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清代准噶尔的研究,是国内外史学研究的一个大课题,自清代至今,中外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或从准噶尔史角度研究,或从清史角度研究,或从民族关系史角度研究,但从清朝统治的高层决策这个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和著述尚属鲜见,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论文研究了清朝对准噶尔的军事战略或政策.李秀梅博士<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以高层决策为中心>(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是准噶尔史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成果.在这本专著中,著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准噶尔归属清朝的过程,是对准噶尔史研究的一个新开拓.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由西蒙古部落(卡尔梅克、卫拉特)于14世纪联合组成,至17世纪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或卫拉特汗国(1630-1757年)。汗国与周邻-在西部与哈萨克部落,在南部与企图控制新疆的清王朝军队经常发生战争。1700年准噶尔最高汗策妄阿拉布坦(1691—1727年在位)进攻新疆南路,并征服了叶尔羌汗国,他下令发行了铸有自己名字的普尔铜钱。这种新钱的一部分作为贡赋运往北疆。策妄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1727-1745年在位)也发行了铸有自己名字的钱币,而将旧币以2:1之比兑换成新币。噶尔丹策零死后,没有再发行新币。准噶尔汗国最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清军平定,准噶尔普尔铜钱被改铸成标准的中国式钱币,名为“红钱”(redcash)。“普尔”这一名称在新疆钱币系统中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1696—1697年间康熙皇帝同皇太子胤礽之间的谕奏往来──兼评第一次准噶尔战争》齐木德道尔吉著德国威斯巴登1991年版德国威斯巴登市哈拉索维茨出版社1991年再版。(第一版以博士论文形式在波恩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分六章。绪论为第一...  相似文献   

4.
罗布藏舒努是准噶尔汗国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其母为土尔扈特阿玉奇汗之女塞特尔扎布。由于准噶尔汗国激烈的内部斗争,罗布藏舒努出走土尔扈特,塞特尔扎布一系也受到策妄阿喇布坦长子噶尔丹策零的打压。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罗布藏舒努一方面接受土尔扈特汗国的庇护,另一方面则为准噶尔汗国所忌,并同时受到清朝的极度重视。雍正帝曾遣使土尔扈特,希望将罗布藏舒努带回北京,以利用其与噶尔丹策零相抗衡。通过多语种档案中罗布藏舒努事件的记载,本文探讨十八世纪土尔扈特、准噶尔与清朝之间的外交关系与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后半期,我国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政权,其首领噶尔丹与清遣使贸易,在政治经济上与清保持了十多年的友好关系,但随着准噶尔政权实力的增强,噶尔丹东进喀尔喀,严重威胁清朝的北部边境,康熙帝充分利用、发挥宗教上层人物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影响和作用,力图使准噶尔和平归顺,由开始的"柔远""安抚"到最后的"剿抚并用"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这一政策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清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最终清朝统一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康熙年间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的主要目的是否在于商谈清政府与阿玉奇建立反对策妄阿拉布坦的联盟和劝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迄今悬而未决。本文主要利用满文档案,从清与准噶尔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关系、清向准噶尔和土尔扈特遣使的情由和俄国对清使节团的认识等方面,说明图理琛使节团肩负上述秘密使命的可能性极小,文对进一步研究清与准噶尔、土尔扈特的关系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后半期,我国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政权,其首领噶尔丹与清遣使贸易,在政治经济上与清保持了十多年的友好关系,但随着准噶尔政权实力的增强,噶尔丹东进喀尔喀。严重威胁清朝的北部边境,康熙帝充分利用、发挥宗教上层人物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影响和作用,力图使准噶尔和平归顺。由开始的“柔远”“安抚”到最后的“剿抚并用”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这一政策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清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最终清朝统一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后半期,我国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政权,其首领噶尔丹与清遣使贸易,在政治经济上与清保持了十多年的友好关系,但随着准噶尔政权实力的增强,噶尔丹东进喀尔喀,严重威胁清朝的北部边境,康熙帝充分利用、发挥宗教上层人物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影响和作用,力图使准噶尔和平归顺,由开始的"柔远"安抚"到最后的"剿抚并用"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这一政策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清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最终清朝统一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疆奎屯至北屯铁路的修通,人们开始关注到这条铁路所纵贯的地带,恰恰是一个开阔的洼槽,吴南北走向,被称为"西准噶尔洼槽"。西准噶尔洼槽北端在阿勒泰地区境内,由于位于准噶尔盆地最北端而被称为"北准噶尔洼"。北准噶尔洼位于阿勒泰地区中心地带,而奎北铁路的通车,无疑将给这一区域带来前所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奏折档案等文献的记载,对《哈密至准噶尔路程》的作者及成书问题进行专题探讨,认为《哈密至准噶尔路程》的作者并非前人所言之雍正间使臣,而应是康熙三十六年年底至五十四年间出使准噶尔的清朝使臣。《哈密至准噶尔路程》不同于一般的行程日记,是该使臣记录的沿途军事情报。《哈密至准噶尔路程》成书,对清康熙末年拟定平准作战计划和绘制《皇舆全览图》西域部分,以及其后《西陲纪略》的编写,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准噶尔为我国厄鲁特蒙古四大部落(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之一,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较强。特别是经过部落首领哈刺忽喇(1606—1634年)、巴图尔洪台吉(1634—1653年)和僧格(1653—1671年)三代的努力,准噶尔部在厄鲁特各部加强与清政府交往和抗击沙俄入侵的斗争中,都居于核心地位,为以后汗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671年僧格被刺杀,其弟噶尔丹乘机夺取了洪台吉的位置。噶尔丹上台后,为了加强对各部的控  相似文献   

