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继印 《考古学报》2019,(3):301-326
<正>目次一王湾三期文化的分期二新砦遗址王湾三期文化的分期和相对年代三新砦文化的分期、相对年代及其分布态势四新砦文化对相邻王湾三期文化的影响五结语新砦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关系,是认识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早期夏文化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关键。对此,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主要有五种不同认识:第一,认为新砦遗存属王湾三期文化的晚期遗存~([1]);第二,认为新砦遗存是从王湾三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性遗  相似文献   

2.
王湾三期文化是主要位于豫西北、豫中地区龙山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本文将王湾三期文化的田野及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王湾三期文化研究中某些问题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2010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大坝加高工程,对属于未来淹没区的浙川下寨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仰韶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尤其是石家河文化墓葬出土玉石钺和王湾三期文化灰坑出土的骨雕龙,为比较重要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主要分布于豫中和豫西东部地区,晚期分布地域明显向南扩张,可分为王湾、煤山、杨庄二期和乱石滩四个地方类型,后两个类型系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分布于豫南、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后形成的,是"禹征三苗"的考古学反映.二里头文化一期集中分布于嵩山周围一带,二期始进抵驻马店-南阳一线.所谓"新砦期"早段实属王湾三期文化最晚阶段的遗存,晚段应属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的遗存,二里头文化一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夏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俊男 《中原文物》2013,(1):23-39,62
屈家岭、石家河、后石家河文化的年代分别为3600B.C.~2800B.C.、3000B.C.~2300B.C.、2400B.C.~1900B.C.。屈家岭文化曾领先周边文化数百年,之后的石家河文化向北扩张至河南漯河郝家台一带,对王湾三期文化前期有较大的影响。后石家河文化主要来源于石家河文化地区,并使王湾三期后期文化与之渐趋一致。二里头文化是在王湾三期后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其终极来源当在长江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在豫中西地区形成后又反过来向南扩张至长江中游文化区。  相似文献   

6.
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明 《中原文物》2005,33(2):18-32
碳十四测年数据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年代与历史朝代的日历年代相互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对应了事.对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类型的主体只能是夏文化中的一部分遗存,到早于二里头类型且与其关系密切的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中去寻找和补足早期夏文化遗存是可行的.学术界将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作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Arc View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原地区聚落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海 《华夏考古》2004,(1):98-106
文章以实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使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开展聚落考古研究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以来聚落演变情况的观察 ,尤其是对王湾三期文化聚落形态的分析 ,认为王湾三期文化的聚落形态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 ,它们之间既构成一个整体又显示出自身由北向南的扩张过程。这些结论初步显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聚落考古研究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3年3月—6月对淅川金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地层堆积简单,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四个时期,分别为仰韶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和王湾三期文化晚期。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石家河文化的灰坑、灰沟、瓮棺等遗迹,出土比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年代与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11.
瓦店遗址是颍河上游地区王湾三期文化晚期最大的中心聚落,出土有大型环壕、祭祀遗迹群以及高档遗物,具有早期都城的特征。对瓦店遗址地理环境、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中国早期都邑以及早期文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里头文化是晚于王湾三期文化,早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一支早期青铜文化。目前,考古工作者依据不同地区遗址文化内涵的特点,已将二里头文化区分为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两个文化类型。关于东下冯类型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夏文化的上限问题——与李伯谦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谦先生对于二里头文化1~4期是夏文化的观点是赞同的,对于夏文化的上限则提出过比较新颖的见解,认为“二里头类型是‘后羿代夏’以后的夏文化,夏代初期文化应包括在王湾三期之内”。具体地说,“以临汝煤山二期为代表的由王湾三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类型遗存,可能就是夏代初期的文化。”1李先生的根据主要是:羿为少白皋氏族的人,其居地或在少白皋故地今山东曲阜左近,羿的固有文化亦应即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夷人文化。“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以后,随着夷人入主华夏,夷人的传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必然大量涌入中原,并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14.
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新砦遗址的重新发掘,发现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的三叠层,确认了新砦期的存在,再次证明二里头文化是在当地龙山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砦期即使不是最早的夏文化,也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5.
豫西南鄂西北地区王湾三期文化聚落遵循居高、临水的选址理念,多数聚落面积偏小,等级较低。聚落存在明显的群聚现象,可分为5个聚落群,其内部各聚落等级差别不大,缺乏完整的聚落层次。说明该地区社会等级分化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3)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文坎沟东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龙山、西周、东周、汉代、六朝、唐代等时期遗迹,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铁器、石器等。此次发掘的龙山遗存器物组合与淅川下王岗等遗址的王湾三期文化组合基本一致。该地点出土的西周陶器,与齐家制玦作坊遗址、天马—曲村居住址西周中期偏早阶段同类器特征相似。这类遗存基本反映了该地区楚文化形成前的面貌,为研究丹淅流域早期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65年秋,我随苏秉琦先生到南方实习,第一次接触到苏州越城、上海崧泽和浙江吴兴邱城等遗址的实物资料。此前,1960年在河南洛阳考古所工作站整理王湾遗址材料,面对王湾二期(当时称“过渡期”,即由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四组与钵、盘共生有成序列的鼎、豆、小口罐,听苏先生讲到“四面八方”四个字,当时似懂非懂。1964年夏在济南实习整理山东大汶口墓地材料,134座墓都以鼎、豆、壶为主要器物组合,可以清楚地划分为三期9段,似于王湾二期可以对应起来。不久,苏先生《论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发表,提出了在仰韶文化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以鼎、豆为主的古文化,社会经济有了更高的发展,在与中原地区古文化的交流中,对仰韶文化产生了更大影响的重要观点,南方实习的突出印象是,这一地区三足器、圈足器特别发达,分段清楚,似起源甚早,更加深了对苏先生这一观点的理解。现在,重温六十年代那一段学习过程,体会又深: 1、中原与周围地区的古文化,各阶段文化内含相近,时间也应相对应,不会有大的时间差距。 2、在中原与邻区文化交流中,影响是相互的,不仅是中原对邻区单方向的影响。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邻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步伐往往先于中原,这时,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就会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文物》2012,(4):83-89,96
新砦期概念的提出[1]源自1979年新砦遗址的首次发掘[2],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新砦期问题的讨论,各方观点长期以来莫衷一是。1999年对新砦遗址的再次发掘[3]使得这一讨论更加深入;同样被定为新砦期的花地嘴遗址的发掘[4]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的材料。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和二里头文化一期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学者主张新砦期作为过渡期的观点[5],  相似文献   

19.
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佘家老湾遗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北约24公里处,隶属随州市随县厉山镇王岗乡同心村八组佘家老湾。2000年上半年,在配合汉丹-宁西铁路联接线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中发现该遗址,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00年11~12月及2001年5~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324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单一,主要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从出土的遗物特征看,属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系统,但又具有河南龙山文化王湾三期的特点。该遗址对于研究这两大文化的相互碰撞及交流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同时也使我们对于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内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面貌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