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从明清时期问世的五部《朝邑县志》可知,其女性人物传记的编纂在体例、手法、叙议结合的传述模式,及纂者编纂态度、动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沿袭与变化。明代方志传女性所秉持的存故实、警顽懦及批判社会意图,到清代则演变为以宣扬女性守节、禁锢女性思想为主。这种变化,与入清以来官方意识形态的调整与变化,及朝廷和地方政府借史志编纂引导舆论、教化习俗以禁锢人性的策略有根本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从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发表后,客家学成为一门显学,倍受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罗香林先生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认为客家是中原汉民族南迁后在闽粤赣形成的一个民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原说”受到了重大挑战。换一个角度而思,房学嘉先生提出的客家形成“本土说”和谢重光先生深化的客家形成“混合说”,显著地丰富了罗香林实际奉行的“中原移民说”。主源于中原移民的客家形成说,在本文关于客家人通过民间信仰建构历史记忆的田野资料,可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3.
吴欣 《民俗研究》2016,(6):31-39
"奶奶"是鲁西地区对女性神灵的一种称谓。泰山奶奶、鲁姑奶奶、托山奶奶是该区域流行的奶奶信仰。明清以来,三种奶奶神灵有着各自的神缘脉络,又相互借鉴与影响,进而形成鲁西区域社会特殊的层累与融合方式。信仰人群与神灵"交流"的时代变异,导致了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突破国家与社会二元信仰研究模式,将"文化符号的创造与借鉴"、"信仰观念与礼仪实践"作为区域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核心,强调了人群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和原则性。  相似文献   

4.
明清边疆社会的习俗互化——以海南女性生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族群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奠定了边疆社会的基本形态。秦汉以后,大陆移民就不断进入海南,他们在与其他族群共同开发海南的过程中也渐渐互化了习俗,女性在社会经济、婚姻家庭、衣着服饰等领域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汉黎风俗互化起了积极作用,在明清时期最终促成具有海南地方特色习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曼桢这个女性形象,传达了作者在文化历史纬度之上对女性价值的思考。曼桢在“外在张力场”(其“在而不属”的生存挣扎与世钧“属而不在”的妥协思想的矛盾)以及“内在张力场”(目的和手段的分离)的折腾下,不断地被“他者抛弃”和“自我抛弃”,其自我救赎的热望最终被全面瓦解,成为文化传统价值“圣坛”上的“祭品”。  相似文献   

6.
1915年《妇女杂志》的女学思想反映了女性开始逐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开始获得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家庭地位;教育是妇女谋生的先导。女学观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女性时代转型的重要体现。但是该《妇女杂志》中的女学思想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中国女性的全面转型,需要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女星》(Woman’s Star)由上海广学会创办,受众对象主要是半文盲的中下层妇女。《女星》的内容主要涉及家庭问题,旨在帮助家庭成员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好的促进基督化生活,并且要了解和解决家庭中基督教灵修的问题1。当然随着时局的变化,《女星》也对栏目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客观上培养女性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就《女星》杂志的基本概况、内容及地位做一讨论,力图展示基督教女报对近代中国女性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9.
