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宝林(1917—1993)是饮誉中外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满族,北京人。自幼家贫,12岁学京剧,后改学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抗战时期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名噪一时。后正式在剧场和电台演出。  相似文献   

2.
王爱民 《神州》2012,(30):154-154
本文主要探讨了侯宝林相声语言的时代风格,相声语言的时代气息最强,侯宝林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他的相声能最先掌握使用新词汇,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其时代特色也最浓烈。  相似文献   

3.
侯鑫 《文史博览》2013,(11):11-13
为病中的毛主席录制相声 1993年,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毛泽东与我”的大型征文活动,我(侯鑫,侯宝林的女儿)将父亲所写的《毛主席听我说相声》一文寄了过去。后来,这篇文章与曾志(1911--1998,湖南宜章人,曾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回忆文章一起荣获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一代相声艺术大师曾将欢乐撒向神州大地,他的音容笑貌能够长留人寰,是因大师的艺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人民大众的苦乐。读完此文,人们不难会有所发现,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5.
李长海 《纵横》2008,(1):63-63
我的一位老领导叫缑纯嘏,是个老八路。他的名字很特别,容易念错。他说1955年授军衔时,他这个名字可闹了笑话。那时的领导干部有的文化不高,不认得他的名字,授衔大会上,一位首长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09,(12):86-86
“侯宝林难倒了华罗庚!”这个故事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北京。 侯宝林问华罗庚:“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等于四?”  相似文献   

7.
相声大师侯宝林走过了苦乐交融的75年人生路,度过了呕心沥血的65个艺术春秋,在他的生命临近终点时,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相声艺术。 他患的是胃癌,做了胃全切,术后病复发,进食困难,整整五个月全靠静脉输液来维持生命。 在病床上,侯宝林完成了《毛主席听我说过的相声》的编纂工作;为中国名人丛书撰写了6000余字的《我的少儿时代》;和亲朋好友讨论了有关相声的几篇论文、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以及“笑话集”的出版事宜;每天都要与前来探视的亲人谈相声的历史、发展和表演技巧等问题;还让女儿侯珍为他借一本《古优解》,买一本《梁实秋·林语堂妙语录…  相似文献   

8.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这无疑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笑容可掬的面孔,听到他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我终生难忘的是与他的第一次会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始终被他意味深长且颇具相声语言特点的谈吐牵引着,不知不觉与他上演了一场对口"相声"。"  相似文献   

9.
1984年,被誉为“东方喜神”的满族相声大师侯宝林到美国访问,按当时的规定,每位出国人员只有30元美金的零用钱。同行的同志大多用这点钱买些纪念品带回去馈赠亲友,而侯宝林先生却用这些钱在美国“摆了个谱”,他花了12美元在美国理了发,大大方方的给理发员3元美金的小费,然后又花了5美金让美国擦鞋匠擦皮鞋。1993年2月6日的《人民政协报》发表了侯宝林先生好友回忆此事的谈话,还刊登了侯宝林擦皮鞋的照片,一派绅士模样,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侯宝林认为,中国人得象个中国人的样儿,过去他看见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有着"幽默大师"的美誉;他12岁学艺,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他把不足100斤的身躯全献给了相声艺术,一直保持着艺术的青春和不竭的创作源泉,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他就是"相声泰斗"马三立。  相似文献   

11.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74-77
7月23曰,是个星期六,一直酷暑的北京下起了雨。雨下了一整天,因为雨量过大,有些地方都积了水。在东城区文化馆周末相声俱乐部的门口,有不少人打伞排起了队,他们是来听相声的。相声7点半开演,有的人6点钟就到了,因为相声演出的场地有限,每次只能售出不到500张的票,来晚了很可能就买不到了。天气虽然有点让人发冷,但是人们听相声的热情很高。  相似文献   

12.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生于1917年,故于1993年。他在京先后住过15个地方。1921年,4岁的侯宝林被他的舅舅张文斌带到北京。在一位姓侯的厨子家,他随了养父的姓,取名侯保麟。意即麒麟送子,护佑保生好养活的含义:侯宝林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位于什刹海附近地安门以西,一个叫志愿局的地方,房子是租人家房东的。  相似文献   

13.
侯鑫 《湖南文史》2012,(2):37-38
父亲23岁那年和当时已经40岁的师叔郭启儒,应燕乐戏园邀请搭档来到天津,那一年是1940年。他俩首日登台是在端午节前的6月7日,白天的节目是《空城计》,晚上是《改行》。《空城计》那时不叫《空城计》,叫《跑龙套》,前半段是《挂票》,后半段才是《空城计》;《改行》那时叫《八大改行》,  相似文献   

14.
鸡年的立春之日,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五内如焚,哀伤无已,忆及往事,百感交集。 侯宝林先生是满族人,杰出的满族代表人物。他在发展满族文化和满族文学的事业中,做出过许多有益的贡献。 1981年12月25日,我作为辽宁省满族文学史编委会委员和即将创办的《满族文学研究》刊物的主编,在中央民族学院赵展老师陪同下,拜访了侯先生。那时,侯先生还住在北京北海公园附近的一个大杂院中,是一座最靠院里的古旧砖瓦房。居室陈设很是简朴,家俱陈旧,几乎没有任何时兴物件,室内还设置着火炉,铁皮炉筒簇新发亮,比我们东北所  相似文献   

15.
如今我已步入老年行列,回忆这一生,不知交往了多少人,有些人的印象已被岁月冲淡,惟有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仍然很清晰地记在心中。 一 1953年1月,我被调至河南商丘专署文教科分管剧团工作。当时,直属专区管理的文艺团体均属民营,自负盈亏,经常赴外地、外  相似文献   

16.
青城散记     
青城怕是孤独了几百年了。青城应该是有故事的,不论令人神往的传说,还是感喟不止的历史记载,千年了,就是一本万言书,也该写满了。这是个偏居一隅的小镇,却有着煊赫的历史,它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在1000年前的唐朝,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城不远,在甘肃榆中县北部,距离兰州城也  相似文献   

17.
西行散记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陵以东1252米,由一组高大宏伟、式样古拙的仿古建筑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规模的是一号馆,又称一号坑。数以千计的赳赳武士俑便分布在这些坑道里。他们挤挤挨挨、密密匝匝地站成队列、排成方阵,气势恢宏地在秦川大地上站立成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是靠了他  相似文献   

18.
访台散记     
应台湾中华两岸管理人才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我率武汉市政协化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4年2月25日至3月5日在宝岛台湾进行了参观考察活动。经过的主要城市有高雄、嘉义、台中、台北、花莲、台东等。考察团瞻仰了国父纪念馆;拜会了湖北黄陂台北同乡会、中华化名人胡秋原先生;参观了私立嘉华高级中学、国立中央大学、台北青少年育乐中心、台北  相似文献   

19.
马尼拉散记     
一、虚惊一场2002年8月初我赴马尼拉出席第四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同行的有福建《台港文学选刊》主编、主编助理及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少衡。我们从厦门出发,8月2日晚9点多钟抵达马尼拉。在办入境手续时,有人走到黄线以内站队,个别人还插队,与我到过别的国家不同,由此可看出菲律宾的管理水平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20.
游韩散记     
<正>去年春夏之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有幸去韩国观光旅游一周。所到之处,印象深刻,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和颇深的感受。初到仁川经过24小时的航行,途经渤海、黄海、江华湾,全程766.73公里,终于靠近了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