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佳 《民俗研究》2017,(2):83-90
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20年代古史真伪辩论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为主;二是1930年代在确定了以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史观为学术目标,转向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后创作的《鲧禹的传说》。顾颉刚不仅发掘了神话传说的材料,在大禹研究中还涉及神话与历史、神话与宗教、神话与民族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神话学探讨。由于"层累说"的提出与禹的研究密切相关,故反思作为理论方法的"层累说",对认识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神话"进入中国学界后始终与"历史"相形相生。顾颉刚受民俗学的启发提出"疑古"口号,倡导多角度审视"神话"的独特性质,然"古史辨"极端派却将"神话"与"历史"完全剥离;钱穆、徐旭生等历史学家驳斥其"妄肆疑辨",认为神话传说中自有历史真实的因子;陈梦家、张光直等考古学家将神话学理论用于古史研究并取得新的进展。随着"神话历史"理论的提出,"神话"与"历史"经历了对立、交集、融合的百年发展,最终走向同一。  相似文献   

3.
杨栋 《民俗研究》2020,(1):78-82
清华简《厚父》篇很可能是周初的文献,据此可以探讨夏代相关传说。《厚父》不仅明确说禹建立了夏邦,而且将禹与夏发生关系的时间提前至西周初年。简文清楚显示禹、启是前后相继的两位夏王,由此古史辨派学者过去认为禹与夏没有关系以及启与禹、夏发生关系很晚的观点都需要纠正。《厚父》篇还印证了早期文献中启之德薄或失德的传说以及皋陶具备常德、善于佐王的形象,也是与《尚书》相吻合的。同时,《厚父》亦披露了夏代关于戒酒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正主要谈一下自己撰述《夏禹神话研究》这本小书的一些感想。因为自己在研究夏禹神话传说时,读了很多相关的论著,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并有一点点思考,所以在此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陈述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研究夏禹神话传说。这主要缘起于自己硕士期间的读书兴趣,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但自己却最喜欢读两位史学大家的文章,一位是顾颉刚先生,一位是李学勤先生,  相似文献   

5.
丁山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构想上深受古史辨派的影响。他继承了古史辨派的神话研究架构,在古史辨所开辟的几个主要方向,即神话的故事学研究、宗教史研究和民族史研究方面皆有所继承与创获,勾勒出了一个极富学术野心也很有可行性的神话研究框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是,由于他片面依赖比较语言学方法,缺乏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的理论视野,故其考证多失于空疏和随意,导致其结论大率失于武断,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说明在夏代开国之时,有很多的政体与"夏"共存。也说明当时领袖会盟时都要执拿"玉帛"。《国语·楚语(下)》记载观射父对楚昭王解说祭祀用贡品,强调"玉帛"为"二精"。由此可知"玉"和"帛"二种会发光泽的物质组成的"玉帛",是古人用以祭祀与会盟的"信物"。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测夏王朝约公元前2070至公元前1600年。那么夏禹应是公元前21世纪的政治人物~①,为什么当时华夏大地有非常多的政体,其  相似文献   

7.
正一、为了鼓励广大古史研究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表彰李学勤先生在中国古史与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中国出土文献研究奖励基金设立的"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举行第二届评奖,授予在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含  相似文献   

8.
<正>尧舜与炎黄,既是传说也是神话(1)。他们处于半神半人状态,反映了史前社会某些特点,影响了历史进程。司马迁将尧舜传说与炎黄神话整合为《五帝本纪》,谱写了《史记》第一章。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学派对禹、尧、舜、炎、黄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西周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神话传说都是靠口传相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赫哲族神话以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赫哲古代神话为核心,以原始萨满崇拜观念为基础,经过世代赫哲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之中不断加工创造,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口头流传的神话体系。在宇宙起源、自然现象起源、人类起源诸方面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0.
贾俊侠 《文博》2011,(1):86-90
陕西师范大学王晖教授的《古史传说时代新探》于2009年11月在科学出版社(后文所引其书只记章和页数)付梓出版了,这是一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前沿性著作,是王教授十几年来对古史传说时代天、地、人研究成果的凝结,更是对之前学者古史传说时代研究成果的批评、订正、补充和完善。《古史传说时代新探》分为三编,上编"五帝时期传说古史研究",中编"三代及其始祖传说古史研究",下编"古史神话传说与原始思维研究",共收录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11.
刘殿祥 《丝绸之路》2012,(20):48-52
中国现代诗人闻一多转变为学者后致力于古典学术研究,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卓有成就,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不仅通过古典文献重构了中国神话体系,而且探索了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起源。在代表作《伏羲考》中,闻一多通过神话的还原进行了民族始祖的同源证明、龙图腾形成和龙的象征意义的探索、洪水战争故事中的人本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抉发,从楚、周、商、夏推至各自的始祖高唐、姜媚、简狄、涂山,进而推至共同的始祖伏羲和女娲.进而推至龙图腾民族的形成和演变,再推至“兄妹配偶型的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本文立足于闻一多对古籍文献的研究,意在通过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观照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起源。  相似文献   