12.
清朝前期对准噶尔作战的经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二十年前后,清政府与准噶尔势力之间曾经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为了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其间清朝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军费,其总数恐怕达亿两。把这样巨大数额的银币投入到与准噶尔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区,如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不仅对这些地区,而且对华北地区乃至整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朝与准噶尔势力对立抗争时期,也正是清朝前半期经济持续繁荣时期。清政府对准噶尔作战促进了人、金、物的流动,扩大了西北地区的统治领域,因军粮自给的需要,汉人开始向这一地区发展,以至后来设置新疆省而使西域“内地”化。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银币,不仅使这些地区经济活跃,而且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面的普宁寺内,有两座记载清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石碑。其中一座名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五月平定达瓦奇后而立的。厄鲁特蒙古以伊犁为中心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1745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策凌死后,为了争夺统治权,封建贵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八、九年的残酷斗争,闹得民不聊生。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达瓦奇夺得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的一百多年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多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和外来侵略的斗争。其中平定准噶尔部反动贵族领主在沙俄支持下的叛乱,经历时间最长,斗争十分尖锐,影响也很深远。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族四部中的一部,历来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早在清朝入关以前,准噶尔已与厄鲁特各部一同归属于清政权。清朝入关之后,准  相似文献   

15.
雍正年间清朝首次遣使俄国的史事,打破了人们关于清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传统认识。清朝遣使俄国的动因,学界多关注俄罗斯、土尔扈特在清朝对准噶尔军事政策上的意义,忽视了清俄之间再三交涉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弟弟罗卜藏舒诺,尤其是在准噶尔政策中他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就清朝首次遣使访俄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十年(1745年),新疆准噶尔部内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结果准噶尔汗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尔、喇嘛达尔扎先后被杀,达瓦齐取得汗位,随后与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发生争斗并公开打出反清旗帜。以此情况下,乾隆皇帝遂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决定派兵分二路进征达瓦齐。  相似文献   

17.
五、清朝时期清朝对新疆的军政管辖一般分作前后两个时期,亦即军好制时期和建省以后。清王朝对天山南北广大地域的统一始于康熙,起因于平定蒙古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蒙古准噶尔部是清代厄鲁特(一称卫拉特,明代历史文献里的瓦刺)蒙古四部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杜尔伯特部、土尔扈待部、和硕特部)。十七世纪,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在位时期,该部实力逐渐强盛,天山北部请地皆已为准噶尔部所统辖。但是,直到增格在住时期,准噶尔部与清朝间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康熙九年(1670)噶尔丹继汗位后,形势急剧变化。噶尔丹野心勃勃,在兼并…  相似文献   

18.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武装叛乱,各地黉学皆刻石立碑以庆戡乱大捷,现存河南省镇平县黉学旧址的《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便是其中之一。此碑通高2.70米,宽0.94米,碑文计30行,满行88字,由乾隆皇帝亲自撰书,知县胡(钅荣)刊立。碑文叙述了康熙平定准噶尔上层反动贵族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武装叛乱的概况,也记载了乾隆二十年平定叛贼达瓦齐的史实。一、准噶尔  相似文献   

19.
<正> 普宁寺是承德外八庙中一座较大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普宁寺兴建的时代背景 普宁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天动工,二十四年(1759年)竣工,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这座寺庙是清政府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势力后兴建的。 位于我国西部的厄鲁特蒙古,由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构成,所以又称卫拉特四部。后因准噶尔势力强大,统一了四部。土尔扈特被迫西迁,其游牧地区被杜尔伯特的一支辉特部占据。  相似文献   

20.
在准噶尔末年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阿睦尔撒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归顺与反叛清朝的行为,不仅是使准噶尔人陷入锋镝的战火之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导致了乾隆治准政策的改变,从而改变了清朝统治新疆的浓重的羁縻色彩,使其牢牢的嵌在了我国的版图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