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在这里,我谨代表兰州大学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4.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2006,3(3):186-190
2006年7月2-3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河北、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11个省市区的代表7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敦煌学辑刊》2001,(2):23-23
为推进敦煌学与佛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教育部入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联合台湾南华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于2001年7月12至21日成功地举办了“敦煌佛教艺术与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共100人,其中中国大陆学39人,中国台湾学44人,国外学17人。  相似文献   

6.
敦煌佛教造像从外形到内涵都表现出外来化和中土传统化影响的迹象,带有汉族、世俗化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7.
佛教与世俗是一个对立的范畴,前者重彼岸,后者重此岸;前者重来世,后者重今生;前者重出世,后者重入世。从本质上讲,佛教与世俗体现的是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佛教是以追寻、接近、体证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为其职志的,即所谓“有所宗”,因此是极端超离世俗现象世界的。若就功用而言,佛教之宏旨在于救度众生、解脱苦难,即所谓“有所教”,因此又是极端贴近世俗、不离现象世界的。所以说,佛教与世俗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所谓的“佛教世俗化”,指的就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世俗社会有机结构与互动原理的认同与融摄。佛教寺院通过各种佛事活动来沟通并调整寺院与世俗社会的互动关系,与信众共同来维持或建构生命存在形式的理想规范,从而维持社会的和谐,并使之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8.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韩国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6日至29日在敦煌召开。本次会议以"敦煌学与丝绸之路"为主题,既有对丝路文明的宏观阐释,又有对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范围涉及丝绸之路与文明交流、敦煌学、艺术、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正大学中文系、逢甲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及汉学研究中心于 2 0 0 1年 1 1月 2日至 6日在中正大学、逢甲大学及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2 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收到了海峡两岸与英国、法国、日本及澳洲学者的学术论文 ,这些论文内容涵盖了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敦煌佛教、语言文字、历史、艺术等方面 ,本文就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做一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 1月 2— 7日 ,“2 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台湾嘉义中正大学、台中逢甲大学、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举行 ,这次会议由中正大学中文系联合中正大学历史系、逢甲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中国唐代学会和汉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来自中国台湾、大陆、香港以及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的 50位学者在会上发表了论文 ,可以说 ,这是新世纪第一场敦煌学会议 ,也是集中展示新世纪敦煌学风貌的一场盛会。笔者追随其他 2 0位大陆学者之后 ,参加本次会议 ,得以聆听海内外诸位先生高论 ,感受到敦煌学的雄浑气势 ,愿意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1日至3日由教育部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佛教艺术与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美、英、韩、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80位专家学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提交了44篇论。本主要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佛教自汉代由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这块土壤,就必须不断的与中国的各种文化相适应,为了体现佛法的威力,使其深入民众之心,除用其宗教手段来教化民众外,另外就是借治病救人的医学来增加民众的信仰,这就随之而出现了既能传播佛教,又能疗病利人的僧医,这样老百姓对佛的理解和信仰便更深了,到了隋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东西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许多内地的著名医家都充满了对佛教文化的信仰,并将其思想作为医德规范写入自己的医学著作当中。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卷1《序例》大医精诚第二中明确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其中之“慈”乃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当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敦煌学专家学汇聚在六朝古都南京,于9月8日~11日共同参加了“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7日至11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嘉义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是国际敦煌学界的重要组织——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成立以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中心,推进敦煌学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代表们就进入新世纪后敦煌学研究将如何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09,(16):38-38
2009年8月3日.“百年敦煌学术史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生论坛”在兰州大学图书馆召开。这是由兰州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的两大重要学术论坛,也是兰州大学百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春平 《敦煌学辑刊》2011,3(3):177-183
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和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承办的"2011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9-22日在敦煌研究院召开。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和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18.
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宋明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志》2013,(12):12-12
2013年9月21~23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的中国民俗志编修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来自中国民俗学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省及部分省区民俗学会、省内外相关院校、  相似文献   

20.
<正>一九○年的一天,道士王圆在敦煌清理一处洞窟时,发现了隐藏千年的藏经洞。洞内堆满魏晋至隋唐五代的文书和绘画。令人痛心的是,藏经洞中的珍宝很快遭到劫掠。第一个到达藏经洞的外国人是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现藏伦敦的诸多敦煌文物,便系经斯坦因之手入藏。英国著名学者韦陀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旷世奇珍的神秘面纱。大英博物馆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来自中国甘肃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绘画。二十世纪初,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