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文简称中国科大)在北京正式成立。她的诞生,被誉为我国教育史和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所大学的诞生像中国科大那样,寄托了众多开国元勋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深厚期望。1970年,中国科大从北京南迁合肥,开启了城校共生、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是由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批准成立的。邓小平对中国科大更是寄予厚望,在治国理政之隙,他还关注着中国科大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指导。批准中国科大创建1958年5月,中国科学院拟定人造卫星计划,随之又成立原子核科学委员会,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拉开了序幕。其时,我国科学  相似文献   

3.
导读     
<正>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专门为新中国培养尖端科学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应运而生!从选址创建到归还校舍;从突破"文革"桎梏坚持择优录取到率先成立少年班……中国科大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离不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与支持。请看来自中国科大档案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方黑虎 《江淮文史》2022,(3):137-142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的实物展厅内静静矗立着一台直指屋宇的大型仪器设备,常常引起参观者驻足端详。它就是由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主持建造的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也是中国科大校史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5.
正1979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应邀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讲学。在此期间,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与夫人秦惠专程赶到合肥,第一次走进中国科大合肥本部的校园,看望少年班学生和老师,并赠送给少年班18本从美国带来的科学书籍。在与少年班同笔君  相似文献   

6.
正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1946年),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如同的她的字"慕鸿"一样,这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子,摆脱不了"红颜薄命"的宿命,一生扑朔迷离、结局凄凉,死后难觅芳踪,令人唏嘘,和她的丈夫爱新觉罗·溥仪一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观察婉容的一生,其实她的人生悲剧转折,并非是发生在1935年因为"宫廷秽闻"暴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月16日上午,"天下大明—中国历代铜镜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隆重开幕。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周先意、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周庆、安徽省文史馆馆长黄德宽、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文物学会理事长钱洲胜出席开幕式并为展会揭幕。来自文博界近百位专家学者和铜镜研究爱好者与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居中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周先意副校长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前来  相似文献   

8.
无人接听     
Charmaine,南非国籍,英国护照,金发碧眼。第一次见到她还是在一年半前,她来我们公司。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看到她的背影和侧面,我叫道:"喔哦,美女!"南非美女嫁了一个意大利丈夫,跟着他远渡重洋来到深圳,出任一家通讯业公司驻中国代表处的"一般代表"。"首席代表"不是别人,就是她丈夫。用中国行话说这是一"夫妻档"。  相似文献   

9.
她获得世界最大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ColorMeBeautiful)色彩咨询公司色彩顾问资格,成为其全球2000多名专业顾问中惟一的华人顾问;她在中国建立起了第一家色彩咨询机构,标志着中国色彩咨询业的建立,填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项空白,创造了中国在色彩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她所创建的品牌被编入《中国MBA经典案例》教材。她是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特聘教授,也是北京奥运进程中城市色彩改造专家组成员。她的个人才华及所创立的事业对中国的贡献和影响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和肯定--她就是被誉为"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的于西蔓。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给她起名"苏云".意为"飘来飘去的一朵云彩"……她两岁与母亲分离.此生再未见面;一生中只和父亲生活过12天。她经历的悲欢离合,是许多中国早期革命领导人子女共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妈妈陈重坤,一生极其普通和平凡,没有什么特别的伟绩。可是,人们谈到她,却总是竖起大拇指。她勤奋好学、执着坚毅、自强不息、待人真诚的品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每每这时,她总是不安地说:"我若有点进步和取得一些成绩,这是与二哥陈毅、二嫂张茜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她的核心观点指向两个字"权利"——某个人有做某件事的权利。她的理想国是:有这个权利,但可以不做李银河的第一本著作其实是1978年出版的《五四运动简史》(与人合著),她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做学问,估计不会引  相似文献   

13.
和许多中国青年一样,她满怀民族热情她是如何成为英雄的4月7日中午12:30,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孩金晶并没有在巴黎街头如时接到圣火。在周围,一群男人挥着"藏独的旗帜"振臂呐喊,她开始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优秀的运动员迈出了她政治生涯最大的一步官员邓亚萍要采访邓亚萍的时候,她的丈夫这样答复:"过去我可以替她做主,现在不行。她是领导干部了,得按组织程序来报批。"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文史天地》2007,(10):18-19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传奇的一生,值得一读.她生逢乱世,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不幸成为孤儿,但她又是幸运的,被好心人收养,留学美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位原本普通的中国女子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她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她在美国成长,有人说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酷似美国人",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与"她"字的认同》一文,对《"她"字的文化史》一书内容和观点有所误解。该书并没有将"现代性"与"西方性"加以割裂,只是不予等同看待、视为一物;也并无强调中国传统"内在动力"的特别动机,只是意欲凸显近代国人在语言文化问题上的"主体性"。此书重在揭示"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创生和认同之间的历史关系,并无全面评价近代中国男女平等观念的任务,它从"男女平等"思想内在矛盾的角度,对那种绝对平等观念的不足有所指陈,并不意味着就要否认其在近代中国的积极作用和客观历史地位;"现代性"问题异常复杂,该书调和新旧认知的努力有理论探索性,它将"她"字问题置于近代国人的"现代性诉求"与西方语言、汉语传统和现实社会文化运动的多方互动关系中去把握的研究实践,也绝非通常所谓的"目的论"所能拘囿。  相似文献   

17.
《"她"字的文化史》是一部"新文化史"与传统史学方法相结合的著作,富有启发性。该著用现代性概念对"她"字的创生与社会化认同做了分析,认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西方性",而是中国人自身的"现代性诉求"。然而,"现代性"并不能与"西方性"截然分离,它们之间的内外界分有待商榷;参与"她"字问题争论的"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观念尽管有不足,但也不应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现代性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她"字既然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融互动的产物,在对其做因果分析时,把现代性看作是对特定时代中西关系或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一种界说,也许更可取。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次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上,邓颖超特别提到一位女性的名字,说她"很知名",要后人永远不要忘记她.这位"很知名"的女性就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女子北伐队队长、中国女权运动先驱唐群英.  相似文献   

19.
正匈牙利姑娘纳特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经常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探望父母。每次回去,她都想买些西欧生产的"洋气"礼物送给他们。可是她发现,妈妈越来越不稀罕她带回去的"欧洲制造"了。纳特丽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妈妈现在只去布达佩斯的中国商贸城买衣服,身上从里到外都是中国服装。她说,中国衣服鞋帽款  相似文献   

20.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时,萧红,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女作家,拼出最后的心力,与世长辞,年仅31岁。 萧红在生命垂危之际,曾几次对端木蕻良提起,她若死了,希望埋在鲁迅先生墓旁,那是她的恩师,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和最有决定性的人。没有鲁迅,没有鲁迅推荐《生死场》,就没有萧红今天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端木蕻良完全尊重和理解她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