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著名的史学流派,把史学研究的新概念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构成了年鉴学派史学范式的本质特征——总体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中所倡导的问题史学和由古知今、由今知古的治史方法,可以为历史教育学提供更多更科学的依据,历史教育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育的功能又是什么?通过研究年鉴学派史学思想,让我们对这些问题研究在角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是“教育为無产阶級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应無例外地貫徹执行党的方針。这就給历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的教学工作怎样为無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怎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们必須認真研究加以解决的問題。我們教研室的同志在学習党的教育方針时,对这个問題都非常关心,發表了不少意見。为了使学習討論深入一步,为了集思广益以便在教学工作中真正全面贯徹党的方針,現在把这些意見初步加以整理,希望能得到全国史学工作者的批評和指正。  相似文献   

3.
虽然几经浮沉,学术界却公认英国学派在后冷战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英国学派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多方面的。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理论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甚至全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展开国际会议史研究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的英国学派开创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为超越至今仍然在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令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提供了有益的镜鉴。英国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赫德利·布尔对大国及其作用的考察和分析,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多地从非欧洲、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来重新阐释与深入思考。英国学派为研究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的同时,也为我们从非西方视角考察作为国际制度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契机。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与英国学派的“对话”中,面对“借鉴”与“批判”、“倾听”与“表达”、“他者”与“自我”所编织的种种纠结,中国学术界的探索依旧路途漫漫。  相似文献   

4.
正30年来,没有人可以忽略社会史带给史学界的启发与生机,学者们基于社会史研究而生发的分歧、争论、疑惑、思考、探索,不仅形塑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孕育而生的田野调查,眼光向下关注大众的社会史研究范式,对中国史学各断代史、各专门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其中华南学派的研究让学界瞩目。华南学派将传世文献与田野观察相结合,以自下而上及自中层行政组织向下的视角,对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进行重新认知,对长时段的区域史以及由此而至的社会、国家整  相似文献   

5.
文物与历史     
几千年之前,甚至儿万年之前,人们的思想里有哪些内容?即人们的思想意识是怎样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现代人怎么能知道?即使那时候的人现在还活着,你也看不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人们能看到是具体的物象、形态。但当人的意识形之于“态”上,即有意识地创造出一种“形态”,人们从这些“形态”上就看创造的思想意识。从很多形态上,便可知道当时的社会形态。我所说的“社  相似文献   

6.
“问题史学”作为年鉴学派批判传统史学的一项主要成果,不仅集中反映了年鉴学派的史学观念,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实践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史学的根本超越。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的学者给予它高度的评价,称它为历史研究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如果这一评价恰当的话,那么,无疑要求我们应当对它进行充分的研究,尤其是要揭示出它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去过永泰县同安镇同安村嘉禄庄的人,无不被高悬在厅堂上一方红底金字的“孝友”牌匾所吸引。这是一块什么牌匾,蕴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嘉禄庄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张姓族人昭乾与昭融兄弟俩起盖的,至今走过了16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太谷学派”是由周太谷(1762?—1832)在扬州创立的一个儒家学派.该学派的第二代传人张积中(1806—1866)、李光炘(1808—1885),把这一学派的学说传播到了大江南北和山东等地;该学派的第三代传人蒋文田(1843—1909)、黄葆平(1845—1924)、刘鹗(1857—1909)更把这一学派的学说普及到了不同阶层.但由于该学派在山东“黄崖教案”中遭到镇压,从此转入地下,学派中人采取口耳相授的形式,且秘不示人,著作未公开出版,因此当代学术界中研究该学派学说的人甚少.1992年4月19—22日于泰州举行了太谷学派学术讨论会,全国有50多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后许多报刊作了报导,这才使国人对该学派的学说有所了解.简言之,太谷学派是传统儒家学派的终结,现代新儒学的开端,在儒家文化史上发生了新变.  相似文献   

