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其实,这里的山水曾与我朝夕相处,这里的人们曾与我日夜相伴。在离开了25年后,重回贵州,我迫不及待想纳入怀中的却不是那山那水,而是童年时天天享受的三分钱一只的碗耳糕和两三毛钱一碗的羊肉粉,还有那无处可寻却又念念不忘的折耳根。  相似文献   

2.
状元凉粉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黑火的,找了张20  相似文献   

3.
到成都工作有一段时间了,我时常会思念雪域高原的故乡。那蓝蓝的天,那白白的云,那清清的水,还有那楼寨和寺院炊烟,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不久前,和几位同事去西藏饭店小聚,我竟有了一种归家的亲切感。这种感觉的产生还不仅仅是因为饭店一流的服务和五星级的档次,我体会到的是饭店在现代时尚中透露出的藏族文化那种厚重的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画派”和“西藏”相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热宠的时候,他曾亲密接触却又无憾地擦肩。 他至今记得当代艺术大师劳申勃格对他说:中国艺术家的胆子可以更大些。 他自言学会了西藏这位师傅的“意”而非“皮相”。是西藏一个最本原的符号,开启了他纵贯人类历史的探寻之旅。 西藏留下了他大把的理想与热爱,而他却说:我只是选择了将自己的一段生活放在那里盛放。  相似文献   

5.
西部,在很多人眼里是神圣且神秘的,无数人都有着西藏梦、新疆梦、青海梦……于我,最初只是自助旅行的一个点,最初的想法只是因为那是Hard线路,困难与挑战并存,得趁年轻、身体还好的时候赶紧去. 我的西部大环线严格意义上说是从西藏的拉萨开始的.这其实就是简单的旅行,是一段不为了什么而在远方的路上时光.然而,就是这种简单的心情,后来却让这次独行西部大环线成为了我此生最难忘的一次独行,由此而来的那种心灵的震撼,在未来的每一段日子里,都被反反复复小心翼翼地翻起,如是珍宝.  相似文献   

6.
新力 《丝绸之路》2003,(2):40-41
《学报》的朱金晨先生邀我写一篇收藏为主题的散。这可把我难坏了。我这个人从小就不知道去收藏什么:比方说外婆家曾有好大一橱明清朝代的红花碗蓝花碗什么的,可那些红花碗蓝花碗终于在我今儿一个明儿一个乒乒乓乓的响声中全没有了;  相似文献   

7.
阿里的诱惑     
柴火 《旅游》2000,(8):18-20
西藏阿里出来快一年了,只字未写。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我未懂,我没有能够读懂西藏。1997年从罗布泊出来,我写了一本长篇报告文学,还编了一本大型画册,可谓收藏丰厚,那是因为我读懂了它。但西藏就不行了,尽管它带给我的震撼比罗布泊凶猛得多,但是我对它的感觉却只足以意会难以言传。我在《魂系罗布泊》一书的序言里表达过这样的感受:罗布泊、西藏,是我生命中无限渴望的两大情人。我像一个待嫁的少女,怀着无比的渴望、冲动、好奇、恐惧……不知道相拥的是怎样的一个男人。现在我能说出我的感觉了:罗布泊像一个外向型的男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是个敏感的问题,而西藏问题则是其中最敏感者之一。西藏问题由于时常与蒙古问题有联系,民国时期,这两个地区的的管理机构,干脆就叫“蒙藏委员会”.我今天讲的,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也就是说,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在,这两个是紧密联系着的。去年,西藏出现了动荡,我们报上报道叫骚动。这件事表现得很敏感,还不就是牵涉到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一个很"特别"的同学,他个子不高但很胖,一看就知道他是有力气的男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大笑。他遇到什么事都要大笑一下,哪怕是最老掉牙的笑话,他一样会狂笑不止。我想:如果给他听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他估计要笑个十天十夜。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华必和吃饭,准备吃完饭后去上课,可突然旁边传来"砰"的一声响,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便开始大笑起来,口中还未吃完的饭粒,全像机关枪一样射向我和我的碗里,自己也被噎着了,但他还在那傻笑。直到他爸爸拍了他一下,他才勉勉强强地收回笑容。另外,他的手脚也很不老实,总是闲不住。每次放学  相似文献   

10.
1972年,我初到西藏边境亚东县从事对敌宣传工作.其间,我被安排在半山腰、林木簇拥着的一座印欧式别墅房中.那房子砖混结构,铁皮盖顶,内部设施相当不错,很有档次.从房子上用水泥嵌着的“1934”阿拉伯字样,可以断定,这房子建于1934年.从院坝中还摆放着的那三辆已被拆卸的仅剩外壳和轮胎的小轿车来看,过去这里曾住过很有身份的人.后来明白,这里果然曾是英属印度公司的商务代办处.西藏和平解放收归国有后,我们总部设在了这里,从此成了军事禁区,一般人不准来往.但有一人例外,他是一个畸形“藏族人”.  相似文献   

