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清代云南地方志为例,对现今历史学研究中的社会史、生态环境史与传统地方志的利用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传统地方志会因史学新视域的跟进而得到重新利用,成为区域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而在此过程中,研究思维和理论的转变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学属于科学的范畴,其研究涉及概念、属性和功能。概念是研究地方志理论的基本思维形式,由地方及地方志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组成。属性是地方志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功能则反映地方志在地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地方志基础理论应该从概念、属性和功能开始。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来临,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就成为开拓创新地方志事业的关键。地方志要从一项工作转变为一项事业,更好地发挥,为当代社会服务、为国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就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创新,形成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智能思维。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来临,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就成为开拓创新地方志事业的关键。地方志要从一项工作转变为一项事业,更好地发挥为当代社会服务、为国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就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创新,形成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智能思维。  相似文献   

5.
新编地方志与当代史研究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两者应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形成合力。文章从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的关系、当代史研究为地方志编纂提供理论视角和思维方法、地方志编纂有利于当代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三个方面,以《深圳市志》编纂实践为范本,探讨新编地方志编纂与当代史研究的互补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哲学特别是辩证法为人们认识和掌握包括地方志等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世间事物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利器.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正确理解地方志事业的至上与非至上、发展条件、内容与形式、质量与数量、守成与创新等原理和范畴,有助方志人跳出自我封闭的狭小境界,更客观地评价地方志的社会功能,从社会发展和方志事业发展需要这一...  相似文献   

7.
董一博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深入修志第一线调查研究,宣传、指导修志工作,写出了160多万字的方志论文和讲稿。董一博为新方志学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地方志的科学属性,关于地方志的功能作用,关于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关于彻底改变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关于史志关系,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关于地方志的持续发展,关于地方志的体例篇目,关于概述,关于方志资料工作,关于方志评论,关于旧志整理。我们缅怀董一博,不仅要学习他的方志学理论,更要学习他热爱方志事业、全心全意为方志事业作贡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工作在21世纪要有新的发展,要从观念上、从思维方式上对地方志工作再认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了社会对地方志的重视程度,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手段更为便捷。地方志工作者要改变工作格局,对资料深层拓展,达到不同人群对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使地方志事业有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梅森 《中国地方志》2013,(10):23-28
当代地方志书的文体语言出现了认知窄化的意识倾向,绝对地而非相对地理解方志文体语言的有关规定,削弱了地方志书的表现手段和功能,影响了地方志书编纂的健康发展。方志的文体是历代进化融合的产物;方志不仅是记述体而且是诸体并用;门类和志种不同,其文体文风有别。窄化思维的根源有四:一是将地方志书有关文体文风的规定绝对化,二是没有搞清各种历史文献编纂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历史学界对方志资料性的片面追求,四是志书编纂者简单化工作思维,要树立应有的方志文体观。应该相对地而非绝对地对待地方志书的文体文风,拓展地方志书的表现空间,增强地方志书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中国地方志的发展历程、价值意义、功能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是历代先贤用汗水和心血汇聚成的文化瑰宝,得到历代贤明当政者的珍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重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同根同源、相融相通,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历史长河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新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路径,提出以地方志为镜鉴、本源、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相似文献   

11.
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体现了高层关注、顶层设计、前瞻思维,是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和重要指南。吉林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应做到:笃行修志问道,进一步激发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顶层设计,对吉林省未来5年地方志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层布局,强化科学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并对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存史、资治、育人、兴利”只是地方志的功能。而不认为是地方志工作的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志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地方志工作应定位在“存史、资治、育人、兴利”上。地方志工作首要的定位是“存史”.要处理好资料性和著述性、真实性和思想性、部门志和地方志、普适性和地方性的关系。其次,要定位在“资治”上。作为“资治”要明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看到过去,而且要看到现在和未来;不仅在“治民”,而且在“治官”,并且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同时.论文对地方志如何“育人”、“兴利”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施均显 《广西地方志》2013,(3):31-32,39
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与宁波大学联合在宁波大学举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主编培训班,有几点收获和思考求正于方家。收获有三:一是拓展了探寻编修地方志工作方法、手段、途径的视野,启迪了修志理论和实践的思维;二是强化和加深了对地方志基础知识和地方志编修基本理论的认识;三是学习了外省的修志经验,领略了浙江省的历史文化。笔者最感兴趣的是外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实践的创新。其中杭州市《萧山区志》(萧山区原是县级市,所以又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0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冀祥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会长隋岩,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李己华,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爱民和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参加会议。会议由隋岩主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爱文在会前会见了冀祥德一行。冀祥德在讲话中对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地方志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中国地方志》2005,(12):56-56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杨树民来稿认为,地方志必须坚持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首先指出,在地方志中开展议论或评论有三点危害:一、湮没了地方志的编写特点。二、淡化了地方志的资料性。三、论而不准,地方志就难以传世。并认为,述而不论是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地方志长盛不衰的有力保证,是地方志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应该保持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不应该轻易地破坏它抛弃它。最后指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一、用取材体现观点。二、用定性体观观点。可以说,地方志各个方面都有定性问题,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方志》2010,(2):14-14
2010年5月5日,阿克苏地区史志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地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精神。会议学习了朱佳木同志的讲话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中央、自治区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重点,使基层的修志人员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知道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在《2019年全国地方志工作安排及要求》中强调:"今年要持续推进依法治志,强力推进《史志法》的进程,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深化对依法治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7月8日上午,2017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暨信息化研究会年度会议在辽宁丹东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指办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指办副主任刘玉宏,方志出版社总编辑于伟平出席会议。会议由刘玉宏主持。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石再军、省情信息处处长胡树滨参加会议。冀祥德作了题为《立足地方志实际坚持互联网思维扎实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的讲话。他要求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一要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方志》2001,(1):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4月20日对地方志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正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落实。我们认为,铁映同志的指示,不仅对中指组,而且对全国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请示铁映同志同意,现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20.
李铁映同志对方志工作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方志》2000,(3):2-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4月20El对地方志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正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落实。我们认为.铁映同志的指示,不仅对中指组,而且对全国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请示铁映同志同意,现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