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二里头文化时期具有都邑性质的核心遗址,二里头都邑的出现显示了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早期洛阳盆地与周边区域社会重构的经过,这一历程中,龙山文化晚期的三级聚落体系崩塌,以二里头都邑为核心的四级聚落体系得以构建。二里头都邑的出现与完备是区域文化自然发展、区域内外居民汇集和文化整合的结果,其消亡则是二里岗文化的介入和取代、区域中心迁移所导致的原有区域聚落体系崩塌和再次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二里头文化四期中原腹地的社会发生了两次重大变迁:第一次是二里头文化四期早段郑州商城控制了中原腹地东部,二里头都邑失去中原腹地主导地位;第二次是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偃师商城取代二里头都邑主导洛阳盆地,二里岗文化的精英舍弃了二里头都邑。广域王权国家的都城从二里头都邑转移到郑州商城的重大事件,不是二里头文化精英阶层的迁都,而是下七垣文化(漳河型文化为主体)的精英阶层主导了"改朝换代",并与文献上夏、商王朝的更替最为拟合。  相似文献   

3.
从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的过渡期到典型二里岗期,郑州商城从围护宫殿宗庙建筑的小城逐渐发展成内外三重结构的超大型都邑,考古学文化的主体面貌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再趋向一元的过程。郑州商城的城市化进程中都邑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文化面貌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广域范围内人群和资源的集聚、政治和文化的整合,形成多元文化格局并营建了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都邑,郑州商城在其形成之后逐渐走向一体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典型二里岗期晚段,郑州商城达到了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专门的区域和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制度化的礼仪,全面完成了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时期,一般认为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但以往研究偏重于文化面貌辨析、文化类型划分和族属的探讨,对其社会结构、特征及具体的发展策略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选择洛阳盆地为研究区域,以聚落空间布局为关注点,运用遗址资源域和泰森多边形的研究方法,得出二里头时期聚落呈现向心式的网状分布模式,各泰森多边形小区依据在网状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可分为政治功能小区和经济功能小区,各个小区借助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三级聚落中心组成的有效聚落等级结构体系,确立了二里头早期国家政治实体直接有效控制的王畿范围。  相似文献   

5.
侯卫东 《华夏考古》2019,(4):52-56,120
洹北商城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早期国家营建都邑。商王朝选择此地营建洹北商城,最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即此地是商王室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营建洹北商城之前,商王朝在郑州的都邑逐渐失去凝聚力和控制力,为选择新址营建都邑提供了宏观政治背景。洹北商城的始建与"河亶甲居相"可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郑州商城形成阶段的二里头文化至二里岗文化过渡期,既有各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器物,又有各种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面貌,这一时期多元文化因素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风格。过渡期之后,形成特征鲜明的典型二里岗文化,但多元文化的遗风犹存;典型二里岗期早段青铜器仍以二里头文化风格为主,典型二里岗期晚段青铜器才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此后的白家庄期器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层度更高,总体上一元文化为主,仍有少量多元文化的遗风。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总体演变趋势从多元逐渐走向一元,反映了中心都邑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宏 《中原文物》2006,(3):39-40
二里头文化作为东亚地区首次出现的强势核心文化,多数学者相信中原地区至此已迈入了真正的国家阶段。二里头遗址这一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所显现出的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邑的特征,比如都邑的庞大化与人口的高度集中,都邑布局的规划性以及大型礼仪建筑与青铜、玉礼器的独占,表现出高度的集权、社会阶层分化和行政机构内部专业分工,这正是早期国家所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洹北商城和殷墟是商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其周边聚落既是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历时性变迁的缩影。本文通过梳理既往研究与近年来发现的新材料,结合洹北商城和殷墟聚落形态、功能、等级和性质讨论,认为中晚商时期洹河流域的聚落至少已形成三级差序格局,但都城仍是核心,与以往“一大带众小”的认识相比更丰富、更立体。随着都邑中心由洹北迁移至洹南,次级聚落成为都邑之下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分布于洹河两岸的基层聚落数量也保持增加的态势,共同奠定了“大邑商”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商王河亶甲将都城由郑州前往河北,在带走大部分子民和资源的同时,一部分商人留在原地继续生活。其中檀山脚下背阴处就有这么一处聚落,通过考古发掘,他们的社会生活慢慢浮现在我们面前。一般认为,商汤灭夏后,为镇抚夏人,在夏都二里头东边5公里的洛河北岸修建了一座新城,即偃师商城。约略同时,又在郑州这个水网密布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城——郑州商城,定名为"亳"。亳的意思就是家、京城,这里以后就是家,就是首都了。郑州商城繁荣了200多年,周围兴起许多商人的聚落,在西边有荥阳大师姑商城,南边有新郑望京楼商城,各自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夏、商奴隶制王朝建都之地,因此是夏、商考古的重点。自50至60年代在郑州发现郑州商城和在偃师发现二里头遗址之后,夏、商之际考古获得突破。但是,由于考古界对郑州商城和二里头遗址的性质认识不一,因此,亟待有新的考古资料以充实研究,解决对这两座都邑遗址的认识分歧。令人高兴的是,进入80年代以后,河南境内的夏、商之际考古又获得新的进展,不仅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有新的收获,而且在偃师、豫东和郑州地区亦有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既增添了夏、商之际的考古资料,同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通过对偃师商城及其所处区域同时期聚落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城址是洛阳盆地中东部二里岗文化三级聚落体系中的中心聚落,不同阶段性质可能存在着差异,该区域二里岗期聚落是整个二里岗文化四级聚落体系的一部分。对偃师商城发现墓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遗址缺乏大中型墓葬,层级相对简单。总体来说,该城址一直是区域性的中心聚落和二里岗文化的次级中心聚落,在个别阶段可能是二里岗文化的中心聚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郑州地区商后期的考古发掘材料,并结合甲骨、金文相关资料,发现殷墟文化三期是郑州地区商人聚落重新调整的定位阶段,郑州商城在殷墟文化四期后彻底失去了旧王城的荣光,不见商人聚居踪影。至商代末期,枯河与索须河流域沿岸的商人聚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有新兴城邑,还有多处中、小型聚落。  相似文献   

