编纂程序和对修史人员的管理方法 ,这些制度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史学研究和准备开展的纂修大型清史工作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10):95-95
正《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内容简介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轶闻和失落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国史料中难得看到的。作者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震撼,因为在燕行文献中,"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曾经是文明来源的天朝上国,又已经"华夷变态",是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他们在复杂心态下,近距离观看中国,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明王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重看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内档案是清朝内阁大库收藏和保存的各种关系到国家大事的原始资料。民国初年,这批弥足珍贵的史料被政府所冷落。在频频易手的过程中险些被化作纸浆,虽然避免了流向异国他乡的命运,但相当一部分散落和毁于民间。 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对大内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包括明末清初的一些诏令、奏章、朱谕、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文件,竟被视作无用之物,上奏皇上请予销毁。当时在学部担任参事官的罗振玉颇为看重这批资料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历史的价值,据理力争,并成功地说服了军机大臣兼任实录馆总裁的张之洞,终使这批史料…  相似文献   

14.
周群 《史学集刊》2008,(3):114-116
近读杨宽、吴浩坤先生主编之<战国会要>,[1]甚觉其给学者研究战国史所带来的方便.然筚路蓝缕,于史料勾稽与解读,或有可商之处,如卷56"职官五"所列之"尉计"、"苑计"二官名.  相似文献   

15.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七月,后金汗皇太极亲率大军,对明发动了大凌河之战,虽然此战在清朝开国史上不算是著名战例,但是它术仅从战略、战术多侧面反映了旱太极的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而且也是日后与明进行松锦决战的一次演习,因此深入研究颇有意义一  相似文献   

16.
沈阳是清朝的发祥之地,是清朝开国两代皇帝的都城,在清代被统治者定为陪都,称作盛京,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辖,这些机构同时管辖着包括今天整个辽宁地区和部分吉林地区,这些地区被统称为盛京地区。这些机构在处理政务及日常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并有相当一部分被保留至今,是研究清代盛京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诸问题的重要史料。在清代档案中包含着大量的经济档案,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容积单位。容积是指器皿容纳物质的体积,清代使用的容积单位繁琐而复杂,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制立方米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一份清代档案并结合《平定准噶尔方略》等文献,对清朝与准噶尔之战中被俘并转卖到库车的两名清军战俘的人生际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腐朽、腐败、丧权辱国,"嘉定三屠"、"鸦片战争",在我们的记忆里,有太多关于清朝的负面记忆,再经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启蒙渲染,以至于丧权辱国、水深火热这样的词语成为满清的原罪。在中华正统论的格局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功绩完全被低估了。当中国被拖入现代体系的时候,恰好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而国家的命运恰好压在满人不犯错误之上,一旦犯了错误,清朝之下无完卵。平心而论,清朝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的屈辱与黑暗,但若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历史中观照,其疆域之大、政治之稳定、人口之繁多可谓  相似文献   

19.
唐《刘如泉墓志》立于朱滔称大冀王之后,时值"四王之乱"正盛之际,是难得的河朔叛镇厚葬阵亡将士、安抚"骄兵悍将"的文物史料。建中初,藩镇割据问题严重,时逢李惟岳、李纳要求世袭节度使,德宗决意削藩,拒绝其请,最终引发了"四王之乱",形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而刘如泉阵亡的"惬山之战"是直接导致"四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役。文章认为刘如泉虽然以幽州叛镇大将身份效忠于大冀王朱滔,但仍是李唐藩镇的将校,在"大君"和"大王"双重君王观念下,幽州叛镇在将校授官、死后的丧葬礼仪等问题上,均存在对李唐制度的依赖和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1惠远古城,细说起来,建自乾隆年间,距今250多年,和苏州、扬州这样的城市比,算是后生晚辈了。惠远,是乾隆所赐名,有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这座城,又不同于苏州、扬州,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如果说,在它处,可看自然,可看市井。在这儿,要看的更多的是贬谪文化。是的,在清朝,这儿是获罪官员的发放地。清朝官书上,对获罪官员,一概称为"废员"。官书所载,经常会出现将"废员"充军伊犁,说白了,其具体的地方,就是惠远古城。在清朝被发配的人中,有一个叫洪亮吉,是一个诗人。还有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更是大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