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认识张舜徽先生是在上大学期间,那时他已60多岁,历史系没有安排他教学任务,我们是在系里学术报告会上听到他的演讲,对他的学术成就有所了解的。1979年,我有幸考取张先生的研究生,向他请教的机会就多了。我们那一届研究生共6人,张先生很关心我们的学业。记得他亲自到汉口的古籍书店,买了6部白文的《四库提要序》  相似文献   

2.
<正>王思治先生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尤是海内外有影响的清史专家。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他85诞辰暨"宏观视野下的中国史学与清代中国学术"的研讨会。我十分高兴地应邀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是我的母校,清史研究所更是我今生今世安身立命的根基之所在,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而思治先生则是与我相识、相交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师、同事和朋友。在与他亦师亦友的多年交往中,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特点和治学风范。因在会上以  相似文献   

3.
一范文澜先生,字仲澐,1893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祖父范城,曾为州县幕僚。父范寿钟,未仕。叔父范寿铭,在河南做过知县、道尹。范先生上学依靠叔父供给学费。1913年,范先生考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入文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曾任蔡元培的秘书。1922年以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唐兰一生走过的学术道路。唐兰自少年时代起就热衷中国古代典籍和出土文字资料,立大志研究中国文字学;青年时代因以课堂讲义为底本,写出名著《古文字学导论》,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成名于世;八年抗战,他坚拒伪职,奔赴西南联大教书育人;新中国建立后,他以其对汉字的精深理解,奋起抵制文字改革中的错误倾向。20世纪50年代奉调故宫博物院后,除主持故宫学术建设外,应邀指导各地考古发现,创造性地解读出土资料中古文字记录的文化信息,为故宫博物院和全国考古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中国疆域史、中国出版史、徽学研究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徐学林,正因始终坚持“业精于勤”和“行成于思”,所以能在多学科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我曾作为刊物编辑认识徐学林,通过编辑他的作对他的学术思想、治学道路有所了解;尤其是在与徐学林的同学们闲谈中了解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轶事”,更感到对于这位学有所成的正直的学,不写下些字,颇有未尽历史责任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省东莞城人。生于1894年9月5日,卒于1983年3月6日,终年九十岁。先生少年即醉心于金石之学,壮而弥笃,由文字而及器物,进而及于史迹。毕生著书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收藏家。 容庚先生出身于晚清书宦世家,其高祖、曾祖分别是道光年间的贡生、举人、祖父鹤龄系同治恩科进士,外祖父邓蓉镜官至翰林,父亲为光绪丁西科拔贡,世代皆习举子之业。但先人早逝,直接给他以亲炙的是四舅邓尔雅和从叔容祖椿。邓尔雅是广东有名的书法篆刻家;容祖椿工于绘画。先生从小就受到长辈学术与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治学影响极大。1913年,当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对金石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开始研习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1917年中学毕业,不复升学,与弟妹策划共同采集篆籀之见存者为《商周秦汉文字》一书,后因种种原因而未果。1922年,先生与三弟容肇祖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  相似文献   

7.
8.
石泉先生,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他对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近几十年来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5月4日,石泉先生在武汉逝世。本刊约请国内历史地理同行撰文,表示对石泉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今天终于成立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喜事,也是几代学人为红山文化的研究倾尽心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红山文化从发现至今所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有益的历史经验,从而也期待着红山文化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今后能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0.
石泉先生,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他对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近几十年来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5月4日,石泉先生在武汉逝世。本刊约请国内历史地理同行撰文,表示对石泉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1900年,二十世纪刚刚揭开了序幕,向达先生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土家族一个小官吏家庭里。他一生饱经忧患,遭际非常,艰难地度完了六十六个春秋,最后被摧折于十年浩劫之中。先生是一位正直的爱国的学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他一生所走的道路是崎岖而曲折的。他的勤奋,他的博学,他的甘苦,他的高尚品德乃至他的悲惨结局,常常引起人们的怀念和崇敬。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探讨他一生的治学道路及其学术成就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老师离开我们就是一年了。一年来,恩师的身影经常浮现在我们眼前,先生的教诲时刻萦绕在我们耳边,多年的往事,浮想联翩,难以忘怀。在石先生身边读书学习二十多年,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执着、坚韧的“求真”精神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他时常对我们讲:做学问就要有一股“傻”劲,舍得花“笨”功夫,脚踏  相似文献   

13.
魏宏运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他投身于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并在孙中山及武汉国民政府研究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文革"结束后,他勇于突破束缚,转换思路,构建系统的中国现代史学科与知识体系,借鉴新理论开展抗日根据地社会经济研究,组织社会调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在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魏先生治学既有通变,又能坚守。他勤奋苦学数十载如一日,注重史料建设,坚持外语学习,追求学术报国,展现了一代史家的智慧与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读书写作,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我是从1978年,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开始读书写作的。1977年秋我在定远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县党校)谋到一份差事,做图书管理员。单位里有个小小的图书资料室,除理论著作外,还有几本"文革"浩劫中幸存的文学名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文学。没想到几本文学书籍竟有如此魅力,我几乎消磨了全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来反复阅读。随着拔乱反正的推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历程回顾 我国是拥有着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此背景下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差异化产生了丰富的乡土建筑,是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各地建筑趋同性的加剧,保护自己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麦积山石窟历史上由于多次地震和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窟群塌毁,窟内塑像、壁画产生多种病害,石窟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麦积山石窟管理部门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濒临损毁的文物进行了全面地修缮和抢救性保护。文章回顾了麦积山石窟的文物保护历程,对各个阶段的保护手段和保护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理论探讨,提出了麦积山石窟保护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6)
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英勇顽强、悲壮惨烈的斗争历史已载入史册。受制于党中央政治策略、军事行动的不断调整变化,西路军的行军作战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完整意义上的西路军河西征战应从1936年10月下旬红三十军靖远渡河开始,到1937年4月底左支队到达星星峡为止,大致分为六个历史阶段。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央与西路军之间信息不对称、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得西路军的军事行动多变不定、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18.
<正>白寿彝先生精勤治学数十年,他洽览深思,开拓创新,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民族史、中国交通史等诸多领域相继撰成数量众多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白先生跟单纯作"书斋式"学者最大的不同,是他器识宏远,视野开阔,深谙学术与时代、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而怀抱着强烈的责任感,把学术与反映时代的脉搏、推动时代前进紧密结合起来,凡所著述,既有扎实的学术根柢,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充满着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因  相似文献   

19.
当我展开稿纸,欲对武伯纶先生的学术事功写一点感想的时候,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李太白的两句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阵怅惘,袭上心头,落在纸上.光阴过得也真快.当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炮台山古遗址,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祭祀之山.此前近20年来,一直被专家认为是祭"斗坛"(七星+斗星).本文从"不宜用‘天坑'来象征星宿", "天坑"与实数不符,满族的星祭观念与道家大相异趣等五个方面论证,炮台山古祭坛是满族先世挹娄人的星祭坛,而不是后世道家的"七星祭坛",厘正了多年的误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