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于在民族史和书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块碑刻,即爨(音篡)宝子碑和爨龙颜碑。过去的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习惯把前者称为"小爨",把后者称为"大爨",合称"二爨"。所谓大、小,根据的是碑身的高和宽,如果按立碑的年代来说,则小爨早于大爨五十多年。  相似文献   

2.
爨氏溯源     
爨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康熙字典》和《辞源》均说:“《华阳国志》昌宁(当是建宁)大姓有爨习。《蜀志》建宁大姓蜀录有交州刺史爨深。”爨习为东汉末人,仕蜀。爨深为西晋人,仕李成(又说仕晋)。然而,爨氏最先见于战国时期记录。《滇南古金石录》早说:“《战国策》有爨襄。”《养素堂集》说:“《战国策》魏有爨襄。”  相似文献   

3.
方国瑜先生说:“爨之称,初本一姓,为南中望族,统率诸部,雄视一隅,史籍乃以为部名和种族名,自后爨部置郡县,爨族改称罗罗,亦改为寸,爨之名乃少见。”(见《新纂云南通志》卷84)这就提出了“爨是怎样从一姓氏演变为民族的”的论题,今不惴固陋试论之,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比照相关历史文献,发现爨龙颜于正史无考,原因是爨氏家族趁中原内乱独步南境、恃远擅命,中原王朝对其心存忌惮又不无鄙夷故不予承认。最终,不受承认的爨龙颜以存之久远的金石实现了传之久远的目的。"汉晋正传"的书法艺术和"向义中州"的精神内涵令《爨龙颜碑》由隐而显,阮元对其大行天下有推举之功。该碑体现了边疆民众对中原文化的主动迎迓和自觉认同,典型地呈现了云南边疆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龙腾 《成都文物》2002,(3):31-34
1999年12月,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南郊桂溪乡发现的唐爨守忠墓志铭,相当重要。过去发现爨氏碑刻5通,皆在云南省,这是四川首次出土爨氏碑刻。此碑很多地方可以纠史之误,补史之阙,很有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458年),记述了爨氏统治南中(滇)时期(约公元339年-748年)的一段不二史实,是研究西南民族史的重要碑版。清末以来,考释者几二十余家,各有灼见,却也留下一些歧意。余于1999年初参编《曲靖石刻》一书,作《爨龙颜碑》释读。  相似文献   

7.
雨师庙在陆良县芳华镇雨补村西北乳峰山巅,是陆良县唯一的别具特色的女神庙,是爨化除爨碑外又一重要实物。也是滇东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迹。  相似文献   

8.
边陲奇象     
南朝行晋禁碑之制,于是,碑刻寂响,可是,在天高皇帝远的边陲——云南省曲靖县,却出土了极奇朴的二石:《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如同早于此的云南昭通《孟孝琚碑》一样,墓主都是少数民族,而碑文所述,也都是中土汉文化播传边疆的事。因此,这些碑石的文献价值极大。而仅就书法艺术讲,“二爨”可谓奇朴无伦!  相似文献   

9.
杜甫写有《空囊》一诗: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爨  相似文献   

10.
<正>青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创烧于汉,衰落于元明。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釉色有艾色、翠青、粉青等,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呈现青黄或黄褐色。越窑、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云南最早的瓷器就是青瓷。云南各个古窑址都出土过青瓷,并且,从堆积层看,青瓷都在最下层。但云南瓷器整体起步较晚,元以前先后由古滇国、爨、南诏、大理国  相似文献   

11.
彝文,其彝语称谓因各地而异,贵州毕节彝语称其为“苏纳”(书眼),云南禄功彝语称其为“苏索秣”(果实),四川凉山彝语称其为“布杩”(写个)。在云南彝语里,另外还有按彝文流行地区的不同分别冠以地名称之的。如:流行于乌蒙山脉一带的滇东北、黔西北以及武定县的彝文称为“乌蒙彝文”,流行于哀牢山及红河流域的滇南、滇西以及双柏县的彝文称为“哀牢彝文”。汉文献里对彝文的称谓则因时代、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有“爨文、爨字、倮文、罗罗文、韪书、书祖、蝌蚪等各种称谓。至建国后五十年代初,为统一彝族族名与用字始定名为“彝…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证清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贡档》及实物上所系的黄签、编目卡片记载,并与实物互为对证和分析,可知"云玉"、"云石"均为云南总督、巡抚及衙役常用的名称,是不同等级的缅甸翡翠的别名,变缅甸翡翠为云南所产的"玉石",作为"土贡"贡进内廷。"绿玉"是内廷太监、衙役所用的翡翠别称,在内廷,下从衙役、太监,上到皇帝,均亦接受并应用上述专用名称。在派出的织造、盐政、税关等监督少有使用,而多用"翡翠"一名。"翠根"、"翠玉根"、"翠玉"等名称均为本院有关工作人员的用词,均指劣等翡翠而言,与云南督抚和内廷无关,确为参酌古玩界的经验提出的关于劣质玉的变通名称。  相似文献   