13.
宫城是中国古代城址和中心聚落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然而宫城的出现并非与城址的出现同步,当史前城址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时才出现了宫城.偃师商城宫城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城,二里头宫城的发现将宫城出现的时间一下提前了几百年①.但是二里头成熟的宫城形态有理由使我们相信早于二里头文化阶段已有了宫城的雏形.近年蓬勃发展的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和一些重大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为宫城的形成问题提供了线索.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中国早期宫城的起源、形成及相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最终获得了科学的"夏商周年表"。与此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夏商考古学的发展。近年来,登封王城岗大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小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知文明     
<正>二里头: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一个关键点考古发现证明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就宫室建筑的空间规划和都邑的总体布局而言,二里头都邑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作为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社会,二里头文化对其他青铜文化影响甚巨,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许宏,《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6.
邑土国家指以都邑为中心、以属邑为基础的国家形态。商王国狭义边疆,指王畿四境,相当于四戈地区,王畿外缘的边邑或边鄙是其边境;广义边疆还包括“四土”中附属于商王的诸侯方国。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因生产力不发达,商王不能对分布于辽阔地域的各类方国实行直接统治,只能通过臣服首领、索取贡物的方式建立间接统治关系。周王国的疆域格局由王畿和封国组成。按封建制度,各封国的土地、人民受自周天子,周室强大时诸侯国属西周边疆。周室不振,周天子逐渐成为名义上的共主,诸侯国便不能算周朝边疆。周朝边界惟以郊外遂人所居边邑边鄙为限了。  相似文献   

17.
经过3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新砦遗址在文化谱系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不会是夏文化的上限,新砦期也不会是最早的夏文化。如果要追寻早期夏文化就必须到比新砦二期文化更早的龙山时代遗存中去寻找。在新砦遗址找到了城墙、护城河、内壕、外壕以及大型建筑。新砦遗址所在的溱洧流域自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较发达的农业,仰韶文化前期,聚落得到较快的发展,仰韶文化后期,聚落分化明显加剧,到了龙山时代开始出现城址,至新砦二期终于出现了都邑性质的原始城堡,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心聚落似乎迁往它处,至东周时期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800年之间的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较前期急剧增长,聚落规模差异加剧,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在经历了财富集中、高等级聚落、大型宫室、祭坛及公共设施涌现的过程之后,聚落间防御需求日趋强烈,环壕、城垣等防御设施成为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常态化的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成为凝聚聚落人群的核心手段。公元前2300年前后,以石峁城址为核心的北方地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开启了早期城市化道路,迈开了走向早期国家的步伐。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的石峁遗址不仅成为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城址,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北方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国家包括邦国和王国两个阶段。早期都邑伴随早期国家的形成而出现。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过程,时间上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末期到夏商时代,聚落形态上是从部落中心演变为邦国都邑、王国都邑,建筑形态上主要表现在大型城垣、宫殿宗庙建筑、大型墓葬、高规格手工业作坊的萌生与发展。仰韶时代中晚期是早期都邑的孕育时期,龙山时代是早期都邑的初步形成时期,夏商时代则为早期都邑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孙明 《中原文物》2023,(5):51-59
青铜礼器复杂的铸造工艺和制作流程,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特殊的材质和烧制工艺,使其具备稀缺资源的多种属性。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礼器、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种类和数量远多于偃师商城,青铜礼器级别也远高于偃师商城,而且有多处青铜礼器铸造作坊,其主导性和统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偃师商城的从属性和被统治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郑州商城作为早商时期王朝都城的可能性更大,其在商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建成,且极有可能是商汤所都之亳,偃师商城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设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最初可能是为了镇抚二里头及周边地区的夏遗民,后期增加了许多具有都城性质的设施和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