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以毕生精力从事民主主义的革命事业,在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加速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张。他深信中国人民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一、为加速经济现代化提出“开放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残暴统治,民族危机深重,人民饥寒交迫,孙中山针对当时我国的国情痛心地指出:“中国之为国,拥有广大之土地、无量之富源、众多之人力,是无异一富家翁享有广大之田园、盈仓之财宝、众多之子孙,而乃不善治家,田园则任其荒芜,财宝则封锁不用,子孙则日事游荡,而举家则  相似文献   

6.
1919年,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是其实施实业建国的真实写照。孙先生在这份被冯玉祥将军称之为“是我们中国唯一的对症药方”的实业计划中,从“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辟,铁路中心及终点的城市建设,水力之发展。设冶铁制钢水泥等工厂,矿业之发展,蒙古,新疆之灌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谋求解决中国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的问题上,既谋求武力解决又谋求和平解决,到晚年他却极力谋求武力解决。孙中山19世纪20年代主张北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8.
韩兵 《钱币博览》2003,(2):42-43
中国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所著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计,即实业计划。他从“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辟,铁路中心及终点的城市建设,水力之发展,设冶铁制钢水泥等工厂,矿业之发展,蒙古、新疆之灌溉,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共十大部分,一一作了精辟论述和详尽的规划。随后并积极付诸实践,中山先生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正当他努力实现上述宏伟规划时,因劳累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断发以铭革命之志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命运奔走: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拒绝;同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896年孙中山断发改装,赴檀香山、美国和英国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05年他创建同盟会,提出“民主、民权、民生”;1913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先生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而且首创了中国建设的理论,这就是在《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论著中系统全面阐述的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在回顾与“反思”以往的现代化运动、总结以往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开始构建现代化思想理论并逐步加以完善。现代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主要包括: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只有实现革命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即只有“救亡”,才能“振兴”,而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外开放等。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建没中国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宏伟蓝图,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富强,孙中山苦苦探索,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号召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为此奋斗终身。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孙中山祖国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虽然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但他的精神和斗志仍然激励着我们去完全他未竟的事业;他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与主张仍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忠宝 《攀登》2012,(2):85-88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孙中山还将社会主义视为人道主义,即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由是观之,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三重意蕴.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最初成果,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宪政思想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对中国的宪政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孙中山所设计的先制定约法再制定宪法的思想,成为达成宪政的固定的次序.以党治国和政党政治有明显的区别,孙中山主张的以党治国在相当时期内主要是以国民党治国,后期发展为各党派团体联合建国.他主张国民会议是要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实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而在是否坚持训政的问题上曾经出现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继续实现并发展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孙中山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宏伟气魄,在与日人宫崎滔天的一次会晤中就提出了“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的远大抱负。10年之后,孙中山的“亚细亚”思想有了发展。1897年至1902年,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满革命运动,得到了日本各界包括其右翼势力“黑龙会”和“玄洋社”的支持。为进一步联合日本,他开始就“亚细亚”革命运动问题具体阐发自己的观点。他对宫崎提出的“中东合同,以为亚洲之盟主。兴灭国,继绝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势东渐之凶锋”的主张极表赞成,并再三建议为防止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制我”,要“联东西成一大众,以压俄人东向之志”。他甚至对日本“黑龙会”在对华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炜 《湖南文史》2010,(5):33-33
青天白日旗原是孙中山早年的亲密同伴陆皓东为兴中会所设计,计划在1895年广州重阳节起义中使用。起义流产,陆皓东被捕遇难,成了“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此后孙中山参与发动的历次起义打出的都是这一旗帜。至于取义,他解释说:“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著于赤帜,亦为三色,其主张之理由尚多。”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自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四处宣传中国要想独立富强,必须推翻政府的腐朽统治的革命主张。清廷视孙中山为洪水猛兽,除明令通缉外,还指令各驻外使馆对孙中山进行绑架和暗杀。海外华侨对其人身安全很为关注。一些习武团体和个人毛遂自荐,愿当孙中山的保镖。中山先生对这些好心人的关照,皆婉言谢绝。但海外爱国华侨早将先生视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20,(5)
正钱学森报考大学时,母校北师大附中各科老师都认为,他报考数学系、中文系、美术系、音乐系,都会大有出息;母亲则希望他子承父业学教育。钱学森受孙中山《建国方略》关于发展铁路交通设想的影响,毅然选定学铁道工程,为国家造铁路。他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钱学森以入学考试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  相似文献   

19.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但仍悉心致力于振兴和发展实业,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道路,满腔热忱地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辛勤奔波。1912年8月18 日,孙中山为了取得参议院对他修建铁路计划的支持和政府的特许, 遂应袁世凯的再三邀请,进京与袁面谈,并准备顺道在北方各省进行考察(包括赴山西考察铁路,调查矿产)。孙中山抵京后,与袁就全国铁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民主义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是他毕生为之奋斗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分歧。例如,对孙中山前期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民国年间他有“五族共和”的主张;有人认为他对此持否定和反对的态度。最近11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