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系青铜器"屈子赤角簠"的作器者"屈子赤角",目前学界多认为其即《左传》记载的楚"息公子朱"。揆诸史籍及出土材料,该观点值得商榷。"息公子朱"当为"公子朱",其出身为王室公子,与"屈子赤角"应非一人。  相似文献   

2.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前段曾国国君的墓葬,出土物主要有青铜礼器、乐器、生活用器二百五十余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我省东周时期墓葬中仅次于曾侯乙墓。本文就此墓青铜器的时代特点及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此墓的年代主要依据青铜器的特点推定。墓内出土的青铜器,时代有早有晚。墓葬年代推断,当以时代最晚的青铜器为依据。墓内所出的Ⅰ式簠,铭文为"盛君萦之  相似文献   

3.
"文参"1958年第5期刊载了北京市文物组"海淀区发现春秋时代铜器"的报导,器内底部有铭文十一字,报导释为"吴王造士尹氏叔孙作旅簠",并说:"从文字上初步考证,此项铜簠约为公元前473年吴王造士(造士系官名)旅连用的食具。"按报导对本器铭文的考释和年代的断定都有问题。此器值得注意之点有三:(1)作者的官职,(2)制作的对代,(3)出土地点在北京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虁纹簠     
按照青铜器的一般分类法,在古代食器类里主要器种有鼎、鬲,甗、(?)、豆、簠、盨、敦等,其中簠与盨、敦等器形一样,均晚出。关于青铜簠的最早出现时间,由于学者们对西周铜器分期的方法不同,有分早、中、晚三期的,有分前后两期的,但无论怎样分期,传统看法是铜簠的最早出现时间不  相似文献   

5.
陈洪 《文博》2012,(5):18-27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近年新出资料,对秦墓出土青铜器展开类型学、年代学讨论。秦人青铜器可分"本土型"、"外来型"两大不同类型,然而两者在战国早期后段以及战国中期曾长期共存,"本土型"青铜礼器始终是大型实用器和小型明器并存。本研究可填补春秋早期编年空白,理清战国时期秦人青铜器的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6.
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羕、漾、(羕阝)、养古代通用。由“羕”字,往往会联想到养水、养邑和养国。湖北江陵曾出土盖、器同铭的(羕阝)伯簠,考古学界对之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该簠为楚国养氏器,有的认为是养国遗物。养之地望,讨论者基本上是定在现今的豫东,但却都是以《水经·汝水注》作为依据。其中还涉及到楚国是否有养县,以及养县究在何处的问题。对此,本文拟提出个人的看法,或者会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家山墓地是一处重要的西周早期墓地,墓地出土了曾侯谏、曾侯等大量铭文青铜器,为确定墓地性质和布局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叶家山墓地曾侯铭文青铜器也表现出复杂性,同一曾侯所作之器出现在不同的墓葬中,同一墓葬也出土不同称谓的曾侯青铜器,同时,曾侯所作的成组青铜器与最终随葬的青铜器组合也有较大区别。本文根据叶家山墓地带曾侯铭文的青铜器,试图解析一些曾侯级墓葬的墓主,并讨论墓地的一些青铜器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从日本京都大学编的《中国文学报》第32期饶宗颐先生一篇文章中见到湖北省随县涢阳出土了一件屈氏铜簠.旋致函湖北省博物馆询问其详,并购到载有屈子簠铭文照片及介绍文章的《江汉考古》总第一、二期.始知该簠铭文的全文应是:"佳正月初吉丁亥楚屈子赤角朕中妳璜食簠其?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下面对墓主人及屈子赤角其人作一探讨.关于此器的制作时间,程欣人同志以为春秋时器,饶宗颐氏同.曾昭岷、李瑾二同志以为春秋战国间器.按春秋时代屈氏人物见于记载的有十九人,大多袭任莫敖之职,有的  相似文献   

9.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参观首都博物馆的北京史陈列室,在展室中又仔细核对了吴王御士尹氏叔緐簠。该簠是1957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村修建马号挖房基时发现的。《文物》1958年第5期曾报道过。据报道文章介绍,簠出土于距地表约1米深处,既非出于遗址灰坑中,也没有墓葬的痕迹。器上铜锈易脱落,表面尚光滑,不像久埋地下者。  相似文献   

