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羌族释比文化研究》以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大量的释比唱经为基础。从释比、释比生活、释比传说等方面对羌族释比文化进行了探讨,对震后羌族文化的拯救和传承。对灾后羌族重建精神家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汶川灾后重建中,濒临湮灭的羌族文化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其保护与传承的迫切性和重要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羌族文化重建现状以及重建效果分析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在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一年后,实地考察汶川县龙溪乡羌语、民居、饮食、服饰、建筑、羌绣等羌族文化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措施与建议。报告对羌族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今后能更好的利用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ohen主客二维动态真实性与舞台化关系模型为基础,在符号的表达和内容层面对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进行剖析,以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以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建构出旅游文化符号化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意指性旅游文化符号(signification)、象征性旅游文化符号(symbol)、隐喻性旅游文化符号(metaphor)及指示性旅游文化符号(instructions),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文化符号的结构分层状况,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人文地理本真性景观与舞台化景观的建构互动过程,推动本真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文物系统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为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关  相似文献   

6.
5月20日,由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以下简称《灾后重建》)正式报送《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进入复审程序。《灾后重建》分卷是《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黑龙江省在援建过程中,先后派出前线指挥部领导成员和近500余人的援建队伍,全力参与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们不负使命,面对光荣艰巨的任务,显示了龙江思路、龙江精神、龙江速度、龙江经验和龙江模式,充分体现了龙江特色。  相似文献   

8.
薛成有 《攀登》2012,(3):100-106
依法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是法治社会应急管理的基本形态。玉树地震应急处置阶段顺利结束,灾后重建有序进行,皆依赖于法律的有效规范。总结玉树地震依法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灾后重建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理性思考民法、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焦点问题,不仅可以保障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重建法律问题的研究,可为健全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提高政府和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7月17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志办)召开第三次复审会议,审查评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灾情》(以下简称《灾情》)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以下简称《灾后重建》)分卷。来自成都军区编史办、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地震局以及省志编委的复审组成员对志稿进行了认真审查评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指导会议,全志办主任、复审组组长、省志编委副主任马小彬出席会议。全志办副主任、复审组副组长、省志编委副主任罗亚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2011,(24):5-10,14
<正>全省社会各界,大力开展"爱心"捐赠和支援活动,无私奉献,突显龙江大爱黑龙江省在援助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全省上下和社会各界联动,通过"爱心"捐赠、就业援助和行业对口援建等各种方式和活动,无私奉献,突显龙江大爱。全省社会各界"爱心"捐赠和支援活动。地震灾  相似文献   

11.
王大悟 《旅游科学》2009,23(1):57-60
本文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业灾后重建进行研究,阐述了对羌族文化保护的科学认识。本文剖析了羌文化的基因与根本载体羌人自身,提出了保护羌文化的挖掘、提炼、交流、传承四原则。从灾后的实际出发,本文建议将中国羌族民间艺术团作为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从奥兰多·帕特森的种族定义入手,探讨加尔各答客家人种族认同的构成,就加尔各答客家人而言,有三个因素对确立和维持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即国家和民族政治、不同种族从事不同职业的分层制经济和东道国以“洁”与“不洁”之间的象征性对立为基础的宗教制度。种族、种姓、语言和宗教是维持种族认同的几个重要因素。种族认同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由于职业、教育和政治环境迥然不同,客家人其认同轨道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16.
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的中华文化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侨华人二三代已成为神户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他们虽有归化的倾向 ,他们的文化认同虽呈多元化 ,但是 ,他们仍然有中国人意识 ,主要认同中华文化。而且 ,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年轻的并不比年长的明显减弱。认为华侨华人二三代已经认同所在国文化的说法应当仍有商榷的余地。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认同中华文化的原因很多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日本社会的歧视或不平等对待。该原因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  相似文献   

17.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中国政府、各团体及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纷纷筹募赈款,予以救济.1930年3月,日都东京重建工作历经六年半甫告完成,日本政府通过该国代理公使照会国民政府,对中方当年援日之举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epictions of elk in Siberian rock art in the Neolithic and Bronze Ag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go beyond the cultural and chronological attributions of rock art and to try to understand why and through what processes changes in rock‐art style occurred. In order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 phenomena of ethnicity and ethno‐cultural identity are explored. Rock art is not considered as a passive reflection of past ethno‐cultural groups but rather as an active agent in structuring social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9.
20.
博物馆一直以中立、客观来宣扬自身对真实情形的表达。作为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桥梁,博物馆展示的本质及过程是探讨博物馆真实性的关键所在。在博物馆场域中,从真实而具体的物件到有意义而抽象的展示,此重构的过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意义的制造与政治的关切。博物馆展示过程中真实不可避免地被重构,同时博物馆又是权力—知识体系下的一个重要场域,但无论其如何重构,博物馆体现的仍是一种"真实",是一种可见的、相对的、被社会需要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