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云 《文史月刊》2003,(11):46-47
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5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定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多年,深得蒋总裁的信任与器重,对陈仪先后委以军界、政界的要职。陈仪为何后来被蒋介石革职杀头呢?这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汤恩伯年少时,拜在陈仪门下,且显出一副虔诚为徒的样子,博得陈仪的喜爱和欢心,汤趁机称陈为“干爹”,过从甚密。他在陈仪的指引和资助下赴日本进入军校学习。汤恩伯一回国,先到陈府,一面…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25日,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原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开始全面接管。这一天,他特别高兴,想起10年前奉蒋介石之命,来参加日本统治台湾40周年纪念典礼,而长期受到非议,就更感到扬眉吐气了。当时传说日本军人有与台湾共存亡的焦土阴谋,安藤利吉闻讯即召而告诫曰“:接受投降的是我们陆大前辈陈仪长官,你们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日本国人对辈分极为重视,从而制止了一场灾难。陈仪在台湾的威信也就更高了。台湾受降幕后秘闻@周一鹗  相似文献   

3.
台湾光复后日本移民的遣返及征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年台湾光复后,30多万日本移民滞留岛内。为维持台湾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遣返日本移民的过程中,设法征用了一批日籍技术人员。这引起广大台胞的强烈不满,要求陈仪应尽量录用本省籍人才。“二二八事变”爆发后,陈仪及魏道明加速了对日籍技术人员的遣返。客观上日本移民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台湾光复后日籍技术人员的留用使得台湾经济避免了灾难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1950年6月18日,台湾 “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 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 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 “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 “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 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 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 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 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 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个中情形,本文略作说明。 陈仪、汤恩伯与 蒋介…  相似文献   

5.
陈仪     
陈仪,曾用名陈毅,字公侠,一字公洽,自号“退素”,1883年5月3日(清光绪九年癸未三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殷实的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幼读私塾,好学,涉足经史典籍,孜孜不倦。喜读《史记》,好论前人之得失成败。其叔父陈荪阶为前清秀才,赴杭州教学时,陈仪与长兄陈威随叔父学习,当时,其母王氏希望陈仪从商,故将其召回,入绍兴怡丰钱庄当学徒。陈仪志在求知上进,学徒期满,征得母亲同意,再赴杭州,入求是学堂。时值清末,国势阽危,陈仪毕业后,一改家乡多出“绍兴”师爷的乡风,决心投入军界。1902年,考上官费,与同乡邵明之结伴东渡日本,入成城中学。后因成城中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不能直接入士官学校,陈遂政入陆军测量学校。一年后又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收到一位同志来信,说他读了台湾报刊多次发表的陈仪致汤恩伯影印亲笔信件原件,又看了我写的《陈仪策动汤恩伯起义经过》一文(该文收入《陈仪生平及被害内幕》一书),发现两者不一致,从而产生疑问。他来信说:“陈仪先生请您去上  相似文献   

7.
志远 《福建史志》2005,(3):7-13
十九路军建立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随即派陈仪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为了强化对福建的统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过再一斟酌,陈仪决定亲自给汤恩伯写信,策动他同时起义.这是由地下党提议而采取的一个重大行动,是为保存浙江地方元气、争取京沪杭地区和平解放而作的一次勇敢的尝试. 但是,汤恩伯现在手握重兵,是蒋介石最信得过的三员“宠将”之一(另二人是陈诚、胡宗南),陈仪这样做,有把握吗?“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的陈惕庐、贡沛诚等人,早就向陈仪进言,说汤恩伯已不是前些日子赋闲的汤恩伯,一阔脸就变,不知安的什么心,劝陈仪对汤不要过于相信.  相似文献   

9.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  相似文献   

10.
褚静涛 《民国档案》2013,(1):134-143
日据台湾50年,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推行差别教育、歧视教育,台湾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较为发达,高等教育则欠缺,严重限制了台湾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开罗宣言》发表后,国民政府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筹划收复台湾的大政方针.陈仪彻底否定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教育,决心将中国大陆的教育制度照搬到台湾,推行祖国化教育.台调会草拟了《台湾教育接管计划草案》,为接管台湾教育做出了初步规划与准备.1945年10月,台湾光复.陈仪团队迅速接收与重建台湾的教育,贯彻中华民国的全民教育、国民教育、公平教育的理念,强制推行国语国文、中华史地等课程,取得一些成效.光复初期,台湾缺乏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困难,教师清苦,学生难以适从.我们既要看到祖国化教育对台湾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民党党化教育对台湾青少年的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他给浙大确立的校训是"求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用终身来追求真理。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对学校制度一副"死脑筋"的执行,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婉拒了陈仪。竺可桢的不给面子,陈仪虽然不  相似文献   

12.
1.陈仪致徐学禹电(1847年3月1日) 限即刻到。救济总署速转招商局徐总经理学禹兄:密东电悉。此间已宣布今夜十二时起解除戒严,现已平静,承注特复。陈仪。寅东。戌。机。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07年,冈村宁次就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朝帝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充当陈仪、阎锡山、孙传芳等人的教官;以后,他和中国人打过许多交道,其全部军人生涯几乎都与中国有关,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和其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冈村宁次曾先后担任过日本上海  相似文献   

14.
严如平  贺渊 《百年潮》2012,(5):76-78
陈仪,字公侠、公洽,号退素,1883年5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早年两度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长、浙军第一师师长、浙江省省长。北伐时任第十九军军长,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台湾省行政长官、浙江省主席。1949年2月因策动起义失败遭囚禁,1950年6月在台湾被杀害。  相似文献   

15.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04,(12):40-42
汤恩伯(1889-1954),浙江武义人,是国民党元老陈仪一手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二二八”起义前的社会状况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当年,代表中国政府的受降主官是陈仪上将,代表日本政府的投降主官是日本末代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大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从此,台湾结束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地屈辱历史,台湾光复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和澎湖为此沸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台湾人民欢呼雀跃,欣喜若狂。众多家庭祭拜祖先告慰列祖列宗:…  相似文献   

17.
光复初期关于台湾币制的争论和台币的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就台湾货币的发行权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陈仪主张台湾光复后,台湾货币应由台湾银行或由中央银行监督台湾银行发行,俞鸿钧则认为应由中央银行发行台湾地方货币。最后以行政院开会决议由中央银行监督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而告终。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8.
1895年清政府被迫"割台"后,国民政府对复台有心无力,直至抗战爆发才开始筹划。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主官,会同军队接管台湾。原本骄横的在台日军和日本移民,瞬间变为日本侨俘。台湾相继成立日俘管理处、日侨管理处,命令日本侨俘向指定地区集中,等待遣返。1946年1月至4月,台湾遣返近17万日俘和29万余名日侨。被征用和残留之日侨,也在台胞强烈反对下,从1946年8月至1948年12月分四批遣送回国。台湾光复后的日本侨俘遣返,既是战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战后初期台湾面临复杂的岛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特别是台胞对日本侨俘和殖民统治的切身感受与认识,至今仍值得海峡两岸人民深思。  相似文献   

19.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因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在日本忧郁而终。陈仪为何要"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情是怎样败露的?  相似文献   

20.
陈仪之死,的确颇为传奇;一直是人们心中之谜。要弄清这一事实真相,首先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