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寰宇访碑录》12卷,(清)孙星衍、邢澍合撰.孙星衍(1753—1818)宇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平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著述甚丰.邢澍(1759—1823)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佺山,甘肃阶州(今武都)人.也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与当时的海内名流钱大昕、孙星衍、洪亮吉、章学诚、阮元、张澍等人友善.钱大昕称他“滚滚源流万斛才”,孙星衍称他“著述中年渐等身”,洪亮吉称其“作宦已十年,读书近万卷”.  相似文献   

2.
《燕丹子》文本整理,孙星衍贡献最大。在其任职翰林院编修期间,纪昀私授抄本于他。经十数年校勘,尤其在章宗源、洪颐煊合作下,终得善本,以《平津馆丛书》本为优。孙氏校勘,引唐宋及之前的古书8种,出校记97条,通过增补缺字、订正底本之讹、标注异常情况等方法以复原本之貌,并对成书情况和篇卷形制作出说明。然而,由于《燕丹子》流传已久,历史上仍有一些难可确考的佚文;与平津馆本对照,也有少量的古书引录明标出于《燕丹子》者的异文。  相似文献   

3.
金石学之金与石,包含了铜器和石刻两个部分,它们的来源是不一样的。石刻之学源于文献。孙星衍《寰宇访碑记·序》云:“金石之学,始自《汉·艺文志》《春秋》家奏事二十篇载秦刻石名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下》第四:“景公令兵搏治”,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云:疑搏埴,埴治声相近.”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六云:“治者,砖也.谓搏土为砖.《广雅》曰:‘治,砖也’.”王氏所释未免穿凿,孙氏所释亦不全面.“搏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除了孙星衍.王念孙以外,历代关于《晏子春秋》的校释、笔记均未解释过.笔者认为:“搏”是“搏”的误字,“治”是“埴”的假借字.“搏治”当为“搏埴”试述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焦桂美 《文献》2005,(1):160-168
清乾嘉学者孙星衍(1753-1818)刻《平津馆丛书》,问世以来一直以精善著称.但对该丛书的刊刻地点及版本流传,学术界尚缺乏明确认识,甚至存在错误记载,有必要作出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清顾广圻曾两校《华阳国志》,其一为廖寅刻书担任校雠之役而中途辞去;其二为孙星衍校书,成果后借予廖寅。顾氏校语今见于清廖刻十二卷稿本及清乾隆四十六年李调元刻《函海》本。顾校《华阳国志》以"不校校之"及审密求精为宗旨,他的校勘灵活运用"校法四则"且考订周详,版本选择尤重宋刻,善于总结误例、触类旁通,代表了清代《华阳国志》校勘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孙星衍自年轻时即致力于研读《水经注》,一生不辍。他主要是一位文献学家而非地理学家,故所校《水经注》以文献搜集的丰富、经注校勘的精确、文字训释的突破见长,体现了考据学派的特点,一定程度地推动了《水经注》研究的进展。但他短于地理考证,因学识制约导致的不足,也限制了他在该领域的高度。孙校《水经注》未经刊刻,稿本今存国家图书馆,不外借。国图又藏有清刘履芬誊录本,藉之可窥孙校《水经注》的流传情况、孙校《水经注》之历程、所做工作、特色及成绩。  相似文献   

8.
汲古阁毛氏为明末清初大出版家,所刻《说文解字》,后人评论较多.明末清初,《说文》难得,即如顾炎武之大学问家亦唯见《说文五音韵谱》,而有不见原本次第之叹,毛本一出,顿受欢迎,朴学家从此本发源者,为数甚多.今所存汲古阁刻本有名人校跋者(包括清人过录)即有纪昀跋本、孙星衍、顾广圻校跋本(二种)、汪灏跋本、桂馥签注本,徐松跋本、吴骞跋本、丁晏跋本、陈奂跋本等40余本.  相似文献   