11.
我和爸爸坐飞机到西藏的拉萨过年,听说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西藏著名的高级美术家叶星生伯伯。他有非常多的西藏古老艺术品,价值千万元以上。我心想,他家绝对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一回过春节,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一下,那软软的沙发,那灯火辉煌的房间,还有可口的饭菜。可以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地方过一个奢侈的春节了。  相似文献   

12.
TAZ   《旅游》2012,(4):94-95
"我所能听到的是风声。这声音就没有离开过我。我在阿里旅行了一个月,那是西藏的最西边,最不可及和最神秘的境域。在那儿,风声是我唯一能听到的声音。风声就像大树上的苔藓牢牢地附着在我的身上,无时无刻绕在我的心头,无论是跋涉沙漠,还是翻越雪山,风声无时不在,时时在。"——龙安志这是我在山庄茶馆里在夕阳下喝酥油茶时在墙上读到的一句主人写下的话。  相似文献   

13.
今年夏天,我因为工作关系,到西藏的山南、林芝和拉萨进行基层调研,走访考察了数十个基层单位。数天以后,当我坐上返回北京的航班时,脑子里依然是在西藏基层的所见所闻,眼前晃动的是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我猛然意识到,我正在飞离的是一个令人振奋和惊叹的,或者说是一个超乎想象的西藏。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24-24
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日子,我是第一个遭到这种程度羞辱的人。那简直是一次强暴跟着一次强暴。我成了世界上最耻辱的女人。被人骂作蠢货、荡妇、妓女,被断章取义,这让人痛苦不堪。身处舆论漩涡真的令人恐瞑。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也和我是个女人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了《西藏人文地理》2005年我穿梭在繁华的城市,喧嚣的人群,纷扰的世界,但《西藏人文地理》一直在我身边2006年我要放松自己,去寻找那逝去的文明……非常感谢读者在两年来对我们杂志的支持,在你们的信中,我看见你们和我一样喜欢西藏的风光、喜欢西藏的艺术,喜欢西藏的文明……今年我要带你去西藏,带你去寻找那心中的圣地。你准备好了吗?和我共同完成丰富多彩的人文之旅!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做的一个噩梦:我女儿跟一个家伙回到家里,跟我说:“老爸,我们要结婚了。”那家伙是个说唱歌手,满口大金牙,头戴说唱巾,胳膊上大块肌肉风起云涌,一副流氓无赖样。更可怖的是:你还没回过神,已经听到小脚板的啪嗒啪嗒声——他们的后代降临了。那声音长驱直入我的起居室,在我的生活里四下乱撞,把我淹没在自己的虚伪声音中,因为我年轻那会儿也曾是这么个傻瓜蛋,沉迷于我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声音。为此,我诅咒看见他脸的那天,那张脸简直就是我的翻版;我悔不该在那天听见他的名字,因为我惊恐不安地明白过来,一种似乎没有旋律、情感、乐器、歌词、和弦、没有序曲、没有尾声、没有高潮的音乐,一种根本就不像是音乐的音乐——说唱,统治着世界。那不再是我的世界。那是他的世界。而我生活在其中,生活在一颗嘻哈行星上。  相似文献   

17.
赵莉 《丝绸之路》2008,(1):45-48
如果想真正了解西藏,仅去布达拉宫是不够的。如果说在布达拉宫看到是西藏的文明和恢弘,那么,山南则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因为这里产生了西藏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藏王。但当地人说,还应该加上两个“第一”,那就是第一片农田和第一座神殿。山南是藏民最早的诞生地,喝了清冽的甘泉,我才知道,这也是西藏的第一口泉。这里还有第一个创作藏戏的村庄,有着第一位藏王的坟墓,还有第一座保存喇嘛遗体的灵骨宝塔……算来算去,这里的“第一”有十几个,所以,将其称之为“藏族文化的摇篮”,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8.
台湾寺庙之多,规模之大,建筑之奇,香火之盛,令我惊讶不已。台南的寺庙大概最著名,所以邀请方面给我们安排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参观,结果也只来得及看了四个大庙,那真是见所未见,至今脑里还留下一片灿烂。麻豆镇的“麻豆代天府”,据说是台湾最大的庙宇建筑之一。它建于子野,占地数十亩,高高的墙包围着,大门藏在一条能通车的巷道里,进了大门,才显现出它的恢宏。大门内是一个偌大的院落,我们虽是清晨抵达,院内已是香客游人充盈。大院左侧耸立一个葫芦状的高大灰色殿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我曾到过一些佛教圣地,却从未见过这种…  相似文献   

19.
端午幽思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伴随端午的味道,那弥漫了记忆的河床又勾起了对河湟端午的回忆. 年年端午,唯有流年里母亲亲手做的凉粉儿拌凉面最回味悠长:经年里母亲做的菜包子、菜角儿,亲手缝制的香包叫我最向往,最能香气飘入我梦乡……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种双赢或多赢的道理人们都懂,而且还总用这种东西来教育人。在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或多个物种长在一起,相互之间互惠互利,那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属于有益共生。如果只是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只是正常地生长,那也叫共生。如果其中一方的生长是依托另一方,剥削另一方的营养和空间,且对另一方造成危害,那就是寄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