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亮与其父陈次尹系狱期间,以丞相叶衡为代表的一众官员纷纷施以援手,使陈氏父子得以全躯脱狱。陈亮脱狱之后,对叶衡等人之慷慨相救感恩备至并致书答谢。由于陈亮别集乃由其后人编定,诸多谢启书札并未严格按照作年顺序进行排列,引起后世学者诸多争议。今据史料进行辨析,认为今本《陈亮集》所收陈亮致叶衡四书之写作顺序依次为第二书、第一书、第四书、第三书。  相似文献   

2.
王爱军 《环球人物》2013,(19):85-87
高官到访时跳墙跑掉,皇帝赐官时拂袖而去1975年,毛泽东做了一次白内障摘除手术。据当年为他做手术的医生唐由之、张淑芳讲述,术后第五天,他第一次用眼读书,读的是一首词《念奴娇·登多景楼》,当读到"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时,毛泽东放声大哭,不能自已。英雄迟暮,格外向往当年金戈铁马的理想与情怀。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南宋文学家、思想家陈亮,一个另类的状元郎。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的第一项核战略。这一战略以核武器作为维持现状的手段,向美国的冷战对手发出信号,要么维持现状,要么进行毁灭性核战争。中苏两国由于各自所处环境和战略利益存在差异,决定了中苏对于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认识不尽相同,认识上的分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选择。政策的差异引起了双方论争。这种论争背后体现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无法调和,最终成为中苏交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永康学派与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陈亮与陈傅良在南宋中前期提倡功利主义学说,并大力进行文学创作,不仅对浙东学派之繁荣兴盛贡献甚巨,且直接推动了浙东文派及"乾淳体"之形成。两人自乾道年间初识至绍熙五年陈亮没世,相交二十余年,既有互为莫逆之经历,又有学术思想之分歧,亦不乏政治观点之争执。考察陈亮与陈傅良交游经历,对深入辨析浙东学派内部诸家学说之异同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陈亮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在当时国势极度疲敝,理学高度繁荣的现状下,他主张实施各项制度之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恢复中原之业。本文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陈亮生平中体现出的改革思想加以集中论述,清晰地勾勒出陈亮改革思想的体系构架。进而对与改革思想密切相关的文化渊源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对改革思想的产生作出合乎历史现实的阐释,明确提出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陈亮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文化氛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发展脉络等是陈亮改革思想之所以产生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亮在新华社离退休干部中算得上是个“知名人士”了。但他的“知名”,与众不同,具有“陈亮特色”。人世的沧桑、生活的跌宕,给陈亮的生涯抹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杜春雷 《文献》2018,(2):30-34
朱熹著述丰富,佚文众多,今人整理其文集,曾据《翰墨大全》辑收《祭李三溪文》《祭胡古潭文》。文题中"三溪""古潭"系别号,经考辨,"李三溪"即李南金,"胡古潭"即胡翼龙,二人皆为江西庐陵人,生活年代在朱熹之后,可知两篇祭文实非朱熹所作。今人多不知胡古潭与胡翼龙为同一人,可从诸籍中勾稽其事迹及佚诗(五首)。胡翼龙现存词作十三篇,《全宋词》所列其小传,可据胡古潭相关事迹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馆臣据朱熹致赵师渊八封书信,认为《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托门人赵师渊所撰。首先发现“八书”的是宋末王柏。据《朱子大全》及《朱子语类》等,可以证明所谓的“八书”包括“纲目凡例”是伪作。朱熹亲自撰《纲目》初稿,并作过修改,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修改任务  相似文献   

9.
朱熹著名哲理诗《观书有感》有“半亩方塘一鉴开”之句。这“半亩方塘”在哪里?众说不一。或说在尤溪南溪书院,或说在建阳文公故居.或说在武夷山五夫紫阳楼。本文拟就《观书有感》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诗中“半亩方塘”、“源头活水”所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夏宇立 《炎黄春秋》2011,(10):80-85
红军长征,其中的许多细节璀璨照人,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笔者作为红军长征的研究者,也对流传中的某些细节存有疑虑,这里选取其中的几个,略作考辨,以就正于读者。一份电报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发现《金华市志》、《金华县志》、《金华县续志》、《永康县志》四志中有不少讹误,诸如陈亮交游圈内人物生卒年的错误,唐仲友居然享年82岁,且1人竟有4个年龄;应孟明的年龄则延长了24岁;章服的生卒年却是空白。经过考证,对唐仲友、应孟明、章服的生卒年进行纠错补正。  相似文献   

12.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有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王献唐题跋本《中说》一书,书中题跋未收入王献唐《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题跋记述了是书的递藏情况并对其真伪有所辨析,但题跋中王献唐称此书为“元书坊刻本”,与《名录》公布之“明刻本”不同,通过对王献唐题跋的详细考辨,与前修书目所著录以及现存于世诸多版本的比对,确定此书...  相似文献   

13.
草莽出身的张作霖在辛亥革命时期带兵进驻奉天城,从此飞黄腾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关于张作霖是何时、以何种方式进驻奉天城的,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立足于现有的研究论述、档案材料和相关的回忆录对辛亥革命中张作霖带兵进驻奉天城的历史史实考证,试图还历史以本源。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  相似文献   

15.
张兆敏 《史学月刊》2007,18(5):50-55
1886年8月发生的“长崎事件”,是甲午战前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斗争。徐承祖作为清政府驻日本的最高代表,直接负责处理这一事件。他在处理伊始的献言,使交涉迅速走上了依托法律解决的正确轨道;“彼此抚恤、伤多恤重”方案的及时上呈,终使僵局得以化解,清政府尚能体面下台。“崎案”的结局助成了两国海军事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判定了甲午战争中日本中国一胜一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都县的历史沿革,涉及山西榆次、平遥两地诸多历史议题。爬疏早期史料可知,先秦至北魏初期的中都县原在今平遥境内,榆次的中都则是北魏时期由平遥移置而来的,二者属前后继承关系。北宋以降,《太平寰宇记》《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等逐渐将两座中都的史事相混淆,相关观点又为方志所沿袭和进一步演绎,由此造成不少争议。梳理中都城文献记载脉络,提示我们在新志编纂工作中,应注意对明清旧志中的上古、中古史记载寻求史源,对其加以必要的史料辨析。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付荣 《神州》2012,(18):326-327
新课程改革,就是针对原有课程进行的调整与变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有责任感的幼儿对于自己为他人和集体所尽的义务常常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责任感的问题分析,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彭月明 《丝绸之路》2013,(12):59-61
在歌剧发展史上,男中音这一声部由不同作曲家刻画成丰富的人物性格,并在剧中承担着多样角色。莫扎特在他的喜歌剧中对这一声部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地位和心理刻画显得更具特征,同时,也体现出莫扎特式的喜歌剧创作风格。他用美妙的音乐刻画出喜歌剧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对男中音这一特定声部的重点刻画一反常态、与众不同:活泼、幽默、深情而灵动,构成了莫扎特喜歌剧创作的一大妙笔。莫扎特在喜歌剧创作中重视使用男中音,男中音在莫扎特喜歌剧中承担着多重的角色地位,其中不乏主要角色。从这一角色数量、角色地位和声部特征来看,大量男中音的介入,使得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风格凸显,同时这一声部在喜歌剧富于特征性的重唱或合唱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喜歌剧增添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董江江 《神州》2011,(12):165-166
纵观影视动画发展历程,一个个风格不同具有鲜明特色的动画角色造型层出不穷。我们通过对这些造型设计作品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可以总结出共性的规律,供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