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蕾  曹艳鹏  张海 《江汉考古》2021,(5):128-133
平粮台、郝家台龙山文化遗址是近年来豫东、豫南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对两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颅骨标本进行了人种学研究.平粮台组颅骨形态与先秦时期的古中原类型居民一致,而郝家台组与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均有较多相似之处.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平粮台遗址单一的粟作农业,郝家台粟作与稻作农业的并存揭示了郝家台龙山遗址可能存在人群的文化交流,这与郝家台组颅骨多种体质类型的混合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河南龙山文化的郝家台、平粮台、下寨和贾庄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古病理学的观察。四处遗址龙山晚期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大体相似:较高的婴幼儿死亡率、相对偏低的身高和(郝家台、平粮台、下寨)牙釉质发育不良的高发病率。就文中的人骨资料而言,四处龙山晚期人群在儿童时期均患有营养缺乏类疾病,承受了较重的生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偃城县东3公里石槽赵村东北的台地上。南去1公里为漯河市,沙河在遗址南1公里处由西向东流去,京广铁路从遗址的西南部穿过(图一)。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260、南北宽250米,遗址总面积65000平方米。遗址高出附近地面2—3米,海拔62.1米。郝家台俗称“磕脚台”,其上原有“裴晋公庙”,  相似文献   

4.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东2.5公里的石槽赵村东北0.5公里的台地上,南距沙河1公里。遗址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遗址现高出周围地面2米左右,东西长260、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65000平方米。遗址西南角被京广铁路稍稍破坏,其它部分保存尚好。为配合京广铁路复线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于1986年6月至19 87年5月对郝家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213平方米。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并出土大量的遗  相似文献   

5.
郝家台遗址发现一批中原龙山文化煤山类型的墓葬。这些墓葬基本以房屋或房间为分布核心,分布规律表现为"大分散、小聚拢"。本文从聚落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除了家庭化的丧葬观念之外,整个郝家台龙山文化时期古城聚落的布局结构与发展过程同样影响了墓葬的分布规律,而这样的观察角度与归纳认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郝家台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墓葬的基本内涵及随葬品情况  相似文献   

6.
宜城桐树园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宜城桐树园遗址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宜城县博物馆宜城县地处汉江中游的河谷地带,东西两侧是大洪山和荆山山脉的延伸山地。这里沿汉江河谷形成勾通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的通道。地貌以低平岗地和冲积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相当优越。境内东周遗址和墓地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附近的颍河河流地貌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对龙山时期的景观与当时聚落、生业的关系以及遗址废弃之后的后生变化进行了讨论。根据瓦店遗址附近的地学和考古资料,并结合环嵩山地区的区域资料,将瓦店遗址晚更新世以来的河流地貌演化分为6个阶段。在龙山文化晚期,瓦店附近的颍河处于中全新世堆积阶段,台地面与河床之间的高差较小,呈现出"水乡"的特点。这样的景观基础为瓦店先民在台地上开挖流水壕沟以及种植水稻提供了可能。而在遗址废弃之后,全新世晚期的河流下切及侧蚀不断改变着遗址的面貌,逐渐形成今日的景观。总之,作为人类主要活动区域的河流地貌,全新世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演化对于聚落考古和人地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考古资料的相关线索,对后李文化诸遗址的地层和地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特征。后李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的泰沂山前地带,后李、月庄、西河等遗址旁边均为深切的河谷。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与今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在后李文化之前,河流处于泛滥加积的过程中。这种过程一直延续到后李文化前期。随着地层由黄色粉砂转变为红褐色调的古土壤层,河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下切,河道开始固定下来。但此时河流下切的幅度是有限的。总之,当时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特征是山前地带的河漫滩或者低阶地的位置。在后李文化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继续发育气下环境的古土壤;二是再次被冲积层所埋没。本文最后根据地貌重建的结果,对后李文化时期聚落的地貌位置和特点、后期地貌过程对后李文化遗址的影响以及地貌与聚落和生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遗址的地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且通过堆积和侵蚀过程对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产生着影响。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提出了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概念,将之视为以遗址为对象的地貌研究,从而区别于人地关系视角下以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地貌背景研究。遗址地貌后生变化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处于变化之中的考古学研究材料本身,包括遗址、景观以及一些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后生变化过程的揭示需要以大量剖面的地层信息为基础,实际操作需要田野考古在调查、钻探和发掘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郾城郝家台等5个遗址中的龙山墓葬出土人骨进行了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龙山时期的河南地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传统,一种以水稻为主食,食肉较多,可能是受南方文化影响;另一种以小米为主食,食肉较少,明显是河南仰韶时期饮食传统的延续,这两种传统在郝家台和煤山遗址中同时存在。尤其是煤山遗址的情况显示食用水稻的人群地位明显较高,贾庄的情况也支持这一判断。不同饮食传统的地理分布特征可能反映了南、北方文化势力在河南地区的影响范围。这些现象从饮食的角度揭示了龙山时期河南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同时也表明,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方法能够突破以器物为对象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为考古研究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 ,北接无棣、庆云两县 ,南靠惠民县 ,东邻沾化、滨州两县市 ,西南为乐陵、商河。阳信县境内地貌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在地质构造上近于渤海凹陷中心 ,成陆时间约在第四纪。境内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 ,海拔约在 6米~ 11米之间。通过近年来文物普查 ,在该县境内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3 0余处 ,有些遗存为鲁北地域的新发现。普查之后还得知 ,县境内商周时期及早于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相对集中地分布在该县的东南部。 (图一 ,见附表 )信阳县境内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和所采集的文化遗物 ,为研究海岱地区北部的商周时期及之前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内蒙古哈克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遗址周边新石器时代、汉代前后、公元8~10世纪前后的植被、气候环境,并结合遗址地貌演变、动植物资源类型、采集植物花粉种类、禾本科花粉个体大小及数量等信息,讨论了当时人类的聚落选址和生业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萌  方启 《大众考古》2021,(2):12-15
双辽大金山遗址位于吉林双辽市新立乡大金山林场西北,地处东辽河冲积平原北部边缘东西向固定沙丘南坡,距东辽河直线距离约5千米。遗址于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13年被纳入后太平遗址群并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此遗址进行了复查及勘探。2018—2019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  相似文献   

