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三题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08,(5):150-160
赵元任说,“胡适的日记是为别人看的。”胡适曾公开表示,他的日记是留作史料的。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8,(6)
胡适的留美日记从手稿本到通行印本之间,存在着一部主要经亚东图书馆编辑章希吕之手并由胡适审定的誊清稿本。誊清稿本中清晰地显示了哪些条目标题由胡适亲笔拟定,哪些正文经胡适删订修改。通过对这部誊清稿修订过程的追索和笔迹辨认,可以明确知晓日记付印之前的"加工者"为谁。这也是钩稽胡适不同时期学术思想变化与相关避讳事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日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尤其是一个时代里有着较大影响的人物的日记,由于其即时性、纪实性,以及往往涉及重要人物、事件和记录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深入挖掘之后,便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内涵。作为一个群体,地位特殊的知识分子的日记由于涵盖众多与其同时代的学人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而显得更为可贵。民国以来的学者中,当以胡适和吴宓的日记为其中代表。建国之后,胡适去了台湾,而吴宓一生留在大陆,且其日记也在大陆较完整地出版,无论是建国前所记十卷还是建国后所记的十卷续编,在研究民国及建国后一段时间里的学者和思想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与胡适的关系为学术界所乐道,甚至被赋予诸多象征意义.1949年国民党政权逃台后的蒋胡关系,既是大陆时代的延续,也有在台湾时空环境下新的特点.蒋介石在台湾时期日记的开放,为研究二人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蒋介石与胡适均记载了他们交往的经过与彼此观感,但相异甚大,往往是"一个事件,各自表述".蒋介石在日记中痛骂胡适与在公开场合下对胡的"礼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背后的玄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关于何廉,最早是读胡适日记和.《独立评论》“编辑后记”了解的。胡适第一次和何廉会面是在1931年2月12日。《独立评论》创刊后,何廉也是撰稿人之一,他自己曾说:“我们两人(指和翁文灏)在该刊创刊初期,常为之写稿,募集资金以维持刊物的经营,该刊召开的双周会议常在胡适寓邸或清华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6.
刘火雄 《文史天地》2013,(11):62-66
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素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高梦旦等拟邀请北大教授胡适出任编译所所长一职。胡适则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在当年7月23日的日记中,胡适写道:他(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  相似文献   

7.
陈远 《百年潮》2012,(6):78-79
知道胡适的人大都知道胡博士有“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的名言,但是宽容的胡博士也有不宽容的一面。在民国十年(1921)五月十九日的日记中,胡适记载了“一件略动感情的事”,反映了他不讲情面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胡适是先驱者,是改良文化的泰斗。胡适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为其高等教育的思想形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有"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大学类型划分、选科制的引进、研究院的设立、开放女禁等等。胡适前瞻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对胡适而言,这位女性正是他的大学密友、精神导师——韦莲司。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了韦莲司小姐。在日记里,胡适曾介绍韦莲司小姐:她在纽约习美术,其人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  相似文献   

10.
<正>胡适留学美国时,对美国总统选举比较关注,还曾两次参与模拟投票,并就中国留学生为何投威尔逊、罗斯福的票等问题在日记中做过分析。可见,在美国留学时期的胡适,对于投票选举,已有初步的认知。而彼时的胡适怕是没有想到,在往后的生涯里,他自己也会作为“被选举人”一次次出现在票选中,而且是一个“常胜者”。  相似文献   

11.
林晓雯 《安徽史学》2016,(5):143-148
胡适于1913年11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学生运动》的文章,该文是他参加当年的世界学生同盟会第8次国际大会的感言,阐发了他对于国际学生运动的认识以及中国留学生与这一运动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及胡适留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英文著述,对于我们理解胡适由"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以弥补1913年1月至9月由于胡适日记缺失而空白的一段社会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英文著述也为胡适英文文存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胡母致胡适函(1914年10月15日)第十一号嗣糜吾男知之:八月十号接到第十五号禀,八月廿一号接到第十六号禀,均已阅悉。尔决计移居橡树街,景物清幽,足可陶养情性,予闻之甚喜。十六号中日记,亦足见彼地风土之一斑,予殊乐闻之。里中自上次得雨后,迩来又已二十余日未降雨矣。禾苗正吐秀生实之  相似文献   

13.
章玉政 《江淮文史》2014,(2):160-164
正胡传,胡适之父。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关于胡传的研究颇少,印象中只有学者唐力行做过一些简略介绍,其他的则更多是在胡适传记中的零星提及。而胡传本人的著作《钝夫年谱》、《台湾日记与禀启》、《台东州采访记》等至今未在大陆广泛整理印行,因此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胡适先生日记,对近代贵州籍著名学者谌湛溪先生的名、字、号进行了考证。考证为谌湛溪先生名立,字祖恩,号湛溪。  相似文献   

16.
作为19世纪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文本布道"策略的代为执行者,梁发不仅发挥其印工的技术特长,且潜心宗教学习并以中国教徒的立场尝试写作,由此在自身的作品中生发出一套独特的宗教观念体系。从《日记言行》手稿以及伦敦会案卷中相关书信材料可以看出,梁发作品中足以体现其跨文化与跨宗教意识形态的几个关键概念,即一神、福、祸、灵魂等。梁发作为"中介"在近代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司佳 《近代史研究》2017,(6):122-130
作为19世纪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文本布道"策略的代为执行者,梁发不仅发挥其印工的技术特长,且潜心宗教学习并以中国教徒的立场尝试写作,由此在自身的作品中生发出一套独特的宗教观念体系。从《日记言行》手稿以及伦敦会案卷中相关书信材料可以看出,梁发作品中足以体现其跨文化与跨宗教意识形态的几个关键概念,即一神、福、祸、灵魂等。梁发作为"中介"在近代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17年1月,创刊已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杂志在第2卷第5期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月后,第6期旋又推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9.
张友仁 《百年潮》2008,(9):64-68
周炳琳(1892-19633,号枚荪,和胡适(1891—1962)同在北京大学长期任教,他们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作为一个老北大人,我对这两位先生都非常尊敬,现在就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捡拾当事人的日记、信函,拼凑出他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为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进步奔走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勇气     
胡适不满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却又不赞成暴力反对政府,仅希望一点一滴地改良政府、改善政治,这是胡适成为国民党诤友的重要思想根源。蒋介石对胡适的批评不仅容忍,而且是豁达大度的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