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的德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德国通史和宏观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德国史研究、现当代德国史研究、德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德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方面,综述2000—2005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北纵 《名人传记》2015,(12):21-23
"德国制造"并非一直都是褒义词。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商品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必须注明"德国制造"的标志。而德国企业坚持为德国产品打上"欧盟制造"。有意思的是,2004年初,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欧盟成员国产品统一使用"德国制造"。"德国制造"用1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假冒伪劣、价廉货次到质量领先、经久耐用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
许淑文 《世界》2003,(6):13-13
德国是个工业大国,但在德国生活久了,常常觉得,德国人是现代农民。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1,(3):73-73
2010年12月18目,由西门子家电&柏丽厨具携手《家饰》杂志共同举办的“德国设计品质生活”分享沙龙来到了被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杭州。本次为世界美食之旅的第11站,走过了一年的全国巡回沙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世界美食之旅从德国到法国、意大利,展现了不同国家的魅力和品质生活,尤其是对德国的探讨,从德国的音乐到环保建筑,从德国美食到经典红酒,从德国的现代科技到全球知名展会,曾经分享过德国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鲜活生动的德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读者调查     
《山茶》2010,(6):165-166
SCHIESSER德国舒雅背心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肌肤的美好感觉。 1875年SCHIESSER德国舒雅在德国南部小城Radolfzell以9台手动圆筒针织机起家。从第一件手工纯棉内衣到今天,SCHIESSER德国舒雅走过7134年。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数次经济危机的洗礼,这个坚持品质第一的德国品牌仍然清新示人。  相似文献   

6.
林纯洁 《史学集刊》2021,(1):113-122
现代德语中,德国国名“Deutschland”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民族语言的名称“theodiscus”“diutisk”等词,具有语言、民族、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国号中通常会包含国名的地理或民族因素,但长期以来,德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形态导致中世纪时期大部分德国国号与自身的地理和民族名称相分离。直到1871年,“德意志”(Deutsch)才成为德国国号的主要部分;1949年,“德国”(Deutschland)才成为国号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国号根据历代统治者政治理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通过考察德国国名的起源与国号的演变,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德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德国的扩张主义梦想在再一次破灭。德国战败之时,情绪低落的德国民众几乎都生活在废墟之中。战后德国幸存民众所要面对的困境,也是德国妇女所需面对的困境,只因妇女成为了人口中的大多数。在战后德国的经济生活中,妇女的影子可谓是无处不在,正是伴随着德国经济逐步恢复的轨迹,更能发现妇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组织朱忠武、朱懋铎、肖汉森、吴友法、宋钟璜、黄正柏六位同志合作编写的《德国现代史1918-1945》(以下简称《德国现代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6月出版。 《德国现代史》是中国学者研究德国现代史的第一部专著。自30年代以来,我国虽编译出版过《现代德国政治外交史》、《德国史纲》等书籍,但没有一部德国史真正是由我们自已编写的。学习、研究德国史,除直接参考一些外文书籍外,只  相似文献   

9.
常强 《文史天地》2010,(2):73-77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直是不可为世人所忽视的独具特色的国度。德国。这个古老的西方大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恐怕非专业人士便知之不多。提到德国历史,最容易勾起人们联想的,无疑就是希特勒及其铁蹄所统治下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德国又称“第三帝国”,那么在这之前,德国的帝制又是何种状况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了近十年德国移民的概况与特点以及德国偏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技术移民政策。认为虽然德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移民历史较短,但已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民目的国。21世纪以后德国移民政策更偏重于高技术移民,先后实施绿卡政策、颁布《移民法》、引进欧盟蓝卡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专家来德国工作和生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非欧盟移民来源国,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国的高技术移民呈增长趋势,在德国所有国外高层次人才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梓 《黑龙江史志》2011,(23):3-5,14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般的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里,为何德国作为战败国再一次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呢?人们往往联想到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一般认为德国历来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侵略扩张是其本性。其实不然,没有哪个民族是喜欢战争的,只有当民族的自尊心受到摧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为恢复民族自豪感,才会想法设法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德国,这种民族心理被统治者所利用,加上当时特殊的国际关系,德国一步步走上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以客观性为圭臬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德国因此被誉为"现代历史学的摇篮"。20世纪以来,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历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围绕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的德国历史、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意识等问题,德国史学界内部产生了严重分化。但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史学界普遍沉溺于因战败所带来的民族愤懑情绪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则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主动剖析"刚刚发生的民族之过  相似文献   

13.
陆安 《丝绸之路》2011,(3):64-66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景色秀丽。去柏林那天,正是四年一度的德国大选前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德国民众对政治的理性与热情。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符号。它是昔日柏林18个城门中的一个,1788年动工修建,1791年完工。这座庄严肃穆、宏伟壮丽的建筑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德国首都的气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中,德国迅速完成了它的扩张战略。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来说既苛刻又给德国以撕毁条约的可能,同时,德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中,德国迅速完成了它的扩张战略。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来说既苛刻又给德国以撕毁条约的可能,同时,德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8—10日,"德国史学术前沿与中国德国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协办。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杂志和出版单位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会议,共提交41篇论文。学者们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研究""中世纪德国史研究""史学理论及德国经济研究""德国政治及外交关系研究""德国文化及其他"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广泛触及德国史研究前沿领域,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5日~12月31日,笔应德国波鸿大学邀请,并受宁夏社会科学院和德国对外化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赴德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和研究。其中的任务之一是考察德国年鉴业的现状,建立宁夏年鉴业与德国年鉴业的联系,进行工作和学术交流。笔访问了德国北威州年鉴社、黑森州历史年鉴江、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的德国工人阶级和刚刚产生的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面临着一个迫切而复杂的任务,即如何对待由俾斯麦发动的统一德国的王朝战争,才能既符合德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统一德国的战略目标,又不违背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原则;既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制造业起步与发展的时代与中国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截然不同。最近一些日子,网上经常流传着各种文章,透露着对德国的各种喜爱与崇敬,其中多是对德国制造的崇拜之情,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德国品质确为世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20.
伊人 《旅游》2014,(1):94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架上满满的图书。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看到,他家的客厅、厨房、卧室甚至是洗手间,都摆满了图书,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那浓浓的书香却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文化的长廊。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追求精神生活的殷实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