14.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其地理座标为北纬27°33'~28°05',东径114°29'~115°24',东邻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南连吉安、安福、峡江三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属丘陵平原区。整个地势由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中部为一狭长的袁河冲积平原,东部呈扇形敞开的鞍形地貌。以丘陵地貌为主。境内河溪纵横,水网密集。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古就是人类生活栖息的重要地区,是遗址发育繁茂的地区之一,如打鼓岭和龚家山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点,拾年山、棋盘山、变电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碾糠…  相似文献   

15.
侯家窑遗址指许家窑人文化遗址的74093地点,发现于1974年,后进行多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上万件,是我们认识许家窑人及其文化的主要材料来源。为进一步了解侯家窑遗址区域的地质地貌及古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解决围绕侯家窑遗址年代差距巨大的争议,2003年以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多次在遗址所在的泥河湾盆地西部地区开展地质地貌、旧石器专题调查,确认遗址所在的梨益沟发育了三级阶地,侯家窑遗址即埋藏于梨益沟的第三级阶地内。调查的同时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5处,将该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数量增加至18处,依据盆地内第四纪地质地貌演化史及相关测年结果,这些遗址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6.
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信息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山前平原西部9处史前文化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史前环境信息。作者还根据史前遗址的分布复原了史前海岸线与鲁西地貌;介绍了对胶东半岛贝丘软体动物的研究状况;并对上述史前环境信息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舞阳县地处河南省中部伏牛区以东的冲积平原上,淮河上游支流沙河、澧河、洪河、三里河自西向东穿过境内。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舞阳县城北22公里、北舞渡镇西南2公里的贾湖村东。灰河在遗址东北约3公里处注入沙河,遗址西北距今沙河与北汝河的交汇处约10公里,遗址东北有一处汉代遗址(图一)。  相似文献   

18.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是1988年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早期遗址。同年,我们对遗址有关地层的孢粉进行了分析。下面将分析结果予以介绍,并对当时的自然环境略作探讨。一遗址自然环境及采样地层综合剖面彭头山遗址位于北纬29°40′、东经110°45′,地处澧水冲积平原——澧阳平原的低岗上。东临洞庭湖,西倚武陵山,北有涔水,南为澧水。这里虽处于亚热带北部,但平原地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只是在丘陵和村落附近还常见到苦槠、青冈栎、樟树、冬青等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片  相似文献   

19.
正对遗址生业特征的全面认识离不开对其自然环境的探讨。自然环境是一个包含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等多种要素的整体,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环境要素与不同的生业方式的关系必定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动植物考古学研究针对具体遗址开展工作,环境考古学研究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遗址上。《山东省章丘市西河遗址的古地貌及相关问题》一文认为,在全新世早期,西河遗址附近的河道从加积状态转为下切,现代河道的雏形开始形成,西河遗址早期的先民在河漫滩通过渔猎和采集等方式获取食物资源。不晚于距今8000年前,河流进一步下  相似文献   

20.
邓国故址位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西北约6公里处,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余岗乡邓城村所辖,邓国故址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南接汉水北岸冲积平原,东有小清河、唐北河,西北为绵延的低矮丘岗地。其遗址范同以南阳盆地以南6公里的邓国故址为中心,在高薪开发区域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故址根据性质可分为故城遗址、居住遗址和墓葬遗址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