9.
何湘 《文献》2003,(3):46-47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书名、方志编修源流和其他文献资料的佐证,《永乐大典》收录的《旌川志》应该是宋代绍熙年间李瞻编修、绍煕三年谢昌国作序的八卷本的《旌川志》,此志早已亡佚。李瞻所著的《旌川志》是安徽旌德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其内容具有开创性价值。《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4条《旌川志》佚文。笔者从现存安徽方志中查找到21条李瞻《旌川志》佚文,作为对该志佚文的补辑。这些佚文包括19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2条经济类资料。这些佚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仙诗     
《收藏家》2019,(12)
<正>水墨纸本尺寸:31×583厘米题识:壬戌书于清真瑞图。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丘壑中说明:《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986页37号印、38号印。收藏印鉴:1、王鸿绪《云间王鸿绪鉴定印》:《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114页30号、P113页2号印。2、孙星衍《孙氏伯渊》:《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857页2号印;《丁末对策上第》:P858页10号印。3、吴湖帆《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304页。4、朱祖谋《小玲珑山馆》:《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276页1号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常州是著名的"方志之乡",修志传统悠久。自南朝《毗陵记》至清光绪《武阳志余》,先后编印郡(府)县志26部,其中南宋咸淳《毗陵志》是我国稀有的古志之一;常州还出现过洪亮吉、李兆洛、孙星衍等颇负盛名的方志大家。清代常州曾有200多人在全国各地主持或参与修志。20世纪80年代,常州首轮修志在全国少有地采取"自下而上,三级修志"的方式,先后编纂出版市县、行业(部门)、基层志书500多部,成为修志成果最丰硕的城市之  相似文献   

13.
孙星衍与法式善皆为乾嘉名人,二人交往密切,这五通草书书札,内容涉及到二者的交游、学术活动及其他的人与事,对其进行释读考证,从而还原历史细节,有助于对相关文献加以补充或纠正。  相似文献   

14.
孙星衍(公元1753—1818)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他博极群书,勤于著述,在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乾嘉时代的知名学者,传世著作二十多种,其中《尚书今古文注...  相似文献   

15.
《大唐新语》佚文考武秀成唐代的笔记小说比较完好地流传下来的不多,《大唐新语》则可归入这一类。这类书一般少有佚文。中华书局1984年6月出版的点校本《大唐新语》,从《太平广记》及《唐人说荟》中辑录了五条佚文,实际上多出自前人的误题妄改。点校者未细加甄别...  相似文献   

16.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是我国古代的名都。《三辅黄图》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廪、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筑等,条分缕析,最为详备。它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三辅黄图》,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不著作者姓名。初本成书的时间,宋联奎序断“为后汉人撰”;孙星衍序断为“汉末人撰”;苗昌言题词定为“汉魏间人所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定为梁陈间人作”;陈直认为“原书应成于东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收录的《新安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此志久已亡佚,《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收录该志的部分佚文。本文从现存徽州方志中摘录了几条朱同《新安志》的佚文,以为辑补。  相似文献   

18.
因承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项目《释名诂林》,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于各地图书馆发现了卢绍、王鸣盛、段玉裁、江声、邵晋涵、王念孙、孙星衍、朱彬、黄丕烈、顾广圻、吴志忠、王引之、龚照、王宗炎、王筠、许瀚、成蓉镜、李慈铭、陆心源,吴翊寅、张步瀛、孙诒让、许克勤、胡玉缙、苏舆、叶德炯、王仁俊、王先谦、沈锡祚、孙祖同、沈济之、丁士涵、楼黎默、沈曾植、王国维、叶启勋、刘师培、  相似文献   

19.
曹植佚文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的曹植集各种版本在曹植佚文的整理上都不够完善。论文搜罗了数条前人失辑的佚文,列出了前人已辑而《曹植集校注》漏收的佚文,并对数条佚文的真伪和篇题问题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20.
晁公武是南宋著名的目录学家,著述很多,但大多散佚。本文在前人辑佚的基础上,在《郡斋读书志》中辑录了晁公武的两则佚文,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辑录了《郡斋读书志》的一条佚文,总计三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