9.
蒋丹乔 《神州》2012,(11):79-79
让学生学会喜欢、学会期盼、学会激动、学会逻辑、学会聪明、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学会思维、学会收获,是每位历史教师的毕生追求。而这一切都源于要上好每一节历吏课。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很多历史教师却发出了“现在的历史课怎样上才对,才好,真的不知道这历史课该怎么上了”的感叹。“怎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怎样把握好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和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关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想从同课异构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美洲土著人、土耳其人、尼日利亚人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这些民族璀璨文明的结晶——最精美的文物已遭到劫掠并被出售给开价最高的西方人。“谁拥有过去”,是一个感情问题,保护“过去”与现今的政治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尼日利亚人必须去英国博物馆才能看到精致的贝宁青铜器,而英国人却发动大规模的集资运动以防止自己受人尊敬的文化遗产落人非西方买主的手中,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这两个国家文化财富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随着考古学家在寻找人类过去的研究中对那些鲜为人知的有关政治和思想领域的事件日益关注,他们发现,解释及保存历史文化的方式的在不断变化。由于“没有历史的民族”正在努力恢复自己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21世纪考古学的特点取决于目前在这一学科中层开的激烈论战的结果。 按照爱里克·沃尔夫在共有影响的著作《欧洲及无历史的民族》一书中的观点,“没有历史的民族”系指他们的历史被其他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而否定了的民族。随着西方文明在征服地、殖民地和商业方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2月,在江苏江阴市峭歧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一枚素背古钱,十分奇异:钱中的年号被剐去(见图).从这枚古钱的风格看,可确定为宋钱.从可见的“元宝”的字迹看,与“咸平元宝”、“景德元宝”基本一致.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宋人出于何种目的要剐钱上的年号字样?我们认为,这与我国历史上的私铸钱币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福建的地域传统是以属“南岛语族”文化圈的“闽越”土著为“底层”的。对于从事福建(包括整个华南)文化与历史研究的人来说,这一地区如何从“蛮夷之地”转变成为以“汉人”、“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区,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且引人入胜的问题。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曾经说过,福建“可谓最缺乏历史之省份”1,这里所说的“历史”,当指“直至五代犹未甚详”的文献典籍而言。然而,自唐末五代代表“中原汉人”正统地位和文化身份的王氏经营闽地之后,福建便“蜕变”成为人文蔚起的礼仪文教之邦,完成了由“蛮夷要服”向“海滨洙泗”的转变,宋儒…  相似文献   

13.
张慧 《历史研究》2023,(1):146-166+223
17、18世纪之交,法国政治经济困境加剧,以费内隆和布朗维利埃为代表的思想家,从宗教和历史中寻找政治改革合法性,回顾和珍视旧制度下的等级—团体制度,维护等级制王权国家。随着重农学派的兴起,传统改革观念被反思和颠覆。重农学派从反历史的、普遍主义的自然权利理论出发,用诉诸自然理性的政治话语突破了旧式等级观,通过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形成,将财富生产方式与国民身分相联系,由此设计出以财产为标准界定公民身分的政治方案。这一新形式促进了传统王权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但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无形中塑造了另外一个特权阶层。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来,围绕着考据学的问题,史学界发生了不少争论,同时旁及对乾嘉学派的评价,以及今后史学发展方向问题。一些人提出了“回到乾嘉时代去”的口号,另一些人则担心史学家会重新钻进“象牙塔”,我则有些不以为然。考据学派本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历史在近两百年内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今日商品大潮汹涌澎湃的中国,史学家会真的钻进所谓“象牙塔”,回到“乾嘉时代”去吗?我有些不信。我倒想到一个问题,从中国史学的现状看,从培养一代史学新人的角度看,是否应对“考据学”作必要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新史学的重要因素呢?因为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和氏之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号称“价值连城”,乃“天下所共传宝也”。而秦汉传国玉玺,更是“受命于天”,皇权之所系。这两件至宝之间有何关系呢?这二者究竟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即秦始  相似文献   

16.
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有一些人专门写书攻击“东方专制主义”,代表人是K·A·魏特夫。他是打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旗号这样做的。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方专制主义”的概念又从何而来呢?这个概念是否符合东方的历史实际?是否符合辩证法?在他们之前,西欧学术界对东方社会又是怎样看的?一句话,“东方专制主义”概念是怎样演变的?有必要考察一番。在欧洲,最早分析和比较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是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受奴主民主政治教育的,所以,在他看来东方(波斯帝国)是野蛮人,“野蛮民族天然都是奴隶”,  相似文献   

17.
生死中医     
就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医热”的时候,其发源地中国却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医”,并在网络上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一时间,响应者甚众。中医生死存亡又成了国人热议的话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海内外权威人士对此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18.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题记 胡适,一代文化宗师,为人世间这“情、爱”二字,付出了多少无奈和辛酸,获得了多少慰借和鼓励?情绪低落时,怎样振作?生活痛苦时,怎样解脱?“剪不断,理还乱”时又怎样跳出情魔的纠缠?他一生爱如火,情如泉,到老来更是深重弥坚,他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情爱人生,让人叹息,让人流泪,也让人警省……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号召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六七十年代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大寨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也当上了国家的副总理。这一运动是怎么起来的?陈永贵又是怎样一个人?请看当时的山西省委书记陶兽茄写的《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的由来》和陈永贵的儿子陈明珠写的(我的父亲—陈永贵》。  相似文献   

20.
被近代人称为“青海省”的这一方土地,与地球同龄,居住在她怀抱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他们留下的“地名”承载着一桩桩难以泯灭的历史烟云.每当提起这些古老而又熟悉的地名,时刻都在提醒着笔者有关部门为何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列出一批由一系列古老“地名”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这些或是点状地名、或是线状地名、或是面状地名,通过它们的维系界定出了一系列无形的空间,这些空间又以地域实体为依托勾勒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的历史印记;这些地名忠实地记录了远古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过程.地名中包含远古文化,地名本身就是一方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