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广仁 《炎黄春秋》2010,(10):40-42
<正>本文仅就反右运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在6个不同层面的运作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估,希望以此求教于专家学者。反右运动开始于整肃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这是主要的),但它涉及了六个不同层面。第一,反右斗争一开始是从批判章伯钧、罗隆基等民主党派人士发轫的。除少数"特许受保护者"之外,几乎所有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都被打成"右派",被判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  相似文献   

2.
1957年石家庄市的"反右"运动比北京等大城市稍晚一些,7月15日有一篇重头"反右"文章,用了一个整版,登载在《石家庄日报》上。市委宣传部长王英俊在多种重大场合,向全市干部推荐这篇文章,要以这篇文章为榜样反击右派的进  相似文献   

3.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10):91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0,(1):9-9
<正>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5.
蔡震 《纵横》2010,(2):32-37
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郭沫若是共和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当然无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政治领域,特别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每一场运动中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适、批判胡风、反右斗争……在每一次的运动中,郭沫若除了是他自己——一位学者,或是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6.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8):72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次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结果呢,运动来运动去,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还要搞"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2,(6):56
1949年以来,中国有过诸多政治运动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右派戴帽过程的种种案例随着运动不断深入,"胜利"不断扩大,右派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如前文所说,就全国而言,1957年7月青岛会议前反右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时,揪出的右派分子应该不超过1万人。到10月八届三中全会反右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大约已有15万人。中小学在寒假期间的整风反右中,又增加了十几万人。这样,到1958年4月,毛泽东宣布的右派人数已达30万人[参见1958  相似文献   

9.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6):55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10.
在谈及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时,有一个无法回避却又很难说清的问题:毛泽东为什么和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是早有准备、精心策划的"阳谋",还是针对始料未及情况所作的应对?且看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通过档案、报刊和当事者日记等史料,抽丝剥茧,逐步为您还原历史真相,讲述整风是如何转为反右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位自小参加革命的少年,在反右斗争中,深受极左路线之害,曾半年内连受三次处分,拨乱反正后得以重生,极左祸害之教训,应永远记取。  相似文献   

12.
1957年6月1日,储安平在李维汉主持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上做了"党天下"的发言后不久,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政治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交通部部长兼光明日报社社长章伯钧首遭讨伐、批判。接着,光明日报社上至副社长、下至伙夫等,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反右运动,都认为在县以上单位的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各类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波及面广,反响也大。其实,这场运动波及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县以下基层企业单位也不能幸免。不过这些基层企业单位的右派分子,都是些普通职工,无名小辈,他们苦难的一生,无人回忆反映。下面就是我1957年亲自在县属企业参加反右运动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杜高 《炎黄春秋》2015,(2):81-85
《平生六记》这本书,摆在书店里,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而当你读完它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书,政治人格的大书。历史冲突中的人格力量《平生六记》的作者曾彦修先生,是一位人们尊敬的革命前辈和知名学者,写这本书时已95岁高龄。在这本书里记述了1949年后他亲历的6次政治运动:镇反运动、土改运动、三反运动、肃反运动、反右运动和四清运动。这6次运动都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震动全国的大运动,  相似文献   

15.
1957~1958年,在反右扩大化的直接影响下,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山东昌潍地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以两条道路大辩论、农业生产建设问题大辩论和整党、整团、整社为主题的三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政治思想批判运动,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些问题,使阶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蔓延到农村,也使"左"倾冒进的苗头进一步发展,给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读了《炎黄春秋》今年第6期刊登的《光明日报社的"反右"运动》一文,作为曾在这家大报工作了34年、亲身经历了那一次运动的人,感触良多。该文总的来说是好的,反映了当年的情况,但有几处与事实不符。首先是一处"硬伤":该文提到报社划了17名"右派",并一一点了名。但据我所知,有两人即欧至培、韩洪文最后并没有划为"右派"。尽管现在  相似文献   

17.
正今生:参政党1."右派"的"改正"与"维持原案"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反右"后严重下降,成为"政治花瓶"。"文革"中被迫停止活动长达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恢复活动。由于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文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共干部、党外人士、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遭到打击迫害。中共痛定思痛,出于缓和国内矛盾的需要,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开始对"文革"、"反右"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反右"运动的余波尚未散尽,1958年夏天"大跃进"的热潮又在全国兴起,于是在人们思想上恐右而偏"左"的思潮日趋严重。"大跃进"是一种复杂的历史事件。由于急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急于求成地以"跃进"方式想在短  相似文献   

19.
导读     
<正>反右运动是1957年开始的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其结果是把50多万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使他们长期蒙受不白冤屈,并因此中断了短暂的社会现代化转型,造成了  相似文献   

20.
殷毅 《炎黄春秋》2012,(10):92-93
皮学军同志收集了许多资料,撰写了《光明日报社的"反右"运动》一文(以下简称皮文,刊《炎黄春秋》今年6月号),其关注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的精神可嘉。希望他继续钻研,写出更好的文章来。作为光明日报的老人之一,对于皮文中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我愿意提供一点更正,以免以讹传讹。一、当年报社没有"副社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