13.
李志雄 《旅游》2003,(11):1-3
“扬州八怪”指人,“云南十八怪”指事。天、地、人、物,别处没有的这里有,人们对云南最爱使用的一个形容词便是“神奇”。它除了“奇妙”之意,还有“奇怪”的意思。的确,没有这块神奇的土地,哪有云南的十八怪。十八怪,其实是云南各地某些奇特现象和独有风物的一种民间概括之说。现在,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有心人又把云南民间许多传统食品堂而皇之地演绎出了“云南十八怪”食谱,让人既品尝了新鲜又了解了云南。  相似文献   

14.
"小云南"在何处,国内学术界说法不一,成为山东、辽东民间寻根的一大"千古之谜"。通过列举历史文献中关于云南省祥云县(古云南县)即"小云南"的多处记载和祥云县"小云南"的民谣及胶东民俗,证实"小云南"确在云南,云南省"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是没有根据的。山东、山西、安徽等省并不存在具有地名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实际存在的、可以查到的"小云南"地名。古代云南人外迁,既有北向、东向进入内地的,也有南向经元江——红河航运,由越南泛海迁移的,而且走水路——海上丝路外迁者更多、也更为便捷。中国人口史是一部古往今来在互相交流中发展的历史,是各民族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光辉灿烂文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经云南腹地很早就有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线,并被许多学者称为“西南丝绸之路”,但实际上直到清后期和近代生丝才在这条对外通道上一度大量流通,与丝绸的流通形成显明对比,东南亚、南亚的海贝却很早就大量流入云南.海贝流入云南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并一直作为云南主要法定货币,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起到了联系中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称其为“贝币之路”更为准确.“贝币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16.
云南双柏县因民族众多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著称全省,素有“绿色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之美誉,彝族始祖爨蛮在此繁衍生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是民族文化荟萃之地,被称为“民族文化宝库”,“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地”。祭祀虎图腾时所跳的“老虎笙”,被专家学者称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在双柏,几乎全县上下乡乡有“笙”,村村有“笙”。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裁《魏忠贤乱政和客氏》一文,其中谈到“对食”问题,有一段较详的说明: 按宫中惯例,宦官们都要轮流在乾清宫值班,但不许太监在宫中做饭,所以值班者只好带冷饭。宫中女婢,皆有“爨室自炊”,因此太监们都托她们代温饭食,故称为“对食者”,或称“菜户”。客氏原与魏朝为“对食”。其后魏忠贤与客氏相私。“一  相似文献   

18.
“爽一把”     
在滇南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小脚拐拐,拐到通海,不吃大鱼,就吃螃蟹。”这说的是云南通海发达的渔业,也道出了这里小脚女人的普遍。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没有缠足习俗,但随着明朝时期汉族大量迁入,缠足习俗也带入了云南。当时通海妇女大多在家从事纺织或家务劳动,致使裹脚之风盛行。然而,即便是一对“小脚”,这些开朗的通海六一村的妇女们在繁忙的家务之余也没有忘记爽上一把。  相似文献   

19.
从1927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在将近20年中,处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号称“云南王”龙云的天下。抗战时期,蒋介石要“统一军令政令”,云南是蒋介石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通要道,是西南的战略要点,但时任军委会云南行营主任兼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却往往在军事上、政治上自作主张,处处与蒋作对,因而经常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20.
胡飞 《文史天地》2010,(7):20-24
<正>"云南王"龙云出逃,是蒋介石众叛亲离的又一例。龙云自1927年借北伐胜利之势夺取了云南的统治权,到1945年被蒋介石武力解除云南省主席之职,统治云南长达18年,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王"。龙云和蒋介石之间曾经互相利用,合作密切。但也是矛盾重重,最终被蒋介石突然解除兵权,成为一个有职无权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