11.
故宫藏蟠虺纹簠是一件战国时期青铜器。借助X射线影像技术、X射线荧光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荧光照相技术和显微红外光谱仪对蟠虺纹簠内部伤况、锈蚀物相和锈蚀层次、蟠虺纹簠原修复痕迹、断口疑似“胶状物”等进行了科技检测。结果表明:蟠虺纹簠原破损严重,基体成分为铜锡铅合金,锈蚀物相主要为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原修复材料中使用的有机物为虫胶,做旧中使用了硫酸钡、硫化锌、碳酸钙、铅铬黄、群青、巴黎绿和氯铜矿等颜料。最后,基于对蟠虺纹簠的研究,对“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特点进行了说明,蟠虺纹簠原修复技艺与故宫博物院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相差不大,应均属于“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范畴。  相似文献   

12.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那里仍有一些所谓的地域特征。本文对西周时期若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调研,并将其与叶家山出土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中,桃圆形器口的器物为绝对主体。而其它地区西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仅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几件为桃圆形器口。基于此,叶家山出土的三足青铜器中,大多数器口为桃圆形,而这应属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庄浪县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有兵器、车马器、工具、装饰器等类型。相关研究认为,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属西戎遗物;与宁夏固原、天水张家川等地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或战国墓葬出土遗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江汉考古》2021,(4):71-80
湖南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文化归属和来源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炭河里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其分布范围与集中出土青铜器的沩水流域重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从辨析炭河里文化的青铜器出发,发现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出土的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实际上属于两种年代相继、特征不同的青铜器群,进而具体分析了各器群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5.
也谈王子婴次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秋,河南新郑县城内南街李家楼(旧称李锐宅)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各种器物七百余件,其中青铜器一百多件,有镈、钟、鼎、鬲、甗、簋、簠,罍、洗、壶、盘、匜、盆、舟、炉、戈、矛等。《王子婴次炉》是这批青铜彝器中最著名的一件,器形类似长方盘而圆其角,侈口平底,下有残座痕,腹间有四环耳,两侧环上有提练,腹部  相似文献   

16.
邿召簠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中的M3,由其铭文可知,此器为男性贵族邿召的自作器,用于宴飨"诸母"、"诸兄"等亲族成员。而M3墓主为成年女性,其身份应为邿召的妻子、宗族的宗妇,此器应为其生前所用并随葬墓中。该器的出土一方面体现了两周时期宗妇在家族中的职责与权力,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除宗妇外,家族内的"诸母"即各小宗宗族长之妇也有权力参与家族内的宴飨活动。  相似文献   

17.
襄阳山湾出土的鄀国和邓国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鄀国铜器《上鄀府簠》,于一九七二年出土于襄阳山湾春秋楚国墓地,是第六新生砖瓦厂工人制砖取土时挖出来的,估计应为墓葬随葬品。《上鄀府簠》,编号为襄山采:21,除器耳残脱(后焊接修复)以外,其它部位基本完好。器形由上、下器合成。上、下器基本相同,唯上器沿两边各铸有(板金)扣二个。  相似文献   

18.
安徽青阳县汪村出土青铜器单元明确、器物组合完整、器形风格新颖、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器物组合、形制和纹饰的比较分析,汪村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可以拟定为西周晚期,其形制特征反映了皖南与宁镇、江北以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汪村出土青铜器是构建皖南沿江地区西周青铜器编年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中,郑州市博物馆收藏一批尉氏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计有鼎、簠、簋、盘、匜、甑、舟、壶、戈苚车軎、马衔等二十余件,其器表保留有明显的合范缝和焊接及铸接的痕迹。它对于研究这批铜器的铸造工艺和焊接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这批铜器的合范缝、套范痕及其焊接技术等简述于后,并略抒管见,以就正于识者。  相似文献   

20.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富饶的物产资源,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漆木器、陶器和玉器等,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仅对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做一综合介绍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铭文 M1:16“父”箕器柄部铸铭文“父”字(图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