12.
正南宋罗泌的《路史》,是一部保存有极为丰富的辑佚资料的神话学著作。本书首次全面且系统地考察了罗泌的家世和《路史》的文献学及神话学价值。考察时,本书以对《路史》文献构成所做的全面细致的梳理为依据,既揭示《路史》文献来源的丰富性及其在辑佚方面的独特价值,又凸显罗泌搜集神话传说资料来构拟上古帝王谱系时,陷于"驳杂而无伦"的困境,非刻意为之,而是受"神话历史"思维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张启成先生《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外神话、文明与文化的综合性的论文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如《论西王母及其历史变迁》、《共工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蚩尤与黄帝新探———汉苗蚩尤与黄帝神话传说之比较》、《颛顼神话传说新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桑兵各民族相传之上古史,大都有逐层增建的过程,如筑塔,如积薪,时间越后,附加越多,虚伪成分越甚,真相反不易得。古史辨派的疑古理论,用于上古神话传说大体不错;其偏在于治古史时一味破坏,疏于建设,不能从伪材料中发现真历史。陈寅恪研究蒙古...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为了鼓励广大古史研究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表彰李学勤先生在中国古史与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中国出土文献研究奖励基金设立的"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举行第二届评奖,授予在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含科技史)、古文字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在世中国籍学者。二、清华大学将聘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约15名)组成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与评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的个案或专题研究,成就最突出者首推神话。或曰,这与神话作为民族古老的记忆的特殊性有关。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的文化,其流传过程,就是民族记忆的形成过程。本书采用专题形式,阐述了中国神话传说是如何成为最古老、最深刻的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17.
蒙文通的古史研究在民国学界破旧立新的古史运动中有意无意地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效,《古史甄微》中打破上古一元的古史三系说,也暗合了当时"新史学"所高举的"古史多元观",蒙文通由此而日益受到民国学界的重视。但若回到蒙文通自身的学术脉络,不难发现,《古史甄微》旨在"羽翼经学":通过追溯三皇五帝说的起源,以地理、民族、文化的视角创立古史三系说,重建上古国史,澄清经史关系,以史证经,申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琼 《丝绸之路》2013,(18):51-5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也使其经济、文化相互产生了影响。在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作为文化的神话传说会自然而然地流传到各地,并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保存和流传下来。在神话传说流传过程中,由于没有文字或文字出现得比较晚,因而无法将其固定下来,这样难免就会加上不同民族、地区以至不同历史时期富有特点的东西。在母题相同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神名、人名、地名以及内容与情节的增减或者变异,其中盘古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对汉族和毛南族盘古神话化进行比较研究,从二者的异同及联系等方面探究两个民族不同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正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上古史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甲骨材料中有若干关于四方名和四方风名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可互相参证,对商代史研究有重大意义。运用地下材料印证纸上材料古已有之,宋代和清代学者用金石资料考证古史所获颇多。王国维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综合近代西方的科学方法,发展出了"二重证据法",核心理念即运用出土史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包括用出土史料(出土文献、古器物等)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实录性、用传世文献阐明出土史料的内容两个方面,对古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追本溯源,不能不推究至夏朝。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①。”以“多闻阙疑”、学风严肃著称的孔子,也肯定了夏朝的存在,肯定了夏朝的文明,肯定了“夏时”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的地位。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应当努力发掘祖国的丰厚文化资源,探索包括夏禹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夏禹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地的禹庙便是这种影响存在的物证。为此,本文拟就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讨论参考。一、夏禹史迹与夏禹文化夏朝是中华文明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