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滥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朝光 《近代史研究》2001,1(3):203-226
电影因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倍受关注。随着电影放映市场的形成与上映片目的增多,民国电影检查制度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其形成背景为对于电影造成的负面社会效果之担心与对于美国影片中“辱华”描写之反感;其具体内容为强调电影的教育功能,关注影片的道德教化类情节;其实际运作特点以检查体制的多样化、地方化与检查标准的宽泛性、道德性为表现。民国电影检查制度在其初创期,即体现出其一以贯之的特点,即对道德教化的关注与民族主义情感,而教育界对于电影检查之宣传、支持和参与,则体现了电影检查的浓厚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建立之后,在左翼电影勃兴的现实威胁下更趋保守的反映,也是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形成并完善的重要环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国民党对电影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既有对前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工作的继承性,也有其自身工作的拓展性。就国民党创设其初衷而言,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自有其成效,但又并不完全似国民党当初之预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左翼电影",不仅与程季华等学者定义的"左翼电影"有别,而且与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教育电影"有别。在国民党方面看来,20世纪30年代获得其推崇和褒奖的电影,并非"左翼电影",而是"教育电影"。作为两种政治属性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可谓界限分明。尽管如此,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中,"教育性"与"左翼性"的元素常常同时并存,使得它既可成为具备政治合法性的"教育电影",又可成为"左翼电影"。这导致国民党党政部门在给这些电影定性时出现混乱,在1933年的"浙省密报事件"和"艺华事件"中互相指责,并导致了国民党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左翼电影"的制作策略等原因,不管是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还是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都对他们认定为"左翼电影"的电影,大多采取修剪而非禁映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19万字,35元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欣赏的愉悦和无限的欢乐,而且,其表现方式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和丰富性,对观众有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从而引发历届民国政府关注并试图评判这种影响力的正面或负面效应,乃至最终产生对电影进行不同形式检查的制度实践。与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相对应,电影检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本书研究的主题,正是电影检查制度在民国  相似文献   

5.
1929年的汉口法租界电影检查风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检查政策出台之始1896年,电影这门新兴艺术来到了中国,很快就成为中国大城市中广受欢迎的新兴娱乐形式之一。但是,随着影片上映的增多,其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民国时期的电影发展史 ,不仅为电影史和民国史研究所应为 ,而且对当今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艺术的进步亦不无借鉴与启示。未来研究中应将电影史视为一般历史学研究之一部分 ,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扩大研究选题 ,实事求是地确立对民国时期电影的评价标准 ,客观评估其发展历程 ,以推动电影史研究融入历史研究之主流 ,使其得以更为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但万变不离其宗,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沦陷区伪政权既为日本占领军当局所扶植,也就不能不听从日本人的号令,由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施法规和实施情况,人们可以认识到伪政权的“自主”可以达到的限度。沦陷区的电影检查,最终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8.
汪朝光 《近代史研究》2001,3(1):119-140
美国电影一向垄断中国进口影片市场,战后美国电影在一度销声匿迹后卷土重来,利用种种有利条件,重又占据了上海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国产电影业的复苏,上海电影市场的情况也在逐渐变化,尤其是在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美国电影原本赖以扩张的基石——拆账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并成为阻碍其发行的因素。因此,1947年以后,美国对上海的电影输出数量急剧减少,其在上海电影放映市场所占份额也逐渐下降。这一趋势与战后美国对中国全方位的渗透与控制有所背离,于此可见历史的复杂性与多视角观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汪朝光 《文史博览》2007,(11):26-28
为维护新生政权、清除美国的社会影响,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在电影文化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最终将美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实行了为期数十年的全面禁绝。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开埠以后100年的发展历程,糅杂了中与外、土与洋、旧与新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极具国际性、现代性而又不全脱本土特质的风貌。电影是上海的特色产业,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  相似文献   

10.
进入民国后,地处边陲的新疆与中央政府之关系若即若离。1942年盛世才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内附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也希望借此良机加紧对新疆的控制。在中央与新疆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新疆分团于1943年3月正式成立。作为战时中央训练团下属的唯一分团,其创立过程是蒋介石与盛世才、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Shelford  April G. 《French history》2006,20(2):161-181
In 1676 Pierre-Daniel Huet, scholar and tutor to the Dauphin,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with state censorship. Bishop Bossuetwas blocking the publication of his Demonstratio evangelica,a recasting of an ancient Christian apologetic. The Sorbonnetheologian and censor, Edme Pirot, was caught in the middle.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men revealsAncien Régime censorship as a series of negotiationsshaped by the different stakes, personalities, ambitions andstatus of the participants. Huet and Bossuet’s quarrelalso echoed the confessional debates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and reflected disagreements within the Catholic Church thereafter.It raised such important questions as whether the Bible shouldbe subjected to the same types of analysis as secular textsand anticipated concer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blicalcriticism and the rise of irreligion. Throughout, Bossuet skilfullymanipulated the mechanisms of state censorship to defend hisvision of Church Tradition by delaying the publication of Huet’sDemonstratio and suppressing Richard Simon’s L’histoirecritique du Vieux Testament.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民国档案》2006,(1):31-33
<上海新闻检查所工作报告>,汪伪上海新闻检查所主任刘石克撰拟.<报告>对上海新闻检查所的沿革、职责及工作方式等作了简要回顾,对研究汪伪新闻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