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陵望山二号楚墓遣册自题"车与器之典"[1],是墓主送葬车马与器物的记录.望山楚简整理者对遣册作了十分出色的整理[2],堪称典范.该遣册中记器的竹简有不少残断,并有缺失.记器简登记的器物,有一些属服饰之类.以下试就与服饰相关的二处内容作一点讨论.其一是关于60号简与61号简的缀合;其二是关于50号简所记"革带"、"绲带"佩饰与随葬实物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彭浩 《江汉考古》2012,(3):121-123
望山二号墓遣册简2的"■"所指不仅局限于"笭",而包括车舆的内饰和车盖下悬挂的帷幔,具体部位另有文字指明。简15的"柱"指支撑轿顶的立柱。"昜马"读作"阳马"。通过对《九章算术·商功》第十五问刘徽注等文献资料的分析,确认"阳马"指轿顶四角的桁条。进而对简文"(轿)"的形制有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自包山简牍面世以来,对简文"■"(jue)的释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作者认为,包山简中"■"一字当释为"■/■",作"節"之异体解。音"孓",有"官行文书"之意。是"符节"之"节"在楚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范常喜 《文物》2021,(12):56-60
<正>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是记录该墓随葬器物的清单,包括"集厨之器""集之器""乐人之器"等几个门类[1]。遣策中记录"乐人之器"的简共2支,所记器物多可与出土实物对应,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器的珍贵材料。李家浩曾对这两支简做过专门的考释[2],后刘国胜又综合众说重新做了释文和考校[3]。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所记编钟名"(延)钟"与钟槌名"(椓)"做一新释。为便于行文,先据诸家考释并结合个人意见,将记载"乐人之器"的简文释写如次:乐人[之]器:一(肆)坐(延)钟,少(小)大十又三,柅条,厀(漆)划(画),金。  相似文献   

5.
甲大"刍"字。唐生治"由"助"自"字叩于省晋泽"由咽位忠臣贾择'青少见闭林老,的岁往中以0。由"的印响最久。而释"由"的应采依据是"虫"康从"乙:季青们认为"虫"昆伯"字,苦命好县仅价太地把一个字刻到开来,'史"员伤是"合考部片不表胡"凸"就足"由"咨.抓门加达南代的甲后文不过良刍时的份供书,而正作足金六。因此,答确切地认识"官"字,金女M停在为白手依据.全文"9字作"歹。二个\"亭。大小7冶。曝且。"结彩作,良鸡给认为"胄齐上都具"胄'三项部、提确.东宝洁的"含率从"由"当县沈夜曲结果,"占"科非"扩字.载有1认为"山"就安。说大印学。…  相似文献   

6.
一,释“媵”楚简中有如下字:努《包山楚简》113,130,1611,164,180简劳劳(天星观上简。《简帛编》隶作“”见该书991面)。今按:《简帛编》的隶定是正确的,但此字不见于《说文》。我们认为从“释为。《集韵证韵》字古文作,《古文四声韵楚简字形变变,均〈古文四声韵〉引裕并由如上所述,字应该释为,字在简文中用途名,释出了字,见于楚简中的下列字也就可以认识了。(1)多《包山楚简》270简为两人名。有的还于人名前冠以“正”,有的又于人名后加上“识之”二字,有的既有“正”又有“识之”。对于“正”,注释者以“县正”作解…  相似文献   

7.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8.
释“■”     
本文认为1.“■”与“巽”相通,“■”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 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9.
楚地出土的战国遣册,已有多位学者作了深入的研究,但个别释读尚可商榷。本文选取几条,结合文献和相关考古资料加以考证,如考正车为钲车,指载钲之车、纷为古代射箭时用的一种袖套、见鬼之衣是一件死者给冥主的礼物、红介之留衣为一件带红格子或条纹的绮衣。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的“(?)”和“(?)”是一字异体的关系,都应释为“厀”。两者在卜辞中都不表示本义,而表示假借义,都应读为“(桼刂)”,训为切割,都可用作祭祀动词和征伐动词。  相似文献   

11.
释甲骨文中的“■”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卜辞中出现频率很高,异体也不少,如果不计正反(朝向),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 a(《合集》8496)(《英》589正) b《合集》6427)(《合集》6483正) c(《合集》811正)、《合集》6504) d(《合集》32正)、《合集》10094正)a最为常见,应是较早的写法,b、c、是它的简体,d是它的繁体。这个字孙诒让释台、林义光释旨、叶玉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胡厚宣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卜辞和铜器铭文的考察,重新探讨了商代卜辞中的“”字,指出它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异体形式,加“王”符以别于复数“我”所表示的殷商集体,是一个用于特定场合的异体专用字。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尹诰》是久佚的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其价值十分宝贵。1号简"■"字,学者释读颇见分歧,据楚文字中"桀(傑)"字的构形,此字中间右部实从"匄",可读为"遏"。简文"夏自遏其有民"可与《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对读。  相似文献   

14.
新蔡葛陵楚简是上世纪末在河南省境内出土的一批重要的楚文字资料,自其面世以来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重点讨论简文中被误释为“熊”的一个常见字形,认为应改释为“ ”,并详细分析了其形体演变的轨迹;“ ”字在新蔡简简文中有两种读法,一为“骊”,义为黑色,二与“熊”音近通用。  相似文献   

15.
西周(?)比鼎铭文反映了周代两个诸侯贵族之间关于田邑问题的讼诉。本文指出,史南、虢旅应分别为太史、大司寇之官;且应即助,亦读藉,乃指田税而言。攸卫牧的誓词应与当时的法典内容有关。从而对全铭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田炜 《考古与文物》2012,(2):103-105
西周金文和战国晋系古玺中有一个从从世的字,旧有"朑"、"■"、"■"、"■"、"■"、"■"和"百世"合文等多种释法,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支持释"■"的观点,并进而指出"■"、"世"二字的古音相近,"■"实际上是一个两声字,是"世"字的异体。本文还通过对"■"字及与其形近诸字的形体辨析,指出战国齐系古玺中一个被释为"眅"的字应该改释为"■"。  相似文献   

17.
李梅  王慧 《古籍研究》2003,(3):26-38
何琳仪先生所《战国古字典》,系统全面地对战国字的形、音、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是研究战国字的一部重要专。然书中所收望山简字形系采自摹本,与现通行的《望山楚简》一书编号不同,给读阅读带来不便。今将二编号对照列表如下,以资读参看。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8年第8期发表了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出土的一批西周窖藏青铜器,其中最重要的墙盘,铭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追颂西周初期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功业,后一部分叙述器主史墙家族的事迹。这些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卜辞中的“衣”郭沫若读为地名“殷”,以为指河南沁阳附近的古殷城(《卜辞通纂》635片考释,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496页),信从者也颇多。但是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辞义多不可通。而且这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金文馘(■、■)字与其所从■字等的释读涉及相关甲骨文、金文数例。甲骨文、金文“■、■、■”等字即馘字,馘字所从“■、■、■、■”等字即■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