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皇帝与督陶官唐英(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6,(8):65-70
中国清代陶瓷业,经康熙朝半个多世纪恢复发展之后,至雍正、乾隆时达到了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尤其是景德镇官窑,更因其精美绝伦的制品而为世人称道,成为海内外公私收藏家追逐的目标。其原因固然有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千余年陶瓷工艺技术的积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雍正、乾隆皇帝对景德镇御窑厂的关注、对瓷艺的情有独钟及督陶官唐英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考察研究乾隆帝因瓷器事宜与督陶官唐英之间的关系,并藉此观察、了解被史籍称为“唐窑”的清代乾隆官窑烧造状况与成就,就显得饶有趣味和富有意义。一、历史选择了唐英,唐英作为清…  相似文献   

2.
清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曾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的唐英,不仅在制瓷技艺、绘画、书法、诗歌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在戏剧创作和促进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方面,也有重大的贡献。最近笔者就研究清初景德镇官窑瓷业之便,接触了有关唐英的著述,  相似文献   

3.
蒙可 《世界遗产》2014,(5):35-38
##正##"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清代《景德镇陶录》一语道破天机,景德镇能够从五代时就以瓷器制造扬名天下,并在千年以来的中国陶瓷业中独领风骚,首先得益于这里的"水土"。【火】瓷都的序幕应该从"火"讲起,这里的"火"还并非窑炉之火,而是上亿年前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唐英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担任督陶官期间,善于创新,精于管理,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故有“唐窑”之称。从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28—1756年),唐英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8年第7期《清乾隆唐英款粉彩人物笔筒》云:"落款是‘沈阳唐英’……唐英是当时有名的工匠,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雍正六年开始至景德镇御窑厂,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按唐英不是工匠,而是官僚兼文人。傅惜华等编《水浒戏曲集》第一集的題记有简单的介绍:(唐)英字隽公,一字俊公,号叔子,別署蜗寄居士,晚号蜗寄老人。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历官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  相似文献   

6.
蒋祈与唐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祈与唐英同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历史名人。他们为中国的陶瓷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亦为后人留下了研究景德镇瓷都历史的纪实史料。蒋祈的《陶纪》或《陶纪略》,唐英的《陶冶图》、《陶人心语》及《陶成纪事碑》,《瓷务事宜示谕稿》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清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瓷器生产也在那个时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乾隆初,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一镇……周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  相似文献   

8.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以色列文明中,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巨人形象源自以色列民族上古传说,其庞大的体型与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古代以色列民族文化中广为流传,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巨人神话母题。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则有意识地利用该母题,表达对民族信仰与历史人物的立场与态度,形成"以巨人言恶"的书写传统。在此基础上,借助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对"灵与肉"的张力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观念进行了充分探讨。因此,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是以色列民族关于罪恶起源、公义观念以及神学、哲学思辨的复合载体,无论是其传说发端的神秘性、文学形象的鲜明性还是哲学思辨维度上的深刻性,在以色列民族文化系统中都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孟姜女传说的“在地化”研究虽然在研究范式和材料方面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的一些“在地化”研究成果多把孟姜女传说置于宏观的中华民族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分析,极少涉及孟姜女传说文本的微观区域语境,这样就很难注意到传说与民间生活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就很难将传说的内在特征与作为语境的乡土社会做结构性的互文阐释。基于此,本文将以在山东省淄博市淄河镇8村搜集到的22则孟姜女传说文本为例,尝试着将其置于当地村落语境中,从当地村民生活出发予以解读,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民对于自身文化文本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勇 《文物世界》2000,(6):51-52
唐英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清雍正、乾隆时期由他主持的景德镇御窑厂所烧瓷器,巧夺天工,精美无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蜚声海内外,被世人称之为“唐窑”。  相似文献   

12.
唐英自清雍正六年奉命赴景德镇官窑烧造瓷器,乾隆初年被任命为官窑的督窑官,直至乾隆二十一年离任,先后榷陶20余年。期间他对官窑的管理进行了两次重要改革,规范了次色瓷器的管理,改变了官窑经费的取向,为制定《奏为议定烧造瓷器章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秃尾巴老李"作为山东人的保护神,是地域文化中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在民众的现实生活中承载着诸多功用。以传说形象为切入点,将传说放回到生活的具体场域,尤其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描述秃尾巴老李传说中包含着的众多真实且与讲述者和听众都息息相关的信息和情感,探讨该传说形象作为一种沟通的媒介符号,在民众生活世界的互动中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罗文军 《旅游纵览》2022,(6):106-110
本文将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推出的"贵州贵阳+黄果树+荔波+西江千户苗寨3日2晚跟团游"为例,以ROST CM6文本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以游客在携程网该旅游产品页留下的游后点评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探究贵州省跟团游游客感知形象,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即做好跟团游形象塑造;强化跟团游导游职业培训;合理安...  相似文献   

15.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的王光胜作《秃鹫碑铭文译注》提供了刻于公元前25世纪的两河流域早王朝铭文之一《秃鹫碑铭文》的中文译注本,该碑内容涉及城邦、战争、宗教、艺术,是研究古代两河流于历史的重要文献。张若一《论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形象、母题及其意识形态观念》认为,希伯来巨人神话形象源自以色列上古传说,以色列很早形成了"以巨人言恶"的书写传统,此类神话是研究以色列民族关于罪恶起源、公义、神学、哲学思辨观念的复合载体。齐虹、徐晓  相似文献   

16.
王怡苹 《中华遗产》2012,(9):130-143
他曾是康熙、雍正两朝皇帝身边的红人,因某种机缘,被派往南方小镇景德镇监督陶业,从此,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与陶瓷息息相关,在中国陶瓷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座秀美的南方小镇也因有他,在通向瓷都的路上又更进了一步。他,就是唐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弄玉、紫玉传说所蕴含历史价值的相似处作出分析,认为它们的历史“远景”是上古公女丧葬中的人殉制度。同时,本文亦辨析了在两则传说文本定型的过程中,后代所融入的文化元素:神鬼观念和墓葬风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长沙汉墓随葬品不同"动物"形象所蕴含的不同的人文观念,借用美术考古学家的"器物观念"概念,分析不同"动物"形象背后隐含的古人精神世界。笔者将"动物"形象分为现实动物形象、神话"动物"形象和"动物"组合形象三类,分析其所依次表现出的"事死如事生"的世俗观念、以龙凤为主的神话观念和"天地相协"的理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剑津,即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古称南平、延平、龙津、剑州、镡州、剑浦、南剑州。剑津传说实际上是指在这个地方孕育生成的一组有关东溪、西溪、剑溪三溪交流的山水神话传说,包括剑潭、双塔、火城等的一系列传说。本文拟讨论的只是在文本上有确切记载的“双剑化龙”和“建塔聚气”的传说。  相似文献   

20.
雍正六年,在正史中极为平常,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却是一个尤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清朝最出色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走马上任,几乎同时皇宫造办处的大小官员为了一个实验的成功而雀跃欢呼,这二者之间有何关联?雍正皇帝在其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年究竟给中国陶瓷史带来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