仉天聪 《神州》2013,(24):55-55
金庸小说一直以武侠的形式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其作品相比于其他武侠小说有着引人注目的独特之处,厚重的历史感就是金庸小说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如果从历史小说的角度来看金庸武侠小说,会发现,金庸小说中有着历史小说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杨立琼 《丝绸之路》2011,(22):90-91
科举取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古板的"八股取士"逐渐丧失了其积极意义,沦为伤害读书人乃至全社会的毒瘤。《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之作者蒲松龄、吴敬梓都经历过科举,作家的痛苦经历使得他们能够痛定思痛,对读书人整体的精神世界做出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1923年6月,从苏俄归国后的瞿秋白任《新青年》季刊的主编,着手筹备《新青年》的再次出版发行。这是瞿秋白主编的第一份党的刊物,至1926年终刊,《新青年》季刊刊载了大量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科学理论为目的文章,这些文章背后体现了瞿秋白新闻思想的雏形,是他日后创办党刊、党报的思想基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小刚  刘琳 《丝绸之路》2012,(14):77-78
沈祖菜以轻灵婉丽的诗人气质,赋予其作品的浓浓诗情和瑰丽幻想,照亮了历史暗隅中挣扎着的女性世界。正如她在《赠孝感》一诗中写道:“我却用彩虹架起梦的桥梁,采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洁的月光,用情丝和思绪系上灵活的笔尖.去做灯火照亮每个灵魂的暗隅。”而在她的小说里,塑造得最有代表性、最具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是《马嵬驿》中的杨贵妃。在这部小说中,是作为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在其生命的即将终结之时,杨贵妃发出了对女性整体存在状态的悲叹——痛苦又无可奈何,清醒地认识到了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使自身也升华为一个现代女性觉醒者的代表形象。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她的文学形象颇具现代女性的叛逆性与自觉性,折射出了现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和生存体验,并与作者的心灵完全契合,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深入的背景下,民间信仰活动自我扩张的社会机制能够在礼物范式中得到阐释。在浙东的信仰实践中,农民许愿时点烧"佛纸"作为敬神的礼物,而心愿的实现被视为神佛的回馈。随着乡村经济增长,熟人社会的分化日益明显,富有的上层通过"夸富宴"式的礼物呈现获得地位优势,这引来中下阶层的被动跟从。不同阶层围绕着人神关系的远近展开竞争,这成为民间信仰扩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在规模逐步扩大的礼物生产过程中,过剩的财富从上层到中下层扩散,分裂的村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弥合。人—神礼物互往蕴含着社会本身的自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邵雨甜 《沧桑》2012,(5):26-28,39
感觉史是社会史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历史。声音具有时代性,是时代的符号,通过声音感知历史,反映社会变迁,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将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来研究《退想斋日记》,通过对作者所记录的声音反映出来的种种现象,来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范正义 《史学月刊》2005,(11):76-83
王朝的正统标签历来为各种社会阶层所追求,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其解读方式却颇有不同。保生大帝信仰盛行于东南沿海边陲,南宋时获得王朝的三次敕封,明清时期则一直未能得到王朝的正式承认。保生大帝信仰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明清时期地方官府在解读该信仰的正统性时,没有在祀典与淫祀之间划出一条界域分明的鸿沟,而是从当地保生大帝信仰的实际情况与边陲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理解该信仰在当地存在的合理性。保生大帝信仰的个案,凸显了传统社会中国家权力在边陲控制上的多维变通以及民间社会对此作出的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新加坡为例,探讨了"海禁"既开后,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侨认知的转变和逐渐推动对海外侨民管理工作的努力。其中包括清廷向海外侨民颁授《时宪书》、出台《大清国籍条例》与户口统计政策、派兵舰巡阅新加坡等地、对海外侨民给予保护以及吸收海外侨民赈济捐输和封赠赏赐的常规化等。这些措施增进了双方的互动和海外侨民的向心力,促进了晚晴政府新型的"国家—侨民"思维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真境花园》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其诗句富含哲理,使人受益匪浅。其中所隐含的有关讲话的道理,更是富有现实意义,对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学东渐记》是容闳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其中描写考察太平天国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从容闳的经历和认识思考上反映出了1860年太平天国的基层运作、政权性质、官职设置、政策、太平军成分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窥视出太平天国大致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樊燕 《丝绸之路》2010,(20):61-63
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在其钢琴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肖邦之前,钢琴练习曲基本属于钢琴演奏"技术性练习"层面的作品,从肖邦开始,练习曲摆脱了"技术性练习"的地位,艺术性得以升华.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全面突破以往钢琴练习曲的桎梏,在内容、思想、审美特色方面都有显著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钢琴练习曲的认识,并结合〈冬风〉练习曲,对肖邦钢琴练习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以揭示其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